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典當行店主到和平使者,
埃文·凱爾用一場跨越文化的捨得之旅詮釋:
人生的答案不在終點,而在每一次直面歷史的勇氣與選擇中。
由鳳凰衛視、鳳凰網、捨得酒業聯合出品的訪談節目《捨得智慧人物》第七季,本期對話中國外交國禮瓷獲得者、國際友人埃文·凱爾。

01
在挫折中尋找自我:“我會盡全力去實現目標”
十七歲的一門電影藝術課上,老師佈置了4-12分鐘的短片劇本作業。為此,埃文·凱爾埋頭寫了一部六七十頁的劇本——這個看似失控的開端,似乎成為了他人生劇本的隱喻。
從那時起,寫故事的夢想在他心裡紮了根,他想要去做娛樂行業做編劇,他想在好萊塢工作。
畢業後,這個堅信故事力量的年輕人不斷與現實碰撞。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寫電影劇本、製作短影片、寫音樂劇”中,但現實總在給他潑冷水:寄出的劇本被退回,製作的短片無人問津,最艱難時連房租都付不起。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他一年內帶著行李箱搬了七次家。
然而這些年的不如意並沒有磨掉他的稜角,“當我想要達成某個目標時,我會盡全力去實現它”。
不過他捨去了做電影的單一執念,轉而在現實生活中積攢跨界智慧。

2019年,他的父親把一位老人介紹給他,這位老人正在招收學徒。此後,他便開始做金銀製品貿易生意,其中包含收藏品。
在這裡,埃文·凱爾發現了新大陸。在店鋪工作了七八個月後,他將曾經積累的電影知識用在這看似與編劇毫無關聯的工作上,十幾年的積攢終於了用武之地。
他拍自己與客戶做生意、賣產品的過程,很快他就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三萬粉絲關注。
埃文·凱爾很慶幸經歷了十幾年的挫折,所有的錯誤、失敗、痛苦、艱辛,“塑造了我,教會了我是誰,我要去哪裡,我要如何到達人生另一個境地”。
“在迷茫中尋找方向,在掙扎中探索自我”本就是時代命題。而人生的珍貴劇本,從不在預設的軌道上。真正的捨得,是給每個迷失的夢想二次陳釀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攢勁的要義便是——永遠不要停下步伐。
02
在風暴中成長:“我已經扔過火柴並見證大火燃燒”
之後,埃文·凱爾開了自己的典當行。在社交媒體上,他也會拍很多系列影片,其中一個系列就是購買別人想要轉手的物件。
2022年9月1日,他的一條影片引發全球關注。
影片中,他說一名客戶要求寄售的一本二戰時期的相簿裡有 30 餘張記錄日軍侵華的照片,疑似為南京大屠殺的新證據。
然而,經後續考證,照片中的“南京路”實際上並不在南京,而在上海。這一關鍵資訊的誤判,導致其影片內容的可信度遭受質疑,危機就此來臨。
這個因誤判時空座標陷入風暴的年輕人,不禁陷入恐懼,“我的人生結束了”。

一方面,媒體、民眾攻擊其“捏造歷史”,網路暴力與死亡威脅迫使他不得不開始穿防彈背心、暫停生意;另一方面,許多收藏者提出用跑車來交換、收購這本相簿。
此時此刻的他面前有三條路:加價賣出去,捐贈給當地博物館,或者捐贈給中國。
他,選擇了最後一條路。
2022 年 11 月,他將相簿無償捐贈給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成為中美民間情感連線的象徵性人物。這個曾被好萊塢拒之門外的故事講述者,在文明記憶的守護戰中完成了更深刻的轉型。
也許,當商業邏輯試圖將歷史明碼標價時,總需要有人成為那個“不划算”的守護者。
當埃文·凱爾看到那些蜂擁而至、在店門口慶祝這件事的中國人時,他意識到,“這(本相簿中記錄的事件)是中國非常痛苦的、歷史中的一部分。(無論是否發生在南京)這本相簿是象徵,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符號”。
在這場捐贈中,他捨去了商業社會的估值體系,得到的卻是跨越意識形態的文明共情。
03
見在時代浪潮中搭建溝通橋樑:“這就是全球化”
2024 年 11 月,埃文·凱爾開啟首次中國之旅。
他走訪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那些沉默的史料讓他想起典當行裡承載記憶的老物件。
2025年1月,他身著唐裝登上央視春晚,成為首位參與春晚的美國人,向全球傳遞和平願景。
從美國典當行的交易過程,到拍攝中國市井的煙火日常,凱爾也找到了新表達方式。
他用買菜、乘地鐵、逛古玩市場的生活化場景,收穫百萬中國粉絲——這些影片不是對外宣傳片,而是“以外國人的身份,回應中國觀眾的文化共鳴”。


節目錄制間隙,他跟著師傅學詠春拳的精髓,嘗試用毛筆畫畫、寫書法。“瞭解文化需要時間沉澱”,他想在感受習俗中慢慢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他想見證中國未來幾十年的變化。
也許,傳遞文化不僅是一個人的微觀敘事,更是時代所需的文化連線橋樑。
正如埃文·凱爾說的,每個國家都在保護文化,在這個基礎上,“(把自己的文化)分享給世界,並讓其他地方的人也能接受它,這就是全球化。”

從典當行老闆到文明守護者,
當他捨去商業暴利的誘惑,攢足守護真相的孤勇,便在歷史的裂痕裡搭建了理解的橋樑。全球化時代,需要更多破局者。
這個時代,需要捨得。敬請關注由鳳凰衛視、鳳凰網、捨得酒業聯合制作的《捨得智慧人物》第七季。捨得酒業始終選擇以用時光沉澱老酒品質,邀您一起品老酒,攢智慧,以捨得為尺,為時代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