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幕僚們,都希望美聯合歐洲盟友對付中國

幾點看法。
1.澤連斯基在白宮和特朗普與萬斯激烈口角,走了之後,特朗普和團隊一合計,再看看媒體報道(Fox),越想越氣,覺得一切都不對勁——甚至小到澤連斯基沒穿西服都是問題——一切都是罪狀。到太歲頭上動土,特朗普那個怨恨啊。         
2.合計之後,直接給烏克蘭軍事斷供。這使得澤連斯基的白宮之行成了史上最失敗的訪問,他還不如不來。正如魯比奧在CNN上說的,澤連斯基幾天就可以籤掉稀土協議,不用非要來華盛頓,“是他自己堅持要來的”。結果,澤連斯基來到白宮,協議沒簽成(可能本來也不打算籤),當面拆臺,還得罪了特朗普,特朗普一怒,美國武器供應也停了。烏克蘭這下可慘了。前方戰士不知作何想。         
3.中國有句古話,大丈夫能屈能伸。關乎國家存亡的大事,一點點的臉面,仁義道理,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遇到特朗普,你就得去跪舔他。如果澤連斯基放不下身段,那你恐怕不適合做這個工作。正如共和黨裡最支援烏克蘭的參議員Lindsey Graham講的,建議澤連斯基下課,烏克蘭換個人來談 。        
4.歸根結底,澤連斯基沒有能力要求美國提供他想要的具體形式的安全保障(北約成員、駐軍等)。特朗普講得很清楚,美國能前來開採稀土就不錯了,美國利益在,就是一種間接保護(“曲線救國”)。沒有美國支援,烏克蘭是亡國的節奏。所以不知道澤連斯基底氣何來,要反對美國的安全保障,特朗普直接就說澤連斯基“沒牌了”,不要再兜售他的主意。         
5.離開白宮後,澤連斯基又跑到英國去和首相斯塔默熱乎。英國要武器沒武器,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只能哄澤連斯基開心。(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發現斯塔默挺精的,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八面玲瓏。)澤連斯基確實能在斯塔默那裡找到一點情緒價值,白宮口角後,歐洲各國領袖也都團結在澤連斯基身後,表示要一起支援烏克蘭,但所有這些事情,只會起到一個作用,就是進一步激怒特朗普,而且在特朗普的基本盤/支持者裡激起了反烏克蘭、反歐洲、反北約的情緒。   
6.整個事情的邏輯就很滑稽——美國威脅歐洲,要求歐洲自己防禦烏克蘭;歐洲反過來威脅美國,說我們要自己防禦烏克蘭了!特朗普說,那太好了,君請便!你們自己上。然後順勢給烏克蘭斷供,並打算就勢退出北約,說你們自己對付俄羅斯吧。歐洲人傻了:他們就是表演節目而已,大家都知道,沒有美國的軍事保障,這出戲是演不下去的。     
7.這也說明澤連斯基的算盤完全錯誤:他想要的“安全保障”,類同於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拖所有人都下水——尤其是美國。而特朗普最要防的就是被拖下水,為了不被拖下水,北約整個都可以不要。所以,這是完全的錯判。             
8.將來有一天,特朗普和萬斯還可以有一個“王炸”沒用——也許現在他們覺得還不合適,因為可能涉及機密資訊——就是公開宣佈(甚至當面對澤連斯基指出)——北溪-2管道是不是烏克蘭炸的?你為什麼敢炸北約成員國和幫助拯救你國家的盟友的重要戰略基礎設施?德國政府,你們有沒有原則和底線?你們考不考慮德國自己的利益?美國公開挑明,德國(和歐洲)的主流政客就可以“跳樓”了 。        
9.特朗普如果提出要退出北約,那真的就一躍成為全球“多極秩序”的最大的倡導者了——以最驚人的方式一舉搗毀“冷戰”遺產。     
10.再稍微退回一點。為什麼歐洲會認為,要自力更生,可以算是對美國的一種抗議、示威、威脅,甚至倒逼呢?這是因為在過去的“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秩序裡,歐洲成為美國盟友的隱性條件,就是美國對歐洲提供的軍事防禦。美國承擔北約16%的軍事開支,維護五千多個核彈頭,在歐洲部署軍隊,衝在最前沿對抗俄羅斯。以此為條件,歐洲臣服於美國的秩序,同時也把資源專注於發展自己的福利國家。現在美國要撂挑子了,歐洲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那相當於歐洲獨立了,脫離了美國的庇護。他們的盟友基礎自然也就潰散了。
11.事實上,“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的基礎條件,一是美國提供的軍事防禦,二是經濟一體化(新自由主義/全球主義),三是意識形態(自由民主價值和體制)。這三條在全面瓦解,軍事防禦美國不提供了;經濟一體化要結束了,美國認為歐洲佔了美國大便宜,要和歐洲經貿戰;意識形態基礎也沒有了,歐洲主流認為美國政府現在更像俄羅斯(但實際上,同一套體系可以在所有歐洲民粹右翼政黨裡找到,只不過潛伏在社會里)。所以,美國秩序維持不下去了。         
