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西網綜合)溫哥華的地標獅門橋(Lions Gate Bridge),是一座歷史性的地標性建築,也是連線溫哥華市區與北岸的重要交通樞紐。然而,隨著城市人口增長與車流量劇增,這座近90歲的歷史橋樑,正飽受來自市民和遊客的吐槽。由於擁堵,有網友甚至給溫哥華這座標誌性建築打出一星的評價,因為沒有零分。

歷史傳奇的起點:由健力士家族出資建造獅門橋建於1930年代,由愛爾蘭著名的健力士(Guinness)家族後人投資建設,於1938年啟用,1939年由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與伊麗莎白王后正式剪綵。當時的溫哥華人口不到30萬,北溫僅1.3萬人,西溫甚至不足5,000人——才剛剛配備第一輛警車。

最初的兩車道足以應付當時交通壓力,1950年代增設了中間的第三車道,並在2001年進行了大規模維修更新。但到了2025年,如今三車道設計已遠不能滿足交通需求,擁堵幾乎成了日常。現代焦慮:美麗的外觀掩蓋不了通勤的煎熬獅門橋不僅是一條重要的運輸動脈,更是溫哥華對外連線太平洋與亞洲的門戶。然而,在社交媒體與旅遊平臺上,這座國家歷史遺址卻被越來越多的人批評為“不堪重負”。'Obsolete relic': One-star reviews of Vancouver's iconic Lions Gate BridgeTripAdvisor使用者go-mhrv直言:“就是一座橋。除非你對橋很感興趣,否則就是普通的駕駛體驗——經常堵車”。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的Jay C 也稱:“這是座橋,連線溫哥華與西溫,有時候因為交通讓人很痛苦”。吐槽不斷:從“交通地獄”到“歷史遺物”根據V.I.A.的報道,許多遊客和居民在點評中表達了對獅門大橋三車道設計的不滿。使用者Stacyma2016寫道:“我住在交通繁忙的休斯頓,但從沒見過這種毫無對策的擁堵。誰在乎這橋多漂亮,如果根本過不去?”

本地使用者Kev1963更直白:“這座三車道橋成了景點。只要不被堵住還算漂亮,但有時會堵到讓人想跳橋”。Google使用者Sawyer Patterson甚至因獅門橋堵車耽誤買吃的憤怒留言:“太堵了!我只是想從Costco買點肉汁乳酪薯條(poutine)罷了!😡😡😡”誰該為設計背鍋?網友怒問:“是誰設計的?”不少人將矛頭對準了橋樑的設計方。Stacey Willows在Google上表示:“我質疑這個橋的設計。漂亮是漂亮,但一點都不實用。車道系統蠢到爆,根本承載不了每天的交通量”。Betsy Martinez 更直接怒問:“誰是當初那個笨蛋建了這橋?三車道根本不合理!”

一名TripAdvisor使用者Bob S.也發出質疑:“為什麼會有人愚蠢到只建一座三車道的橋來連線溫哥華和北岸?”

腳踏車與行人也叫苦不迭雖然不少遊客步行過橋欣賞風景,但對行人和騎行者而言,這1.5公里長的橋也有不小問題。Yelp使用者Charles Lacoursiere就指出:“步行體驗糟糕,人行道太窄,腳踏車和行人混在一起太痛苦”。

從“國寶級地標”到“城市堵點”雖然獅門大橋曾被譽為加拿大工程奇蹟,還是國家歷史遺址,但現在,它似乎成了許多溫哥華人眼中的“遺留問題”。網友Matt Tompkins稱其為“歷史上最糟糕的橋之一”,Sarah Hnytka形容其“比卡在花生醬裡的烏龜還慢”,還有人直言:“如果能打0分,我一定給”。Google使用者Scott Wareing留言:“這是一塊過時的廢鐵,急需重建”。而本地人Jimmy B則說:“它也許在1930年代很棒,但在21世紀,它根本不堪一用”。

Google使用者Mattea Di Iorio提出極端解決方案:“三車道?砍點樹加成四車道吧!這是全市最爛的橋。如果能給零分,我肯定給”。曾被視為加拿大西岸驕傲的獅門大橋,正面臨著現代城市發展的巨大挑戰。它既是連線歷史與現實的象徵,也是一道令人頭疼的城市瓶頸。在美麗風景與現實堵車之間,如何找到平衡,或許正是溫哥華下一步城市規劃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