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跑、花開、人寫作,我們都想成為自己|單向在杭州的第五年

單向空間·良渚大谷倉店 攝影:Daisy
當你賣給人們一本書,你可不是賣給他十二盎司紙、墨和膠水——你是帶給他一種全新的生活。愛,友誼,幽默感,海上的夜行船——書中有天堂和人間的一切,我是說,一本真正的書。/ 克里斯托弗·莫利
2023,是單向空間·樂堤港店在杭州的第五年,也是良渚大谷倉店的第一年。
時代的建造在發生變化,那些在“極具差異、經常充滿矛盾的不同社會語境之間遊走不定”的“現代人”,也正處在一種對人生意義尋找的復甦過程,這個過程被許知遠稱為“新的文藝復興”。
“造一個房子跟寫一篇文章類似,都是一種表達。”
過去的一年,我們像書本、也像建築那樣,明確地建造,具體地追問,在單向空間·樂堤港店與良渚大谷倉店,詩歌、影像、音樂等多型別的藝術日常在書店流動,彼此碰撞。
我們保持“非標”的共性,從杭州的單向空間擷取過去一年內不可複製的體驗——袒露過的真實聲音,一起找尋的生活智慧與新的可能性;它們和建築、自然與人發生關聯,又長出了新的葉片。
2023 年,單向的“客廳”
整個 2023 年,單向空間在樂堤港店及良渚大谷倉店共舉辦了 260 + 場活動,單向的朋友們來到“客廳”——
RAO、王琛、長亮、袁婷婷、Vala、蘆芽、芙子、花捲、川田、末末、阿冷來、肥內、大鬍子阿細、徐京坤、許知遠、饒越、寓文、朱贏椿、夏小暖、老王、大頭馬、方圓平、章夢夢、王語嫣、韓松落、王愷、桑格格、賀秋帆、範磊明、潘建南、李皓華、蘇非殊、李葉飛、梵木陽、惡鳥、康良、周功釗、夏扶搖、芍藥姑娘、貓弟、擬泥 nini、隔花人、裡所、盧濤、袁瑋、撒旦君、方閒海、黃昱寧、毛尖、蘇七七、孔亞雷、夏雨、劉健、阿美、曹愷、陳雷霆、大向、小胖、船長、韓東、房偉、酒徒、蕭耳、蘇陽、陳量、夏雨清、吉曉祥、方繪、辛鑫、吳玄、張玲玲、劉欣玥、李璐、陳煒、李元勝、孫大肆、劉東明、鄭軼、餘華、劉平、坨坨、豔鶴、阿堂、傅擁軍、陳陳陳、情節嚴重社、差評君、邵年、yifei、芭蕉、張火火、俞冰夏、陳歡歡、神婆、王五四、於默、眉毛、海波、張徵、科幻光年、馮炳良、林少華、王左中右、阿酌、柏櫟、錢東昇、高遠、李煒、徐哲飛、胡格吉樂圖、彭劍斌、張曉曉、劉喆、王飛、青簡、周華誠、羅璐、花花、黎紫書、阮筠庭、劉允、鐵雄、樓巍、談崢、小輝&陳雪(搞錢女孩)、黃小刀、七天路過、上田義彥、張斯田、羽戈、朱建、陳東東、趙野、王君、梁小曼、胡赳赳、楊斌、楊雨蕾、包慧儀、許明傑、朱文穎、麥家、蘇婭、上條遼太郎(六)、翟業軍、馬雅舒、蘇曄、梁然秋、丁丁、鄧安慶、絲絨隕、金士傑、方丹傑、史秀雄、荊亞平、王音潔、王犁、水姐、陳欣文、萬書元、陸興華、王鴻生、孫周興、王國偉、鮑靜靜、使徒子、神貓、靳松、張獻民、陳海賢、朱春雄一、虞驥、李丹陽、糕爸威廉、彭小華、徐迅雷、寧不遠、徐俊、黃煒翔、劉笑敢、董平、小莊、張金妙、李劍龍、桂勘、張安琪、小馬宋、巫娜、周軼君、郭小寒、相徵、魯大東、樹姑娘、陳丹燕、陳墾、彭展華、朱曉罕、呂一民、阿感、夏慕蓉、文森特動物園、卡拉巴適樂隊、蝴蝶劇團、享戲劇、搖擺杭州、影子劇場等詩人、作家、學者、媒體人、攝影師、演員、音樂人、出版人、藝術家及團隊都在這裡碰頭、思考,帶來新的對話。
㊟郭小寒、相徵、魯大東、樹姑娘對談現場
㊟阮筠庭、劉允、擬泥nini、鐵雄對談現場
在書店,熱忱與靈感同步發生,在關於書籍、藝術、和生活的對談沙龍中,我們無數次地接近答案。
要抵達對於人世間某種人的理解,黎紫書總結出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只能透過文學實現:“我們是在這樣困難的環境裡養活自己心裡面的文學。寫小說就是這樣,我們在生活當中今天拿到這個材料,遇到的這個人,知道對這個事情,你收集起來不知道以後它用什麼樣的方式告訴你它的圓滿。”
㊟黎紫書×桑格格對談現場
已經在攝影中走過 40 多年的上田義彥,依然覺得“我的黃金時刻應該還沒有來”;“我會永遠、一直地拍。”“因為寫真對我來說是一種奇蹟。所謂奇蹟,就是無法做到第二次的事物和現象。我會珍視那個“啊”的心動瞬間,在非常誠實地感受到那個情緒的時候按下快門。”
上田義彥×許知遠對談現場
再度站上戲劇舞臺表演的金士傑,談起故事中撞擊生命的離別:“我不敢太放肆,太輕浮地說,我們是喜悅,開心的,我們擁有生命。生命多燦爛,我們應該大聲地笑,大聲地唱,大聲地去胡鬧,好像不止於此。經過了一些事情之後,彷彿懂得一點謙卑。我們的生命變得更誠懇、懂事了。”
㊟金士傑×方丹傑對談現場
2023,年輕人的新答案
世界在更新,而我們年輕。
這一年,我們與更多領域的年輕人對話,在樂堤港店的 13 場單向青年分享會上,我們探討法律、旅行、和“心靈學”,討論開一間民宿或咖啡館的可行性,一張概念專輯在單曲時代的產出過程,在搞錢女孩播客線下見面會上,暢聊年輕人的“搞錢”新嚮往。
㊟單向青年對談現場
春天尾聲,18 歲的單向和新鄰居共同打造了 2023 大屋頂 x 單向青年節,探討「重新發明自己」。我們發出更多邀約,不限於文字、影像、音樂、產品的多維度創作者也一起抵達。在書市、生活市集的一側,可隨機闖入一首拼貼詩;現場互動展覽在散落在草地、樓梯轉角、落地玻璃牆和床墊上,與年輕的人們溫柔相撞。

