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激烈內訌!革命衛隊威脅兵變!副外長急尋美國談判!

前言
6月16日,德黑蘭又炸開了鍋!革命衛隊總部少壯派軍官氣得拍桌子。
革命衛隊這邊喊著"跟以色列拼到底",那邊副外長卻偷偷放話"咱還能跟美國人談談",這不是自己打臉嗎?
伊朗到底聽誰的?這場內鬥會不會真鬧出兵變?
少壯派紅了眼
革命衛隊那幫年輕軍官,現在是真急眼了
6月13日,以色列的F-35戰機像幽靈一樣摸進伊朗腹地,一頓狂轟濫炸。等煙霧散去,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沒了,總參謀長巴蓋裡也沒了,連帶著好幾個核心將領都被一鍋端!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革命衛隊是伊朗的"王牌軍",從1979年建立以來,從沒受過這麼大的窩囊氣。那些中層軍官本來就火氣大,現在更是像被踩了尾巴的貓,炸毛了。
最要命的是,死的都是老資格的溫和派。薩拉米雖然嘴上喊得兇,但私下裡經常勸手下"別衝動",巴蓋裡更是出了名的"穩重派"。現在這些能壓住陣腳的人都沒了,剩下的全是一幫二十多歲、三十出頭的愣頭青
這幫人可不管什麼大局,眼裡只有一個字:報仇
"血不能白流!"一個團長在內部會議上拍著桌子吼。"以色列炸死了我們的兄弟,讓他們付出十倍的代價!"臺下一片叫好聲,那架勢,恨不得立馬開著坦克殺到特拉維夫去。
問題是,這幫人現在不光想打以色列,連自家政府都看不順眼了。副外長加里布阿巴迪前腳剛說完"願意跟美國恢復談判",後腳革命衛隊就發聲明:"任何妥協都是對烈士的背叛!"這話說得多重,明擺著是在警告政府:你們敢談判,我們就敢翻臉。
更危險的是,革命衛隊控制著伊朗80%的導彈部隊,還有10萬精銳士兵,連核設施都歸他們管。
這幫人為啥這麼憤怒?說起來,這事兒得從伊朗的權力遊戲說起。
一個鍋裡兩把勺子
伊朗這套雙軌制,就像一個鍋裡放兩把勺子,早晚得打架。
你想啊,一邊是選出來的總統,一邊是指定的最高領袖;一邊是文職政府,一邊是革命衛隊;一邊想改革開放,一邊要保持革命。這不是天生的冤家對頭嗎?
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今年都85歲了,精力大不如前,對很多事情都是"你們看著辦"。這就給了各派系爭權奪利的機會。革命衛隊覺得自己是"真正的革命者",政府部門覺得自己代表"人民的意志",誰也不服誰。
新總統佩澤希齊揚是個改革派,上臺後就想跟美國緩和關係,解除經濟制裁。
他的邏輯很簡單:老百姓要吃飯,國家要發展,總不能一直這麼耗著吧?副外長加里布阿巴迪就是他的得力干將,專門負責對外談判。
但革命衛隊可不這麼想。他們覺得跟美國談判就是"引狼入室",伊朗的獨立自主都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怎麼能因為幾個經濟數字就低頭?
