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修明札記資深讀者:點選上方「修明札記」→右上角選單欄→設為星標

文 | 修明
全球化結束,亂紀元開啟,自由貿易和企業出海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首先是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域性將50餘家中國科技企業和機構納入“實體清單“,並在美國時間3月28日正式生效。
4月2日,特朗普又突然對全球加徵關稅,特朗普稱將對世界各國徵收對等關稅,按照這一原則,特朗普對越南加徵46%關稅,對歐盟加徵20%關稅,對中國累計徵收54%關稅……。美國平均關稅稅率接近20%,回到了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水平,全球自由貿易格局受到巨大沖擊。特朗普還稱,會對進口商品進行溯源,以前中國企業希望透過第三國對美國進行轉口貿易,如今也行不通了。
現實是,只要你是一家中國企業,無論你多麼清白、多麼遵守美國的法律,你仍然會因特朗普的單邊政策而受害。特朗普只是單純希望將中國趕出供應鏈,並將國外“搶走”的工作崗位帶回美國。
這意味著,全球化時代正式進入“國籍”時代,歐盟、中國、美國都會高舉貿易壁壘,全力保護自己的企業,企業將在政治壓力下選邊站,他們要想生存,只能依託於本國市場、本國供應鏈和本國政府。
一、貿易戰下東南亞不是避風港
2018年特朗普對華加徵關稅,拜登上任後,依然沿用特朗普的關稅。很多企業看到美國無意更改政策,就想透過轉移產能,來規避美國的關稅。當時美國還沒有進行商品溯源,中國企業可以透過第三國對美國進行轉口貿易。
我曾訪談過廣州一家小企業的老闆,這家企業是做降噪耳機的,年營收在一億元左右,他就將部分產能轉移到了越南,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規避關稅。
還有一家大企業希音也面臨類似的情況。希音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企業,先後在南京和廣州發展,希音依託廣州番禺區數千家小型服裝企業,創造了“小單快返“模式,實現了比國際大牌ZARA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響應速度。依託廣州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供應鏈,希音成為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快時尚服裝品牌之一。
不久前,媒體報道希音準備將部分產能遷移到東南亞,不過在此報道前,希音已表示不存在產能南遷的情況。但根據此前資訊,發跡於南京和廣州的希音已將總部遷往了新加坡,並謀求在英國上市。
希音的主要市場在歐美,依託的是國際化業務,將總部設在新加坡也是用心良苦。只是,在貿易壁壘大興的亂紀元下,成為“國際遊牧者”真的是一條明智選擇嗎?
如果說在拜登時代,遷往東南亞還有規避關稅的好處,那麼在特朗普2.0時代就很難了。
特朗普一是要對進口商品溯源,這等於斷了轉口貿易的道路。二是特朗普此次對越南也加徵了46%關稅,僅比中國低8%,完全違背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框架。換句話說,到越南也無法規避關稅,既然關稅跑不掉,何不留在中國呢?