㊟單向青年節·書市&生活市集&展覽
青年圓桌上,打造了“大谷倉”的建築師柳亦春許知遠談論“變化的時代裡,我們為何建造”:“通常設計建築是為了某種使用功能,隨著時代的變遷,功能會不斷的變。但建築之所以成為一個建築,能夠長時間存留下去,一定是超越它的具體功能的,和我們內心深處有關聯。
㊟青年圓桌·柳亦春、許知遠、張炎對談現場
強大且趣味的 AI 力量當前,另一場圓桌現場,藝術家、音樂人陳陳陳和科幻資訊博主科幻光年、人文影片博主情節嚴重社,一起談論科技迭代或將引發的的坍塌和躍遷。
青年圓桌·陳陳陳、科幻光年、情節嚴重社對談現場
持續三天的青年開放麥,設計師、自媒體人、廣告人們悉數到場,分別談論有關靈感和創造、更新形式的表達、以及廣闊輕盈的生活模式——重新發明靈感、觀看和生活,也重新解讀快樂和創造。

單向青年節·青年開放麥
從書桌、書房,
到一座城的想象
在樂堤港的這一年,我們佈置了 26 個主題書桌:兔年書桌、拉美文學對談、關於南方的想象、我的師承、可持續主題書桌、天真的人類學家、理想國 M 系列主題桌、夏宇詩集主題桌、海明威新版書特展、昆德拉新版書特展三毛新版書特展、賴特詩集《河流之上》特展、漫編室新書及系列書主題、紐約客雜誌特展、危險是真的危險,美是真的美特展、單讀 Pick 書架……
㊟樂堤港店主題書桌
更新了作家書房系列——在村上偏愛的夏天,在以唱片為生的書房裡,用傾聽和搖擺的方式進入村上春樹小說的心臟,體驗他的生活方式,與他共度午後時光。

㊟作家書房·2023 的彈子球
又以陳丹燕的 7 次漫遊與 17 段獨白為線索,在深冬構建起作家書房「筆記本上的薩瓦河」:透過一場超越時空的圖片展、一張充滿天真與經驗之旅的主題書桌,共同回溯她漫遊八年,寫一本書,拍一部電影,經歷的“一段大喜大悲的人生”。

㊟作家書房·筆記本上的薩瓦河
而在良渚大谷倉店,我們使用了場景編輯系統,90% 傢俱帶輪可移動,書架、書桌、展臺、植物架均可遊走、變形,隨時構造出書店、咖啡館、沙龍、展館、舞會場地等不同場景,或許某幾天,這裡變成「書菜計劃」的小小菜市場。種種場景,讓書店靈活而開放,成為生活裡隨時能走進的那個“地方”。

