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項決定是在省府立法要求市政府修改其附例,以允許單戶住宅社群緻密化之後作出的,這影響了列治文約25,000個物業。
這個訊息一齣,立刻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畢竟這影響到不少人的切身利益。
不過,這項政策在市議會內部可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議員卡羅爾(Carol Day)就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想法。
她認為列治文的“一改多”應該更加細化,比如假設土地面積相等的情況下,兩層樓的獨立屋允許建設3套新單元,三層樓的獨立屋允許建設4套新單元,並且還要鼓勵建設純出租單元。

市長馬保定一開始也支援卡羅爾的想法,因為他覺得建商們可能並不太願意在獨立屋地塊上建超過3套房子。馬保定還擔心,如果所有獨立屋地塊都允許改建,那將來就沒有回頭路了。
而在上個月,馬保定的態度更是非常堅決:“我們先要改善一些社群的基礎設施,比如Steveston社群的下水道需要升級,然後才能去增加社群的居住密度。”
“列治文希望延長5年,並且就算執行,也不能一刀切。第44號法案會傷害列治文的宜居性,對其他城市也一樣,我不知道其他市長是否打心眼裡支援這一政策。”“我認為,省府在制定這個一改多政策時,應該多花10分鐘思考,說不定就能找到另一個更好的方案。”

不過,在省政府的壓力下,並且投票時支持者佔多數,列治文的“一改多”政策最終還是通過了。
對於支持者來說,這項政策無疑是一個好訊息。他們認為,這有助於解決列治文土地利用率低的問題。設計師布拉德(Brad Dore)就很直白地說,如果不允許分割,許多單一產權的土地所有者可能會選擇建造大面積的單戶住宅,而不是高質量的多單元住宅。
“列治文土地利用率太低,人們對獨立屋過於追捧。我最近的17個客戶,有16個是要購買、建造獨立屋。”
他還提到,開發小規模的分層住宅單位需要高質量的建設標準,因為它們必須與公寓和聯排別墅競爭,而單純的出租單元往往不會達到同樣的質量要求。

其實去過列治文的人都清楚,因為列治文土地不允許造地下室,外加獨立屋一般是橫向排列 —— 面寬很寬,縱深不深,且車庫一般緊挨著主建築,這就導致列治文土地利用率較低。比如明明一家人只需要3000平方英尺的空間,但卻“佔據”6000、8000乃至上萬平方英尺的土地。更何況此前列治文還出現過大量的“怪獸屋”。

BC省府已立法要求面積為3,012平方呎的住宅地塊,可允許建造至少3個單位;而面積超過3,012平方呎的住宅地塊,將允許建成4個單位。
面積超過3,024平方呎且距離公共交通頻繁的公車站400米內的住宅地塊,可允許改建成6個住房單位。
當然,這項政策也不是沒有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交通和基礎設施的壓力。列治文字身的交通狀況已經夠緊張了,隨著新建多單元住宅的增加,通勤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市長馬保定也有同樣的擔憂,列治文是否真的做好了準備迎接大量新居民,包括基礎設施和服務的跟進,還有開發商和建商們的參與熱情也是問題。
與列治文不同的是,鄰近的本拿比市採取了更積極的態度。他們早早響應了省府的政策,制定了詳細的“一改多”實施方案。
比如,本拿比允許獨立屋地塊容積率增加四倍,建設四層高的建築,並且對停車位的要求也進行了調整,以適應高密度居住的需求。本拿比市議會認為,這些改變將大大增加住房供應,重塑城市的未來。

列治文居民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些人支援這個政策,認為這有助於緩解住房壓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別是那些希望在列治文購房的人,他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能夠負擔得起房子。
列治文的房價在大溫僅次於溫西西溫,和本拿比、溫東不相上下,人們面臨的居住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在一些本地人看來,列治文的獨立屋太多、太大、佔據太多好地段土地,是該“一改多”了。
然而,也有一些人擔心,新的政策會影響社群的宜居性,帶來更多的交通和生活壓力。

91號公路、99號公路、Russ Baker Way、Oak橋、Knight橋、Queensborough橋原本就已經很擁堵,而當列治文新增數萬套住宅後,豈不是堵上加堵?眾所周知在大溫建橋有多難,列治文短時間內既不可能建設新橋,更不可能擴充天車站,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梅西隧道的升級工程。
這個“一改多”的政策到底是好是壞,最終還得看執行得怎麼樣。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列治文的面貌,未來幾年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大家拭目以待吧,看看到底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新氣象。
來源:
https://www.richmond-news.com/local-news/stratification-allowed-for-single-family-lots-in-richmond-9136523




關鍵詞
溫哥華
獨立屋
住房
本拿比
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