12.並不是說今天的美國沒有絕對的實力來維護這個秩序,而是目前美國國內政治不支援:普通民眾並不認為自己能從“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中得到任何好處——他們認為,在這套體系下,所有的利益都被美國的大企業、大資本、“軍工聯合體”、“深層國家”賺走。與此同時,國內貧富差距嚴重,社會撕裂,政治內戰,自然無法在外面維護過去的體系。一言蔽之,美國在國際上獲取的利益,在國內“分贓不均”,老百姓不幹了,自然也就難以維繫。
13.有一個比喻比較形象:
1)美國就是一個黑社會老大。黑幫就叫作Pax Americana
2)歐洲國家都是這個黑社會里的資深小弟。他們為老大做事,得到老大的軍事保護。
3)除了核心層,還有各種外圍的小弟。
4)烏克蘭是最外圍的。烏克蘭的地盤緊挨著另一個集團——俄羅斯,歷史上也和俄羅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沾親帶故,但也有很深的過節。
5)烏克蘭特別想加入美國幫派,為美國大哥做事,成為其一員。因為一旦成為一員,他們就可以受到美國老大的保護,不再擔心俄羅斯。
6)歐洲國家和烏克蘭關係上是遠親,但烏克蘭剛好位於他們與俄羅斯的中間,是一個緩衝;他們也怕俄羅斯欺負完了烏克蘭,前來欺負歐洲。他們希望烏克蘭在前面盯著,消耗俄羅斯,同時一方面寄希望於烏克蘭,一方面自己又不想處理,乞求美國大哥的保護——因為美國大哥的保護是黑幫“約定”的一部分。    
7)但俄羅斯非常忌憚這個事情,烏克蘭和俄羅斯歷史上同宗,原來是一家人。俄羅斯希望烏克蘭加入自己的幫派,絕不能加入美國。烏克蘭和美國、歐洲的來來回回,觸犯了俄羅斯的底線。
8)於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攻擊,要懲罰烏克蘭,告訴他:永遠不要參加美國的幫派。
9)美國和歐洲不敢直接上,只能在遠處提供幫助。有錢、出武器、出物資,但不出人。他們覺得,靠烏克蘭消耗一下俄羅斯也無妨。
10)但三年下來,未見成果。黑幫老大美國卻“後院起火”。對烏克蘭的支援堅持不下去了。美國打算就此收手,告訴俄羅斯:這個人從來就不是我們幫派的,和我們沒關係。我們永遠不會讓他加入我們的幫派。你對他,該怎麼著怎麼著,之前的不是我道個歉。將來也跟我沒關係。咱們兩個幫派還是要和睦相處,不要為了這個小弟過不去。
11)烏克蘭加入了半天未果,被放棄了。俄羅斯當然樂見其成,笑到最後。
12)歐洲還是不服氣的,一,大哥,你不支援烏克蘭,將來俄羅斯可能會欺負我們;二,烏克蘭也為咱們做了事情。你今天背叛了烏克蘭,明天也可能背叛我們。我們如何相信大哥你,如何跟隨大哥你?我們只能靠自己了。
13)於是,歐洲小弟們團結在一起,宣佈:從今天開始,不能再相信大哥美國,而要相信自己:一支箭很容易就能掰斷,但五支箭合在一起,敵人就掰不斷。
14)歐洲小弟的能力非一日就能建成。但當他們團結在一起,同仇敵愾的時候,和大哥美國的關係就永遠和以前不一樣了——美國大哥帶領下的幫派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14.以上,就是美國和歐洲關係的實質:歐洲決定聯合起來,更多地依靠自己。雖然國防的建成非一日之功,但是:1)無法幫烏克蘭奪回東部被佔地區,甚至無法防禦烏克蘭的大部,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借這個機會,可以讓歐洲人認清現實;2)他們可以逐漸的,一點點地把自己的國防事業給發展起來,減少對美國的依賴;3)俄羅斯雖然被稱作威脅,但並沒有多少人真的認為俄羅斯真的會染指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那只是嚇唬美國的事;4)美國放棄了對歐洲的防禦,盟友關係也宣告破裂。將來只是“合作伙伴”。美國不用指望得到歐洲無條件的順從和回饋。
15.美國和烏克蘭、歐洲/北約的關係存在結構性的矛盾,潛在的巨大沖突。但澤連斯基這次到訪白宮,發生口角,把所有的矛盾加劇了,表面化了,戲劇化了;覆水難收,有的話是傷感情的,說了就收不回來了。這就是美國和歐洲的關係。
16.特朗普的幕僚們,共和黨的精英們,內心其實都希望美國能夠聯合歐洲盟友一起對付中國。可以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但要體面退出,留有餘地,避免以這樣的方式傷害老朋友。刀刃向內,傷到了歐洲老朋友,還如何對抗中國呢?這不是“親者痛、仇者快”麼?但是沒有辦法。他們只能試圖遊說、影響特朗普,但不能最終改變特朗普。特朗普是隨性的,結合自己的認知,按照自己的本能、衝動行事。
17.所以,所有人都痛恨澤連斯基。他造訪白宮,不僅葬送了烏克蘭的事業(雖然本來也沒多少人真的關心),還極大傷害了“黑幫”內部——美國大哥和歐洲的關係,也損害了美國大哥在全球地緣政治的地位,並使得美國陷入幫派內部的矛盾紛爭,難以再聚焦於自己的“真正主題”——聯合盟友對抗中國。         
澤連斯基有很強的個性,自認為代表烏克蘭的英雄主義,按捺不住自己的衝動,在橢圓形辦公室當著全世界的面質疑副總統萬斯,劍指特朗普,也使他因此成為(以另一種方式)改變歷史的人物。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