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級呈現!58屆金馬獎入圍動態視覺設計,高階感營造這塊,Bito可太會了

2021第5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於11月27日在中國臺北舉行,從開場的入圍影片設計舞臺設計的視覺呈現都令人驚豔。
典禮舞臺的設計令人耳目一新,猶如有著魔幻氣息的美術館;各獎項的入圍影片,則是準備揭開彩蛋的線索及邀請。
從微觀視角出發,一步一步「重新對焦」,呈現電影世界的宏大精彩以及「金馬」所展現的世界觀。
臺灣地區創意媒體shopping design 採訪了今年金馬58 的視覺總監劉耕名,以及他所帶領的Bito 團隊,由設計師親自解答整體規劃背後的思考與執行過程。
:: 靜態主視覺海報 ::
今年7 月曝光的主視覺設計中,Bito 一口氣推出了3 款,點出金馬58 的視覺主題「重新對焦,調整和世界的距離」。
這裡所指的「重新對焦」,不只是電影鏡頭,不只是生活在遭遇疫情的新常態,更是一次「金馬」品牌形象的重新塑造。

劉耕名提到:「視覺統籌的角色不只是用Graphic Design 表現美麗的視覺溝通而已,而必須帶入品牌思維,建立一套系統來乘載每一個outputs。」

3 款主視覺,實則是金馬這個品牌的動態CI,Bito 不是以策展的方式來思考金馬58,而是為其打造了一套「品牌的動態識別系統」(motion branding system)。

他們提出一份「綿密」的識別使用說明,周全地考量到包含平面印刷、社群貼文、各式周邊運用以及頒獎典禮各面向上的呈現。
讓金馬在各個層面的延伸應用都能緊扣著「重新對焦」這個主題。

:: 舞臺美術設計 ::
其中,27 日舉行的金馬 58 頒獎典禮,以動態、影像和實體的舞臺為呈現,更進一步深入體現了「金馬」新形象背後的世界觀。
金馬58的舞臺設計與黎仕祺合作,以現代感、結構性強烈的方向打造出多面向的螢幕。
一開始 Bito 在與舞臺團隊討論規劃時,便希望典禮上的視覺設計不要只是螢幕保護程式的概念,而要有空間感,「我們想把真實世界做出來,讓人感受到建築量體的存在,讓它不再只是一個舞臺,而是一個空間。」
Bito 在舞臺影像視覺設計,其中一部分也找來新銳設計團隊野人設計共同創作。
運用主視覺的實驗性影像,完全包覆整體結構,呈現出「影像建築」的感受,更將空間使用切割至遠方,企圖將視覺延伸到舞臺深處,強化由遠到近的空間深度。
這次的舞美,Bito 挑戰了「裸眼3D」,讓金馬字樣彷彿懸浮在透明磨砂的櫥窗。
各種折射狀態,水、玻璃、光的粒子,整場典禮賓客猶如置身在虛實交織,現實與夢境相容的最高藝術殿堂,一如電影帶給人類最初與未來的幻想。
:: 第5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
   #典禮序章篇 Motion Graphic 
    入圍影片設計
 (設計in臺灣影片號現已開通,歡迎關注➕)
重頭戲也是大家歷年最關注的各獎項的入圍影片,Bito 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理所當然的想法是像動態海報那樣,從主視覺動態CI 延伸運用,這樣的結果大家(觀眾)好像能夠想像,但我反而覺得這樣有點無聊、想再push 觀眾的視覺神經,所以決定用實驗影像來詮釋。
劉耕名解釋,現在是界線模糊的時代,數位/類比、影院/串流,許多領域邊界開始模糊。
入圍影片也應該反映這樣的時代感,虛實交錯,讓人看不出是實拍或3D,猜不出影像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於是有大約兩個月的時間,Bito 辦公室成了實驗室。
他們把主視覺設計的金馬3D 打印出來,想盡各種方式創造影像。
有的在電腦裡模擬、虛擬,有的是實際拍攝。
他們使用的道具各式各樣,小學生做實驗用的凹透鏡、凸透鏡、中藥行常見的透明八角罐,更用上了聲波、磁流體等物理現象做嘗試。

總共23 支入圍影片,團隊竟然找出了

40 種以上的實驗性拍法。

如同舞臺設計緊扣著視覺主題,23 支入圍影片也是。
Bito 邵偉豪說,「主視覺動態CI 像是一張入場門票,入圍影片是逐步揭曉,最後統整在一個美術館空間裡(頒獎典禮舞臺),看見彷彿當代藝術雕塑的金馬。
有些很清楚,有些很模糊,頒獎典禮上陸續播出的入圍影片,所共同呈現的就是「重新對焦」的過程。
Bito 從「品牌」角度構想金馬58 的新形象,從「主人」的視角來規劃頒獎典禮視覺,過程是反覆的自我提問。
是否展現了金馬的本質?
頒獎典禮的意義是什麼?
應該提供的資訊,是否清楚呈現?
動輒3 小時以上的頒獎典禮,視覺是否做到沒有負擔同時達到溝通?就像劉耕名常常提醒團隊要step back。
後退一步,是在創作過程中從電腦裡跳出來,實際動手做、嘗試各種跨域;後退一步,也是在拿捏最終效果時,懂得設計的本質不在表現,而是如何去榮耀得獎者。
Bito 真是把金馬當作品牌設計在做

營造高階感、詮釋美感這塊,Bito 確實值得欽佩。

*本文僅針對視覺設計部分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