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發現一種新稀土礦物;歐航局將開發高超音速飛行器丨科技早新聞

Cover Story
今日封面
16日,在廣西融安,綠色的田野與道路、河流等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夏日畫卷。(來源:視覺中國)
S&T News
早新聞來了
據國新辦17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訊息,截至今年6月,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501萬件,同比增長13.2%,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3件,再創新高。(來源:科技日報)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研究院,在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床主礦礦段的礦體中部,發現一種新稀土礦物,命名為“釹黃河礦”。日前,該名稱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全票批准透過。(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我國科研團隊在廣西那坡縣開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時,發現一棵中國極度瀕危野生植物——滇桐。該樹胸徑達1.5米,樹齡估計達上百年,重新整理了滇桐最大胸徑的紀錄。(來源:央視新聞)
被發現的極度瀕危植物滇桐。丁濤 攝
香港科技大學17日釋出訊息稱,該校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套創新人工智慧模型,只需極少量X光影像,便可建構出3D骨骼與器官影像,較以往計算機體層(CT)成像,可降低病人接收的輻射量達99%。(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科研人員系統分析了月球阿波羅盆地內斜長巖的出露情況,成功識別出了51處純斜長巖出露點。它們分佈在阿波羅盆地的北緣、南緣、盆底及中央峰環結構上,這意味著嫦娥六號從阿波羅盆地帶回的月球樣品,或包含代表原始月殼成分的斜長巖。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行星》。(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林業草原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塘墩湖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巡查時,首次發現並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豺的清晰影像,這一發現填補了該保護區區域豺的分佈空白。(來源:央視新聞)

圖片截自央視新聞影片
近日,在三峽集團雲南彌勒石洞山風電場,全球首個採用整合門極換流閘流體(IGCT)器件、首個採用6.5千伏功率半導體器件的柔性直流工程順利完成為期6個月的可靠性併網測試,實現現場執行驗收,標誌著我國在新一代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領域取得又一技術突破。>>更多詳情(來源:科技日報)

三峽集團雲南彌勒石洞山風電場。圖片來源:三峽科研院
歐洲航天局16日釋出訊息稱,該機構與英國弗雷澤-納什公司聯合啟動INVICTUS專案,旨在研發高超音速技術,打造一款具備水平起飛能力、可重複使用的試驗性航空航天飛行器,飛行速度可達5馬赫(即音速的5倍)。(來源:新華社)
據外媒報道,美晶片公司超微半導體(AMD)稱,將很快恢復向中國市場交付其人工智能晶片MI308。此前,美國對英偉達一款晶片作出了類似決定。(來源:央視新聞)
《自然》雜誌1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個處於最早形成階段的恆星系統。研究人員使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探測了該恆星周圍物質的化學成分,並首次在這類恆星盤中發現了溫暖的SiO蹤跡。(來源:科學網)

Hot News
熱點推薦
近期,我國大部分地區經歷高溫“烤”驗,與此同時,熱浪也在席捲北半球多地。有觀點認為,這都是“熱穹頂”在“作祟”。到底什麼是“熱穹頂”,它怎麼會成為高溫的“幕後推手”?請專家科普一下↓↓

編輯:劉義陽
稽核:張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