雖然越南的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的1/3,但越南基礎設施落後,供應鏈不齊全,中國企業去越南很多零件還要從廣州進口,很多企業發現,到越南後雖然人工成本省了,但是物流成本卻上升了1倍,且由於工人素質不如中國,供應鏈不完整,次品率也增加了幾倍,同時因為越南電力不穩定,企業更是定期遭受損失。
可以說,在特朗普2.0時代,東南亞相比中國,已經全無優勢,東南亞作為美國關稅避風港的價值,已經不復存在。
二、逆全球化時代,靠法治解決不了問題
作為一家代表新技術的快時尚服裝品牌,希音不應只是單純躲避關稅,還是應該聚焦兩點,一是加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背靠政府,獲得政府支援。
華為的案例值得借鑑,華為堅持自研,擁有若干項核心技術,儘管經歷了中美貿易戰最艱難的時期,但依然具備競爭力。華為因為堅持中國立場,還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支援。至今,華為還在通訊技術領域維持全球領先地位。
還有DeepSeek,雖然也受害於美國的晶片管制,但DS另闢蹊徑,找出了一條降本增效的道路,DS大幅降低了AI行業的成本,打破了美國AI企業“大力出奇跡”的戰略,為行業貢獻了中國智慧。現在DS一邊坐擁核心技術,一邊受到中國政府的保護,企業的發展是越來越好。
兩家企業的案例揭示了在新時代生存的智慧,那就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增強自身實力,透過立足中國市場、中國供應鏈壯大自身。
相對於東南亞國家,中國依然有無法替代的優勢,比如廣闊的市場、發達的基建、優秀的產業工人、完善的供應鏈和最高效的物流系統,以及穩定的政治環境。
新興國家市場,法治普遍不健全,營商環境差,一場政權更迭,甚至一個領導人一念之間,就能讓企業損失慘重。2007年,華為因CDMA網路交付問題被泰國CAT電信威脅罰款200億泰銖(約46億人民幣)。2020年,印度政府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以國家安全名義封禁TikTok,2023年,印尼以保護中小商家為由封禁TikTok Shop。對方完全不講法治,中國企業連申訴的渠道都沒有。
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法治健全,營商環境好,3月28日,就在美國實體清單生效時,中國最高層再次發聲,強調對外開放是中共基本國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前不久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政府更是給予企業家最高程度的禮遇。
像中國這樣善待企業的,在世界上並不多,將產能遷移到東南亞,大機率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在這個節點,企業選擇離開中國,要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企業不能依靠法治解決問題,只能依靠背後的國家,但中國雖然強大,也不會為離開的企業買單……。
三、廣州真不行了?
東南亞真比廣州強?當然不是,不是中美冷戰,誰願意去東南亞?
儘管今年重慶搶走了中國第四城的位置,儘管廣州的經濟增速在全國GDP前十的城市裡排名倒數第一,但廣州的優勢仍然不可替代。
廣州從人均GDP上仍然領先於重慶(15萬元vs9萬元),廣州100年來積累的商業氛圍,得天獨厚,靠近港澳和海外的地理位置,讓其貿易便利程度和國際化程度遠超重慶等內陸城市。
廣州的基礎設施、集聚效應和供應鏈的完整程度也仍是冠絕全國。廣州是全球服裝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廣州擁有從設計、面料到生產、批發的全鏈條能力,48小時內,就可以實現新產品的上線,廣州番禺區高度密集的服裝企業更是大為提升了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反饋速度。
希音就是依託廣州的供應鏈而發達,希音將分散的小企業整合為按需生產的柔性網路,每年推出60萬款新品,遠超ZARA的1.3萬款,希音的“小單快返“模式響應天數只有7天,而ZARA則在15天以上。
為了留住企業,今年2月6日,廣州更是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重點發展15個戰略性產業叢集,計劃用5年時間,進行總規模超6萬億的基礎設施和產業投資,這其中包括了半導體、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多種產業。廣州還啟動“廣州數智創新計劃”,助力企業數字化改造。
電商企業應該明白,廣州發達的物流、發達的基礎設施和強大的人力資本、技術水平是其它國家無法比擬的,東南亞國家也許再發展20年,也達不到今天廣州的水平。
雖然外界很多人唱衰廣州,但廣州依然連續九年跨境電商進口規模全國第一,2023年進出口額突破2000億元,佔全國比重超1/3,廣州政府主導的外綜服+跨境電商9610模式打通了稅務、海關和外匯壁壘,全力為企業提供支援。
像廣州這樣親商的城市,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很罕見,企業不應該輕易做出離開廣州的決策。飽受政治動盪之苦的東南亞,可沒有中國這樣穩定的政局和一貫的政策。
或許在當前,中國開放與歡迎外資的大背景下,像希音這樣的企業,把全球總部搬回廣州,把訂單留在中國,可能才是更理智的選擇。
▼
原創不易,喜歡請三連加關注,萬分感謝!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裡面有我專門提煉的政經資訊
讓你用最短的時間瞭解世界政經和產業的變化
加入星球還能與諸多大咖交流,並進入修明會員群
239元一年,續費有優惠
三天不滿意可退款
讓我們擺脫短期、碎片化的視角,看本質,看長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