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祖到底能教好英語嗎

昨天讀者群的話題是吳彥祖正在直播,賣他的英語課。
吳彥祖要教英語這件事早就聽說了,沒想到他賣課也離不開直播。這年頭可能不直播就沒人買東西了。直播有啥優勢呢,那可太大了,尤其是對明星來說,因為吳彥祖就坐在那啊,有多少人就因為看到他的臉,就直接下單了。
直播這東西是很耗元氣的,早已lack of use的老吳估計也在硬撐,臉上笑嘻嘻心裡MMP:怎麼這麼長時間還不結束?
但身體必須誠實,團隊安排的程式,含著淚也要走完。
我真的有種感覺,雖然課程是吳彥祖的名字,公司實控人也是吳彥祖,但他總有種被迫營業既視感。
他還被一眾營銷號誇成“年齡只是個數字,永遠可以開闢新賽道”……雞湯你們是專業的,我只知道,明星進任何行業的准入機制極低而且優勢極大,這就是傳說中的降維打擊。
買課的人有幾個是真指望“零基礎90節課成為英語天才”的?小孩子都不敢信的東西,成年人敢信,因為賣課的人是吳彥祖。
有人說:我找個有教師資格證的純外教學英語比吳彥祖教英語差在哪?
差在沒有吳彥祖啊。
粉絲的原話:就是衝著吳彥祖的顏買了課。
廣大(女性)使用者,上了這個課以後會自己解決任何可能存在的困惑——講得不好,沒關係,他是吳彥祖啊;課程太短,沒關係,他是吳彥祖啊;英語沒進步,沒關係,他是吳彥祖啊……
所以就能明白了,買課的人群心理路徑——買的是顏,不是課;買的是“吳彥祖每天陪我學英語”,不是“我學英語”。
明星下場帶貨,賣別的商品,都已經司空見慣,但搞教育,跳進培訓行業,這是一個新賽道。
真怕以後各大培訓機構會不會都紛紛挖掘一些語數外成績優異的明星啊網紅啊啥的來開課了?
吳彥祖到底能教好英語嗎。
他是什麼英語老師嗎?不是。他教過英語嗎?沒有。他也不是某天晚上突然靈感迸發,頓悟了什麼學英語的捷徑,決定普惠大眾……我盲猜一下,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甚至講課的時候說什麼話,應該都是團隊、策劃、運營部門協同打造製作,吳彥祖就像拍電影一樣,到場,出鏡,錄課,然後到街頭給各種路人拍照刷人氣+出來直播一下賺吆喝,流量啥的都有了。
還是他的團隊有招啊!
所以不用理解成吳彥祖教英語,直接理解成一個英語機構教英語,讓吳彥祖出了鏡。就這麼簡單。
很難把又有氣質又接地氣的吳彥祖跟這些營銷套路綁到一起,但它真實發生了,他的餘生怕是一點都不會lack of use,光賣課養活團隊就夠他use的了。
直播我看了一小部分,看到了那個助播說來說去自家優勢就在於有吳彥祖。
用那個“你不買就損失大了”的底層邏輯來理解:能買到吳彥祖和xx老師陪你學英語,你還覺得貴嗎?
是,他覺得我花小錢就能買吳彥祖陪我學英語,是我賺翻了。
可我是消費者,賺不賺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啊。他甚至給我某種“賣給我是因為特意為了降低門檻,否則我還不一定配看吳彥祖說英語”的感覺。
其實,都什麼時代了,就搞一波流量的事兒而已,這麼神乎其神又不真誠的樣子,完全沒必要啊。
對於這個課究竟怎麼樣,我沒有買沒有聽,我當然是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買過聽過的人已經有人在罵罵咧咧了——每節課只有10分鐘,10分鐘也就算了,吳彥祖在裡面露臉也就4分鐘。就算每天10分鐘,也敢號稱“零基礎也能學好英語”,這已經不是什麼宣傳噱頭,這是妥妥忽悠啊。零基礎,你跟我說398元學好英語?
不過這不重要。
買的人和沒買的人都不會計較,買之前你難道不知道這個“吉祥物”的作用嗎,你買的時候難道是真為了“學英語”嗎。
還不就是為了看那個顏。
雖然只能看4分鐘,但你可以重播啊,每天重播10次,就等於看了40分鐘吳彥祖,“你賺翻了”。
我個人呢是喜歡吳彥祖的,他很真實,不裝。
但是我要看吳彥祖隨便刷刷手機都可以看到,為什麼要買課。
所以迴歸到產品本身,我就挺不喜歡他們覺得“能看吳彥祖就買不到吃虧”的邏輯。不就是英語課嗎,應該專注於說自己的英語課有多好就完事了。你這英語課能在哪些方面提高使用者的英語水平?怎麼個驗證法?是託福雅思GRE都提分了?還是日常使用場景變得靈活自如了?或是有什麼其他語言層面大跨度進步了?哪些是其他英語課沒有的?
說來說去,只有“吳彥祖”是其他課沒有的……
還是那句話,我要看吳彥祖不用買課,我買課是為了看吳彥祖能把我英語帶飛到啥程度。
有人說人家英語好,口語地道。
你要這麼說,那我可不困了,會說英語就能教好英語啊?大家心知肚明,去買吳彥祖的課的人,90%衝著他是吳彥祖去的。
吳彥祖自己英語好毋庸置疑,但英語學習的核心價值在於課程設定的專業度與市場定位匹配度。我老公還數學好呢,他能教好數學嗎。
所以明星效應就是這麼回事,你可以直接定義為:殼子套個logo,非理性消費。
這年頭,商業遊戲就是看誰能把非理性消費玩得6。
商業目的是最終目的,提升不提升的吧,沒有檢驗就沒有資料,沒有數字化反饋,只有“歡呼雀躍”和“男神帶我飛”的捧場吆喝。
這不是商業邏輯的美好秀場,反而有點過家家了。
在英語知識付費這一賽道,吳彥祖出來肯定是碾壓的,明星跨界碾壓競爭是人家的自由,他們空閒時間撿礦泉水瓶子補貼家用也是自由,撿礦泉水瓶子都能比別人撿的多,但那些原本靠撿礦泉水瓶子為生的普通人,現在還能撿啥啊。
反正我就覺得這件事也充滿喜感,他知道買課的人不一定是真想學英語,買課的人也知道他知道買課的人不一定真想學英語,他也知道買課的人知道他知道買課的人不一定真想學英語……成年人之間終於做到了互相陪伴和哄睡的互動價值。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