㊟單向空間·良渚大谷倉店
㊟書菜計劃
在良渚大谷倉書店的首次個展,藝術家於默帶來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在於默的眼裡,小城中,人相隔又相連,道道圍牆下,裡裡外外都是故事。故事是事件,也是時間。“它們顯得充滿超出時代的滯留感,像一個個無為而好看的傷疤,不必被觸控,就讓我們疼痛、奇癢至麻木”。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攝影展
夏天,我們以扇子呼朋喚友,一起消暑納涼。“涼友集”藝術家群展,國內 27 位青年書法家、藝術家、詩人,共創作了 200 多幅形制各異的扇面作品。展覽開幕表演,邀請來自大屋頂村民學堂的木蘭英姿社團,現場跳了一段扇子舞,臺下的藝術家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大笑讚歎。

“涼友集”藝術家群展
拼貼,搭建,在波蘭詩人辛波斯卡誕辰的100週年,我們從她在稀鬆平常的日常中找出的偏愛之物,續寫生活的“種種可能”——書店裡建起一座辛波斯卡之城,鼓勵大家用觸控、聆聽、遊戲等各種形式閱讀辛波斯卡的詩,走訪一個個日常與非日常的地點,重新審視各樣現實與非現實的事件。

㊟漫遊者003 辛波斯卡之城
初夏到來,單向空間·樂堤港店攜手源於溫泉的頭皮護理品牌 Off & Relax,以一張「生活代謝指南」主題書桌,在他人的故事裡,找到自己自由的小角落。我們期望能像清理快取一樣,在精神上騰出一片新天地,放下手機、放下 KPI、放下社會的面具。

㊟生活代謝指南
在普遍為了生育而焦慮的當下,關於如何成為母親,聖貝拉母嬰護理中心與我們一起佈置了一間「期許書店」,也分享一份「期許書單」,選出“成為媽媽前必讀的10本書籍”,提供一份理解孩子、理解女性自己的新知,也期許一種人與人共同成長的關係。

㊟期許書店
書店的老朋友和新想象
在一些夜裡,我們倒流時光,在樂堤港店內放起搖擺樂,就著戲謔又不乏溫柔的曲調,跳幾支搖擺舞,過一個喬裝的萬聖節,或是重返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紐約。
㊟搖擺舞之夜
書店的一部分,還屬於創作中的文字和語言——在樂堤港店的三樓,創意寫作工作坊打破人為的定義和規訓,分享寫作的愉悅和自由,一起在遊戲中探索文字豐富而有趣的可能性,帶來寫作的純粹、自由與美感。
㊟創意寫作工作坊
除了新書沙龍、寫作課、搖擺舞會、接觸即興、正念冥想、劇讀會、詩歌展、音樂演出分享、影像試映……2023 年的書店現場,還迸發出更多新想象。
在樂堤港店定期更換陳列的單向榜單·滯銷榜,將歷年到店的滯銷好書再度篩選,重新打包製作成「滯銷書盲盒」。古典哲學、啟蒙運動、當代社會問題、文學藝術及生活審美,隨機選中,與可能錯過的閱讀偏好驚喜遇見。
㊟滯銷書盲盒
逛書店的感受難以複製,書店的印記可供還原。我們把良渚大谷倉店壓縮到尺寸之間,成為上架的擺件和冰箱貼——把書店的愉悅帶回家,將建築的標誌性屋頂和結構,儲存在書桌或冰箱門上。
㊟單向空間·良渚大谷倉店擺件&冰箱貼
書店還可以容納更多有關書本的表達,我們和獨立設計師品牌 LIYIHAN 把一場時裝秀搬進了書店,時裝設計以「草稿 Draft」為主題,是創作原始靈感迸發最真實的時刻,記錄著痛苦又美妙的創作過程。

㊟「草稿 Draft」秀場
“馬跑、花開、人寫作,我們都想成為自己。”
翻頁、折角、裝訂線,以紙張破壞又重組的元素,模特身著從書籍中汲取痕跡的設計在書店裡穿行,由書本而來,又流動著不被約束的想象力。
漫遊者,新樣子
漫遊者,19 世紀末在巴黎街頭的拱廊漫步,不斷從自身與外在變幻不定、狡黠而微妙的關係中體認、思考、驗證。
本雅明提出的“漫遊者”形象呼應當下,同樣取名自本雅明作品《單向街》,單向持續關心如何在新語境中更新響應式設計的“拱廊街”:
漫遊者計劃已進行到 vol.3,今年,單向空間·良渚大谷倉店繼續使用全域場景編輯系統,打造策展型書店文化實驗空間——從內容上,我們向更多藝術家、作者、畫家、有想法的人開放,在其中透過一個個形式多樣的展覽自我表達,在空間中留下印記,使“空間”成為“地方”,體現社群價值,與附近發生更多關聯。
許知遠在一次對談中提起:“相信每一間書店都會長成自己的樣子。”
未來的可能性仍在空中擺盪,2024 年的單向空間·樂堤港店也會長出新的樣子,期待與觀念重塑的年輕人一起探索概念更新的書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