更要命的是,革命衛隊不光有槍,還有錢。他們控制著伊朗30%的經濟,從石油走私到軍工生產,從建築工程到進出口貿易,到處都有他們的影子。這相當於一個"國中之國",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財政、自己的外交。
政府軍呢?那就是個擺設。伊朗國防軍總共才20萬人,裝備還是幾十年前的老古董,平時乾的都是站崗放哨的活兒。真打起仗來,革命衛隊看都不看他們一眼。
這種"一國兩制"在平時還能湊合,一到關鍵時刻就暴露問題了,政府想談判,革命衛隊要打仗;政府說要"理性應對",革命衛隊喊著"血債血償"。誰也說服不了誰。
光內鬥還不夠,外頭還有以色列這個狠角色盯著呢。
捱打還得看臉色
由於喪失了制空權。以色列那些F-35戰機,想炸哪兒炸哪兒。
6月13日"獅子的力量"行動,簡直就是現代戰爭教科書。
以色列出動了12架F-35,在美軍電子戰飛機的配合下,直接穿透了伊朗的防空網。什麼S-300,什麼"霍爾達德"雷達,在人家面前就跟紙糊的一樣。
伊朗那點反擊,說實話有點像小孩過家家。
150枚導彈聽起來挺嚇人,但大部分都被以色列的"鐵穹"和"箭-3"給攔下了。真正打中目標的,連10枚都不到。
這就是技術代差的殘酷現實。
以色列有美國,F-35、電子戰系統、精確制導武器,樣樣都是世界頂級
伊朗呢?導彈技術還停留在20年前,雷達系統老得掉牙,戰機更是70年代的古董
說白了就是拿著大刀片子跟人家機關槍對砍,不輸才怪。
但伊朗也不是完全沒有還手之力。革命衛隊威脅說要發射3000枚導彈進行"飽和攻擊",這可不是吹牛。
雖然單枚導彈的精度不高,但架不住數量多啊。
就像螞蟻咬死象,只要鋪天蓋地地打過去,總有幾發能漏網。

問題是,這種"同歸於盡"的打法,伊朗政府敢批准嗎?
3000枚導彈打出去,那得燒掉多少錢?而且以色列肯定會瘋狂報復,到時候伊朗的核設施、石油設施、基礎設施,統統都得完蛋。
更別說還有美國在後面推波助瀾。特朗普現在天天在社交媒體上喊:"主戰派領導都被炸死了,伊朗應該趕緊談判。"這話說得多損,明擺著是在挑撥伊朗內部矛盾。
巴基斯坦伊拉克倒是表態支援伊朗,但也只是口頭上的,真打起來,誰也不敢直接下場,中國俄羅斯呼籲各方冷靜,但也沒有實質性的軍事支援。
被人家欺負成這樣,按說應該一致對外,可偏偏這時候,伊朗自己的錢袋子出問題了。
錢袋子癟了,腰桿就軟了。
伊朗現在是真沒錢了,外匯儲備就剩那麼點兒。
50億美元,要知道,伊朗巔峰時期的外匯儲備超過150億美元,現在縮水了三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制裁把伊朗的石油出口壓得死死的。
以前一天能賣400萬桶,現在只能偷偷摸摸賣120萬桶,收入直接腰斬。
國內通脹率飆到50%,青年失業率高達30%,老百姓天天上街遊行,高喊"要麵包不要導彈"。
連年的戰爭消耗,給了他們致命一擊。九輪導彈反擊每天燒掉數億美元,而全國導彈庫存僅剩不足40%。再打下去,恐怕連家底都得耗光。
這種情況下,政府的"求和派"就有了底氣。副外長加里布阿巴迪算了一筆賬:繼續打下去,伊朗撐不過半年;如果現在談判,至少還能保住核心利益
但革命衛隊不買賬。少壯派軍官們覺得,越是困難越要硬氣
"我們的祖輩用血肉之軀擋住了薩達姆的坦克,難道我們還怕幾架以色列飛機?"一個營長這樣對手下說。
問題是,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和現在能一樣嗎?
那時候雙方都是常規武器,拼的是意志和人數。現在是資訊化戰爭,拼的是技術和精度。再多的血肉之軀,也擋不住精確制導導彈啊。
更關鍵的是,如果這個時候伊朗的內訌演變為兵變的話,那衝擊波的影響將遠超國界!
革命衛隊很有可能向黎巴嫩真主黨傾洩導彈,以黎邊境恐成新戰場。
霍爾木茲海峽如果遭封鎖,油價將飆破100美元每桶,這將會引發新一輪通脹海嘯
結語
說實話,伊朗現在就像站在懸崖邊上,往前一步是深淵,往後一步也是深淵。
革命衛隊那幫熱血青年想著"寧為玉碎",政府那邊琢磨著"不如瓦全"。
可問題是,在這種生死關頭,你越是猶豫不決,越是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你覺得伊朗該硬碰硬還是服個軟?這事兒對咱們普通人有啥影響?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