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等教育界掀起擴招熱潮:萊斯大學繼續擴招本科招生規模

【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請大家關注留學字典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正文 
近期,美國高等教育界掀起一股罕見的擴招熱潮。
繼斯坦福大學宣佈50年來首次擴大本科招生規模,萊斯大學也於近日宣佈將進一步擴大其本科生規模。
萊斯大學宣佈新一輪擴招計劃,延續過去五年本科生規模從4000人增至4800人的增長勢頭。校董事會已批准將本科生目標人數提升至5200人,這意味著自2020年啟動擴招以來增幅將達30%。與此同時,研究生規模也將從當前的4100人微增至4300人。
在這個增長期結束時,該大學預計將招收大約9,500名學生。
"這樣的增速使萊斯大學成為全美最具雄力的私立高校之一。"校長雷金納德·德羅什在宣告中表示,"我們在擴大教育機會的同時,將始終堅守'萊斯特質'——包括關懷文化、追求卓越的傳統、6:1的黃金師生比以及緊密的校園社群。"校方強調,這一決策既是對高等教育變革的響應,也著眼於社會發展需求。
此外,隨著入學人數的計劃增長和提供免費學費和免貸款經濟援助的承諾,萊斯大學自該計劃啟動以來的未來五年內,經濟援助將超過15億美元。目前該大學已經提供了超過6.5億美元的贈款援助,比過去五年增加了54%。
這股擴招潮流並非始於今日。
今年2月,耶魯大學也釋出了一個重磅決定:從2025年起,本科每年擴招100人。這是自2017年耶魯擴建兩座新宿舍以來,首次再次擴大招生規模。從今年秋季入學的2029屆學生開始,耶魯每一屆新生人數將從1550人上升到1650人,最終將把整個本科生規模提升至6600人。
早在2022年,普林斯頓大學就已經宣佈了一項為期四年的本科擴招計劃,計劃總計增加約500名本科生。剛過去的2029屆申請季是該計劃的最後一年,不知道後續還會不會繼續擴招。
前不久,斯坦福大學Jonathan Levin校長表示,在未來幾周內,將與教務長共同建立有關如何擴大本科生規模的委員會,在保持斯坦福本科教育的卓越性、獨特性以及學生體驗的前提下推進本科生擴招計劃
斯坦福大學校長喬納森·萊文(Jonathan Levin)
關於擴招本科生的訊息原文翻譯如下:
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我與教務長計劃啟動一個委員會,探討擴大本科生招生規模的可能性,併力求以一種既能保持斯坦福本科教育的卓越質量,又能保留斯坦福學生獨特學習體驗的方式來進行。這兩點,對我們而言都至關重要。
每當我們錄取一位本科生進入斯坦福,都是一次創造機會的過程:是為學生本人創造機會,也為授課教師提供教學的可能,更是為未來一位斯坦福畢業生在世界上做出貢獻埋下伏筆。
我們相信,完全有路徑可以創造更多這樣的機會,而這種擴充套件將有助於提升整個大學的發展。在過去的50年裡,斯坦福幾乎在所有方面都經歷了增長——包括教職員工人數、研究生規模、年度預算、校園面積、課程與專業數量、以及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數量——但唯獨本科生人數幾乎沒有增長。我們認為,是時候進行一定程度的擴招了,這種擴充套件也完全有可能在不改變斯坦福教育核心特質的前提下進行。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並落實這一目標,在與本科招生與經濟援助委員會充分討論後,我們預計將在今年增加約150名學生名額,以新生和部分轉學生為主。我們之所以確定這點,是因為在疫情後校園逐步恢復常態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擴招的可行性,並從中汲取了寶貴經驗。
我還想特別指出,在當前全國範圍對“教育機會”日益關注的背景下,斯坦福的擴招將是我們作出積極回應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們在經濟援助方面已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來自美國收入排名後80%家庭的本國學生就讀斯坦福無需支付學費;而在去年的畢業生中,88%的人無任何學生債務離校。儘管如此,現實是我們依然要拒絕大量非常優秀的申請人。我們其實具備能力,去教育更多這樣有潛力的學生,也有責任以更廣闊的方式分享斯坦福所創造的知識。
Levin校長指出,每錄取一名斯坦福本科生都在為對世界作出貢獻創造可能性,並相信透過擴大招生規模的方式既能創造更多的機會,又能提升整個大學的水平。在過去的50年間,斯坦福大學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在增強——教師規模、研究生數量、年度教育預算、校園面積、專業和課程種類等——唯獨本科生人數停滯不前。
“我們認為對於本科生的擴招計劃早該開啟,並且這一計劃完全可以在不改變學生在校體驗的前提下得以實現。”——Levin校長
經過與本科生招生與助學金委員會的討論,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目標,斯坦福大學計劃在即將到來的2025-2026學年額外招收約150名本科生,主要以大一新生和轉學生為主。這一計劃的實施是斯坦福大學對於教育機會公平化議題的回應。
而且此前耶魯大學也宣佈,自2025年秋季起增加本科招生名額,新生人數將比以往增加100人 
