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記住,永遠不要對任何人透露你的真實情況,你要學會藏兩樣東西

文 | 枳為橙 · 主播 | 阿成
來源 | 讀書369(ID:dushu369com)

作家楊絳在《走到人生邊上》裡寫過這樣一段話: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間,人生一世實在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相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
現實的確如此。
你對外曬的越多,給自己埋下的深坑就越多。
你面對旁人時透露的自身狀態越細,尤其是毫無保留的全盤托出,給生活帶來的隱患就越大。
所謂“防禦”,究其根本就是管住自己,穩住心神。
人性本就是複雜多變的,不管多麼親近的關係,若是說話沒了分寸,相處沒了界限,遲早會引發一系列禍端。
正如楊絳曾用一生閱歷,總結出的做人大智慧:藏,才是最聰明的處世之道。

習慣性多言,是一場災難
中國有句古語“言多必失”,出言切忌滿。
很多人在年輕時,總是對這個道理不以為然,常常覺得幾句話而已,對生活能造成什麼影響。
等到栽了一次又一次跟頭,惹下一個接一個禍事,在疼痛中才幡然醒悟:
說得越多,錯得越多,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話,一定程度上也會決定你接下來要走的路。
文學家蘇軾在剛入仕途那幾年,因為性格直率,時常喜歡與身邊人談論自己對於許多大事的見解,以及心底真正的想法。
有時候,他也會約著好友來家裡敘話,一旦打開了話匣,往往都要聊個痛快,對對方也是直言不諱,輕易就與人交心。
妻子每次聽到他對人掏心掏肺、毫無防範都深感擔憂,等客人離開後,便提醒他適當對人提防一下,不是每個人都值得深交。
可蘇軾卻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對於妻子的話左耳進右耳出。
好友深知他的性情,也多次勸他禍從口出,儘量不要在人前過度袒露自己,懂得謹言慎行。
可那時的蘇軾淳厚耿直,並未把這個忠告當回事,依然隨心所欲地與人談論天下諸事。
誰曾想,他說過的話,發表的言論,都被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記了下來。
最後那些人聚在一起,用蘇軾曾說過的話、寫下的詩句當理由,故意構陷他包藏禍心,還羅列了他多項罪名,致使他被貶黃州。
從那之後,很多曾經表面十分要好的親朋好友都斷絕了和他往來,在他最難的時候,轉身離去。
蘇軾終於明白,人心多麼涼薄,人性多麼複雜,人與人的關係變數太多。
也是自那時起,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處世方式,學會了收起鋒芒,戒掉了多言的毛病,說話做事都更加謹慎。
陳丹青說得很對:
“沒必要讓所有人知道真實的你,或者你沒必要不停地向人解釋其實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因為這是無效的。”
世間無常之事太多,大多時候,鋒芒畢露之時,也是由盛轉衰之日。
你永遠無法預測,隨口說出的一句話,與人閒聊透露的些許隱私,日後是否會成為前行路上絆倒自己的石頭。
走得太近,傷人傷己;
說得太多,必有所失。
與其逢人推心置腹,不如保持一定邊界。
就像老話裡講的那樣:
“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逢人藏得住心事,處世藏得住本事
演員宋佳在電視劇《迴響》中談到一個觀點:
“夫妻在外有四不講,第一,不講家庭收入,說多了別人借錢,說少了別人瞧不起;
第二不講家庭矛盾,因為沒有人能幫你解決問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第三不講對方的缺點跟短處,因為好壞都是自己的選擇;
第四不講夫妻之間的私生活,因為人人都有窺視欲。”
這些事看似微不足道,但認真觀察生活就會發現,其中暗含的都是為人處世不可忽視的人性法則。
有太多時候,你掛在嘴邊的心事,處處顯露的本事,都很容易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禍事。
獨處時守心,群處時守嘴,才是人生醒悟的開始。
看過自媒體博主@老楊和戴戴的一個影片,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有段時間,老楊一直心存困惑,他不明白妻子為何總是喜歡“說謊”。
剛得知妻子懷孕的喜訊時,他和妻子在醫院走廊上開心相擁,想著要好好慶祝一下。
正巧此時,一名男子從兩人身邊走過,用力推了老楊的妻子一把,老楊怒火中燒,打算找對方理論。
仔細一看,發現那名男子是兩人的老同學,於是壓下怒火,幾人又寒暄了一番。
聊天的過程中,老同學抱怨起和妻子想要孩子,一直沒有懷上,隨後又詢問老楊夫婦是否來產檢。
老楊一時高興,準備將妻子懷孕的訊息分享給老同學,可卻遭到了妻子的阻攔。
妻子笑了笑說:
“沒有,只是來檢查下身體。”
老楊回想起,之前他們出門在停車場碰到熟人時,妻子的反應也是如此。
對方看著他們新買的車滿眼羨慕,可妻子卻告知對方:
“車是借別人的,我們哪買得起那麼貴的車……”
過了一段時間,幾人去同學搬的新家聚餐,那位同學顯擺自己賺了大錢,準備再開幾個連鎖店,並分享喜訊,妻子懷了雙胞胎。
大家問起老楊的近況,明明他們剛換了新房子,可老楊妻子又一次謙虛地說:
“我們買的就是‘老破小’,還是掏空了父母的積蓄買的。”
誰曾想,幾天後,聽那位即將喜得雙胞胎的同學哭訴,有人在新家的凳子角落放了圖釘,他的妻子被扎到後驚慌失措,摔了一跤……
調取家裡的監控才發現,放圖釘的正是聚餐時的另一位老同學。
經此一事後,妻子告訴老楊: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你炫耀的越多,越容易激發周圍人對你的嫉妒甚至惡意。”
兩人也徹底領悟:人活著,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沒必要為了滿足虛榮心給自己招惹麻煩。
而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逢人能藏得住心事,處世也不會過度顯擺自己的本事、成功以及富足的生活。
大冰在直播時說的一句話雖然殘酷,卻很中肯: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願意為你高興的人不會有幾個,不管你活到多大歲數。
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實都不太希望和別人平行,不管是年齡平行,還是社會位置平行;
甚至就是同樣住到一個小區的人,都不太希望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恨人有,笑人無,嫌人窮,怕人富,是人性中無法抹去的一部分。
凡事多留心,說話有餘地,不僅是社交的重要規則,也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
永遠別忘了,浮於表面都是風光,沉下心來自有答案。

