【會議通知】2025(第五屆)類器官大會早鳥票報名中,8月29-30日與您相約北京!

2025年類器官與器官晶片技術被《Nature》《Science》評為"顛覆生物醫學研究的十大技術",近5年全球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達42.3%。中國在類器官腫瘤藥敏檢測、神經疾病模型等領域已進入國際第一梯隊,但面臨產業化標準缺失、跨學科協同不足等挑戰。
為破解類器官領域當前面臨的技術瓶頸、臨床轉化壁壘與監管標準缺失等困局,“2025(第五屆)類器官大會(北京站)” 將於8月29-30日在北京召開。本次,匯聚全球頂尖科研機構、臨床醫院、藥企及監管機構代表,透過 “技術攻堅-臨床驗證-標準共建” 全鏈條研討,系統性探索解決方案,引領類器官技術轉化與應用的新浪潮!
01
會議介紹
INTRODUCTION 
會議名稱|2025(第五屆)類器官大會(北京站)
會議時間|8月29-30日
主辦單位|
生物谷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聯合主辦|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
北京大學心血管研究所
支援單位|
hLife
The Innovation期刊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分會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方藥量效研究分會
大會主席|梁瓊麟、孫偉
論壇主席|劉鵬、王韞芳、艾曉妮、顧奇、朱楚洪、那潔
掃碼立即報名
02
大會議程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技術路線圖與產業革命
類器官檢測技術審評指導原則解讀(中檢院)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在精準醫療中的正規化革命(FDA 4月份新發布的規則)
類器官與類器官晶片前沿研究進展
AI+類器官及器官晶片
圓桌討論
類器官及類器官晶片自動化與標準化應用
腫瘤類器官培養與應用
類器官模型與器官晶片
類器官生物樣本庫
類器官相關的指南規範
相關人遺資源管理和生物安全法律法規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與再生醫學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在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利用類器官進行器官再生研究
再生醫學中類器官及器官晶片的臨床轉化前景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與疾病建模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模型在疾病建模中的關鍵作用
利用類器官及器官晶片研究腫瘤發生發展機制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研究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在遺傳性疾病研究中的新發現
類器官及類器官晶片在新藥開發中的應用
藥物高通量篩選
藥代動力學
藥敏檢測
藥物毒理評估
類器官晶片替代動物實驗的相關案例
類器官及類器官晶片與生物製造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的生物製造技術進展
微流控技術在類器官培養及器官晶片中的應用
3D列印技術在類器官構建中的作用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的工程化改造與功能增強
類器官及器官晶片生物製造中的生物材料研究
臨床轉化與精準醫療應用
類器官指導腫瘤個性化治療的中國多中心研究(協和醫院)
類器官及類器官晶片在臨床轉化與精準醫療的應用
03
大會回顧
作為國內最先召開的類器官大會之一,生物谷3D細胞培養與類器官研討會已連續召開了5屆共計為4000+行業同仁、300+國內外展商200+專業講者提供了深入交流平臺,與會滿意度超過98%獲得一致好評!

2025年8月,2025(第五屆)類器官大會(北京站)將空降北京!繼續在前幾屆的基礎上進一步深耕內容和整合資源,力爭為眾多類器官領域研究者&從業者搭建一個更全面、更盛大、更多元化的交流平臺,共繪類器官與新藥研發新藍圖!
往屆現場回顧
[ 右滑檢視圖片]
往屆展商(部分)
往屆詳情
04
會議註冊
早鳥票限時開售!
掃描上方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01
贊助形式
展臺贊助
演講贊助
衛星會 
茶歇贊助
午宴贊助  
晚宴贊助
會刊單頁
資料入袋
會議物料冠名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