耶魯大學官方宣告,此次擴招計劃將使每一屆本科新生人數從原本的1550人增加至1650人,本科生總數最終穩定在6600人 。
這是自1701年建校以來,耶魯大學的第三次擴招,也是近年來常春藤盟校中少有的擴招舉措之一,甚至有人稱之為“百年難遇”的事件。
耶魯此次擴招的主要原因:
想招收更多在經濟、社會和文化背景方面更加多元的學生; 
搶奪優秀生源。
據耶魯官方資料,2025年秋季入學的早申數量為6754份,比去年7856份下降了14%,達到近五年來的最低。10.82%的人被錄取,這是耶魯大學歷史上最低的早申錄取率之一,17%的學生被defer,71%的學生被拒絕。其中,美國本土學生申請人數減少了9%,而國際學生的申請人數減少幅度達到30%。
最後整個申請季,耶魯共錄取了2308人,相比去年的2146人,多錄了162人,這讓今年的整體錄取率回升到4.59%,943名學生被列入Waitlist。
耶魯把人數下滑歸結於學校恢復了標化考試要求,從2029屆開始耶魯就實行標化靈活(Test-Flexible)政策。
為了配合擴招計劃,耶魯將增加教學和學生支援資源,以保障教學質量
作為一所實行Need-Blind錄取政策的大學,耶魯在錄取時不會考慮申請者家庭的經濟狀況。一旦被錄取,學校將依據學生的財務需求提供支援,確保所有錄取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耶魯本科經濟資助主任Kari DiFonzo曾表示,學校在基於需求的資助體系上投入巨大,這也是推進多樣性的重要基礎。對年收入低於75,000美元的家庭,學校提供“父母零負擔”計劃,不僅涵蓋學費、住宿和餐飲,還包括醫療保險和2,000美元的新生補助金。
 精英大學擴招背後的深層邏輯 
01 應對財政壓力
擴招背後最現實的考量之一是財政壓力。面對美國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財政支援的持續削減,即使是資金雄厚如斯坦福、耶魯這樣的大學也不得不尋找新的財務平衡點。
就在斯坦福宣佈擴招的前兩週,特朗普政府凍結了康奈爾大學和西北大學共計近18億美元的資助。
美國聯邦政府凍結康奈爾和西北大學資金 
而這僅僅是高等教育撥款收緊的冰山一角。哈佛大學面對白宮的政策壓力,公開發聲抗議,並得到包括普林斯頓、斯坦福在內的多所精英大學的聲援。表面上是"捍衛學術自由",但背後離不開現實考量——反抗需要成本,團結固然重要,但有充足的財政支援,才能真正站得住腳。
在這種背景下,擴大本科生招生規模——尤其是增加能夠支付全額學費的國際學生比例,成為大學應對財政挑戰的重要策略。
02 回應社會公平性訴求
近年來,精英大學"門檻過高"的批評聲不絕於耳。國會議員也多次質疑常春藤盟校等頂尖學府"守著鉅額捐贈基金卻限制教育機會"的做法。適度擴大招生規模,是這些大學對社會期待的一種積極回應。
斯坦福校長萊文明確表示,擴招是"創造更多機會"的關鍵一步。
03 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
面對逐年攀升的申請人數與愈發激烈的錄取競爭,很多大學也在思考如何在不降低教育質量的前提下,讓更多優秀學生進入精英教育體系。
實際上,早在2011年,斯坦福招生官員就已經察覺到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申請人數激增,學生質量不斷提升,但招生名額卻幾乎紋絲不動。
當時的資料顯示,2011屆新生申請人數達到近2.4萬份,創下歷史新高,錄取率降至10.3%的歷史低點。相比之下,1970屆入學時,斯坦福僅收到9800份申請,錄取率為22.4%。
更令人矚目的是,申請者的整體素質也在飛速提升。
在SAT考試中,語文科目取得700分以上(按90年代標準調整)的申請人比例增長了1.12倍,數學科目增長了2.3倍。
然而,與這些耀眼成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斯坦福本科生規模在35年間幾乎未變:1970年為6221人,1980年為6630人,2010年代僅為6689人。
萊文指出,在過去五十年裡,斯坦福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在持續擴張——包括師資隊伍、研究經費、校園面積乃至申請人數——唯獨本科生的招生規模始終保持不變。
他強調,擴招並非簡單的"數字遊戲",而是對當前現實的務實且有原則的回應,旨在為傑出學生創造更多機會,同時讓斯坦福能夠吸納更多美國和全球頂尖人才。
 對國際生的申請啟示 
特朗普上臺後的一系列“趕客”行為寒了很多國際生的心,此刻美國頂尖名校的擴招訊息,對於走國際化路線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畢竟,國際生是構成美國大學學生群體的重要部分
一方面,美國大學教育的核心是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學校希望各種膚色、個人經歷、家庭背景的學生匯聚在一起,碰撞出更多、更豐富的元文化融合的靈感火花
另一方面,國際生比美國學生更有可能支付全額學費,是學校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政府出臺不利於留學生的政策,學校也可能會採取行動,阻礙政策落地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美國名校的大門始終是對外敞開的!在一部分人打退堂鼓的時候,如果你目標堅定,做足準備,是有更大機會進入美國名校的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