中年以後最高階的活法:
社交節能,精神內收,生活低耗
看經典劇作《天道》的時候,多次為“高人”丁元英的處世哲學歎服。
在丁元英的認知裡,事事與人爭辯,處處透露隱私,是最愚蠢的行為。
他去飯館吃麵,店裡的老闆打聽他的私事,他準備笑著應付過去。
可那老闆卻不依不饒,繼續追問:
“你是做大買賣的嗎?”
他直接避開話題:
“您要是不嫌棄的話,我上您這打工。”
老闆聽到這個答案,一臉不屑,隨後又指責丁元英說話不著調。
可丁元英並沒有做過多解釋,繼續專心吃著眼前的面,直接無視了老闆的挑釁。
對他而言,一時的爭論毫無意義,更沒有必要對任何人都證明自己,說明自己的真實情況。
丁元英的處世之道,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般:
“修者以律治心,覺者由心生律。”
成年人最基本的自律,就是管理好自己,修煉好內心,專注於眼前。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沉得住氣,凡事自會順風順水。
中年以後,最高階的活法,不是擠到人群中,在喧鬧聲中證明自己。
而是做好這3件事,打理好心態,沉澱好靈魂:
(1)社交節能,擁有乾淨的圈子
朋友重在質量,而不是數量。不必為了追求圈子足夠大,次次用自己的秘密交換真心。
如果你把秘密告訴風,就別怪風把秘密吹遍整個森林。
(2)精神內收,穩住自己的核心
不要總是向人訴苦,不是人人都關心你的生活好壞。
指望別人來治癒,不如做自己的醫生,強大自己的內心,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3)生活低耗,守好寶貴的能量
把生活調成靜音模式,在獨處中為自己賦能。
人活一世,境到逆處懂得調整好心態,處於盛時應保持謹慎,學會韜光養晦,才能走得長遠。
很喜歡楊絳的一句話: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前行的路上,願你守好一份清醒,保持一份剋制,活成真正的強者,平靜如水,永遠心安。
點個

,與朋友們共勉。

者:枳為橙來源:讀書369(ID:dushu369com),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君與你一起,聽名著、讀美文,用讀書點亮你的人生!轉載請聯絡讀書369。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