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to 在舞臺影像視覺設計,其中一部分也找來新銳設計團隊野人設計共同創作。
運用主視覺的實驗性影像,完全包覆整體結構,呈現出「影像建築」的感受,更將空間使用切割至遠方,企圖將視覺延伸到舞臺深處,強化由遠到近的空間深度。


這次的舞美,Bito 挑戰了「裸眼3D」,讓金馬字樣彷彿懸浮在透明磨砂的櫥窗。
各種折射狀態,水、玻璃、光的粒子,整場典禮賓客猶如置身在虛實交織,現實與夢境相容的最高藝術殿堂,一如電影帶給人類最初與未來的幻想。
:: 第5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
#典禮序章篇 Motion Graphic
入圍影片設計
(設計in臺灣影片號現已開通,歡迎關注➕)
重頭戲也是大家歷年最關注的各獎項的入圍影片,Bito 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劉耕名解釋,現在是界線模糊的時代,數位/類比、影院/串流,許多領域邊界開始模糊。
入圍影片也應該反映這樣的時代感,虛實交錯,讓人看不出是實拍或3D,猜不出影像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於是有大約兩個月的時間,Bito 辦公室成了實驗室。
他們把主視覺設計的金馬3D 打印出來,想盡各種方式創造影像。

有的在電腦裡模擬、虛擬,有的是實際拍攝。
他們使用的道具各式各樣,小學生做實驗用的凹透鏡、凸透鏡、中藥行常見的透明八角罐,更用上了聲波、磁流體等物理現象做嘗試。

總共23 支入圍影片,團隊竟然找出了
40 種以上的實驗性拍法。
如同舞臺設計緊扣著視覺主題,23 支入圍影片也是。


Bito 邵偉豪說,「主視覺動態CI 像是一張入場門票,入圍影片是逐步揭曉,最後統整在一個美術館空間裡(頒獎典禮舞臺),看見彷彿當代藝術雕塑的金馬。」


有些很清楚,有些很模糊,頒獎典禮上陸續播出的入圍影片,所共同呈現的就是「重新對焦」的過程。


Bito 從「品牌」角度構想金馬58 的新形象,從「主人」的視角來規劃頒獎典禮視覺,過程是反覆的自我提問。
是否展現了金馬的本質?
頒獎典禮的意義是什麼?

Bito 真是把金馬當作品牌設計在做
營造高階感、詮釋美感這塊,Bito 確實值得欽佩。
*本文僅針對視覺設計部分分享





關鍵詞
主視覺
入圍影片
劉耕名
舞臺
視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