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醫療是利用資訊科技手段,透過網路系統、醫療器械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改善醫療環境,提高醫療安全性和醫療水平。智慧醫療是未來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實現醫療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遠端醫療、資料互通、智慧裝置,無不推動著醫療行業走向更加智慧的方向發展。資訊的智慧化,服務的智慧化,管理的智慧化,都將推動智慧醫療的持續脫胎換骨。
作為醫療服務的最主要的提供方,醫院如何可以更加智慧化?如何提高診療的質量和效率?如何改善患者的就診體驗?如何實現智慧醫院?作為醫療服務的相關支撐,醫療技術企業如何打造出優質產品,提供給醫生、患者及家屬、相關服務方更好的輔助和支援?
針對以上痛點及大家關注的問題,復旦大學校友會光華生命健康分會近日組織了第3期“光華生命健康產業沙龍”,圍繞“智慧醫療之道”,與業內校友、同道進行深度探討。沙龍由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矽谷中國跨境天使平臺(AngelsGlobal)承辦,復旦大學中國風險投資研究中心、全球名校創客會(AlumX)協辦。感謝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熱心校友的辛苦與付出!
本期產業沙龍在復旦大學楓林校區明道樓二樓多功能廳舉辦,由復旦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部長詹朋朋博士主持,詳細介紹了“光華生命健康產業沙龍”背景。沙龍基於分會前期積累的良好的行業基礎,以組織和增強生命健康產業校友線下交流和連線為手段,以促進領域內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為宗旨,從投融資、企業管理、法律合規、資源整合等多個維度為校友們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產業沙龍為月度活動,即每月一期。

復旦大學校友會生命健康分會秘書長白亞楠博士介紹了分會的起源、發展,以及分會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並對於秘書處產業促進部的活動表示了大力的支援和良好的期望。

本次產業沙龍以“主旨分享+專案路演”的形式展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資訊與智慧發展部負責人錢琨博士以“智慧為帆,醫療航行”為題進行主旨分享。
錢博士是計算神經科學博士,2020年上海“海外高層次人才”,2021全國醫院資訊化傑出領導力人物,2022福布斯中國青年海歸菁英。協助中山醫院領導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戰略部署,依託科技創新推動醫療健康服務升級和產業轉型。
在錢博士的推動下,三年內穩步落實“服務人性化+資源功能化+業務智慧化”的智慧醫院三化戰略落地,治理醫療資料4800萬餘人次,重組近200人的IT隊伍,搭建“資料中臺+業務中臺”的雙迴圈基礎設施,依託“知識中臺”支撐高水平醫學知識的可複製型輻射。
回國前,錢博士以“神經生理學家”、“營運長”等身份從事醫療產業的臨床創新實踐十餘年,完成近千例神經外科手術和基於腦電的多款產品研發,隨後帶領40餘人的科學家、工程師主導千萬美金級醫學AI與區塊鏈技術的孵化和投資。

錢博士透過“健康中國建設使命(Mission)、數字中山神經案例(Vision)、科創中山研發策略(Passion)”多個維度,介紹了中山醫院目前在智慧醫療方面的建設進展,期望打通多院區協作,實現立足長三角,輻射全中國,面向全世界,智慧醫院新正規化。

錢博士提到:“目前醫療行業數字化水平,還處於爆發期前期,希望透過硬體的建設、演算法的升級、架構圖的完善,將醫療數字化,診療產品化專案落地,從而實現分級診療,遠端指導溝通,跨院區協調等服務。”

錢博士以中山醫院神經疾病資料庫建立為例,展現了智慧醫療在疾病風險早期預警,長期監測管理中的潛在意義。中山醫院打造數字醫療生態圈,以AI技術為切入點,以數字孿生技術為突破點,緩解供求矛盾,賦能醫療服務建設。

同時,錢博士也提到目前智慧醫療發展面臨的問題與痛點:標準化是研發重點,並且整體建設投入成本高,這些問題有待於進一步解決。但是未來醫院的智慧藍圖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憧憬。

在【專案路演】環節,來自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校友帶來了精彩的創業專案路演。路演活動採用10min介紹+10min互動的模式。

江蘇安傑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徐鴿博士,為大家介紹了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新型蛋白互作抑制劑。炎症性腸病(IBD):以胃腸道慢性炎症為特徵的疾病,是一種衰弱性疾病,對生活質量有重大影響,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其是人體自身免疫系統過度啟用導致,除了用藥物控制症狀,尚沒有根治的有效的辦法。相比目前上市藥物其研發的特異性針對IBD靶點的TNFα小分子免疫調節劑具有良好的潛力。其公司建立使用的天然分子智慧篩選平臺(ATP Discovery Platform)為新藥的研發帶來了多樣的可能。

長濟醫療聯合創始人楊帆主要介紹了基層數字醫療產業服務平臺。長濟醫療專注於基層醫療領域,擅於將臨床專業的知識有效且快速的傳達到基層,探索用網際網路資訊科技推動診療下沉,整合多方資源,實現雙向轉診。其開發的數字便攜醫療器械,透過不斷的技術迭代與升級為“家門口”社群基層醫院提供了更精確的診療手段,實現了藥品、檢測、患者的多方聯動,從而促進精準治療,降低醫療風險。
為了保證活動質量,使得與會校友、同道得以充分交流,沙龍採取了“申請+稽核制”。參會者部分是相關院系和附屬醫院校友,在高校、醫院、企業、金融機構等單位從事生命健康領域的工作。沙龍也吸引了交大、浙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校友參與。大家希望以此活動作為紐帶和橋樑,促進生命健康領域的各個院校校友之間的融合創新與資源整合,為建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交流合作平臺,共同做出努力!

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自成立以來,在產業沙龍活動的基礎上,還組織了多期“光華產促行”系列參訪,先後參訪了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強生JLABS孵化器、阿斯利康生命科學創新園、微創奇蹟點孵化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蘇州BioBAY、江蘇醫療器械產業園等生態圈合作伙伴,為復旦人的成果轉化等工作搭建支撐性的合作平臺。在未來的工作中,還將進一步把活動做細做實,挖掘具體專案開展有針對性支援和助力,惠及更多校友、同道。
特別鳴謝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劉曄老師和復旦校友蔡科、羅宇茜、張宇笑(排名不分先後以拼音為序)的公益志願支援。
如有與“分會秘書處產業促進部”的合作設想,可聯絡:詹朋朋博士 [email protected]
組 稿
文 字
圖 片
審 稿
分會秘書處
羅宇茜
蔡科
詹朋朋、白亞楠

關鍵詞
生命健康
校友
生命健康產業
醫院
產業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