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料到,一向被視為“搖尾乞憐”的澤連斯基,在最後關頭竟展現出了出人意料的“血性”。在“大鬧白宮”之後,他看似開始說些“軟話”,但實則卻是“軟中帶刺”,暗藏鋒芒。想必此時的特朗普,心中定是如鯁在喉,滿腔怒火難以嚥下,也難以吐出。“懂王”這次,恐怕是真的被難住了。
過度的自信,終究會淪為自負。特朗普一向自以為是,也因此得了個“懂王”的稱號。然而這一次,別說自負的“懂王”,恐怕全世界都沒幾個人能預料到,一向靠“乞討度日”的澤連斯基,會在最後時刻表現出如此的“血性”。
正如特朗普之前所言,澤連斯基不愧是演員出身,演技確實了得。在磋商特朗普制定的“礦產協議”時,被特朗普一頓怒斥之後,他迅速指令烏克蘭總理與美方談妥了協議,並宣稱自己最後將親赴白宮與特朗普簽署協定。這一番操作,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戲碼和手腕。
正因為“懂王”特朗普過度的自信乃至自負,他顯然沒有洞悉即將踏入白宮門檻的澤連斯基內心的真實盤算。實際上,澤連斯基早已將這份迅速談妥的協議視為一張通往白宮的邀請函。他心裡清楚,若沒有這份協議作為敲門磚,特朗普是絕不會輕易讓他踏入白宮半步的。
儘管框架協議已經塵埃落定,但澤連斯基從未放棄爭取美國的安全保障。在他啟程前往白宮之前,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通過了一項關於“戰時無法舉行選舉”的議案,此舉意義非凡。最高拉達發表宣告,強調澤連斯基是透過選舉合法當選的總統,其正當性不容置疑,“烏克蘭民眾和最高拉達從未對其產生過絲毫懷疑”。
這份宣告不僅是對特朗普與普京對澤連斯基總統合法性質疑的有力回擊,更是向外界表明了烏克蘭內部對澤連斯基的堅定信任與全力支援。其意昭昭,無論澤連斯基做出何種抉擇,烏克蘭人民都將與他並肩作戰,共進退。
而自美方公開協議相關內容之後,特別是特朗普怒懟澤連後,反而為他贏得了不少的民意支援,美國的貪婪無恥讓烏克蘭人有所覺醒。
雖然特朗普已經有所意識到這一點,可自負的心理,大概只是覺得只要他訓斥一番,澤連斯基就會與他簽署協議。他絕沒想到,澤連前來的目的是阻止特朗普與普京談判停戰協定的,礦產協議反而成為了釣餌。
澤連不顧特朗普的憤怒據理力爭,這一翻激烈的爭吵自然是打破了白宮的歷史記錄,再吵下去,丟人的不是澤連,而是美國自己。
大鬧白宮事件過後,儘管澤連斯基一直在“說軟話”,可仔細琢磨似乎還是“軟中帶刺”。
首先是澤連一直沒有公開“道歉”,也就是不後悔這“一時的衝動”。其次就是一直沒有放棄要求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底線原則不能丟。
在美方公開表示要逼迫烏克蘭換總統的時候,澤連斯基則公開表態:如果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他完全可以辭職,這顯然是在叫板將特朗普的軍。因為特朗普已經明言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也表明了澤連還是想著讓北約提供安全保障。
儘管澤連斯基強調“我們無時無刻不感激美國”,但也強調“我們的夥伴為我們和他們的安全所作出的努力是烏克蘭韌性得以建立的基礎”,話裡話外還是在安全保障問題。
澤連也表明“如果雙方都準備好了,那麼擺在桌面上的協議就可以簽署。”問題是美國會如何準備?
因此,從目前透露出來的相關資訊來看,澤連斯基是不會在其原則底線問題上做出重大妥協讓步的,實際上還是在硬剛特朗普。
有意思的是,白宮又開始放話要烏克蘭換總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換了總統恐怕也不會如願簽署協議。
在特朗普質疑澤連總統的合法性的時候,就引發了烏國內的強烈不滿了。而澤連這一番“大鬧白宮”,更增加了他的支援率,也更增加了烏克蘭人對美國的不滿情緒,可以說特朗普太不把烏克蘭當人了。
特朗普想透過強力施壓的手段,逼迫烏克蘭人民換總統恐怕很難了,想再搞一次顏色革命也是沒有門了。
如今的澤連斯基恐怕這一次真的是從害國的狗熊變成了救國的英雄了。不管是礦產協議還是停戰協議,烏克蘭人都不會完全服從於美國的利益。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滿世界的都對特朗普的強硬無理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而以英國為首的歐洲16國迅速開會表示對澤連的支援,這是給澤連以出路和希望。
要知道,澤連拒簽署協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拒絕讓美俄談判來決定這場戰爭的結局。可以說,澤連“大鬧白宮”很大程度上是在保護歐洲的利益,或者說是說出了歐洲領導人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有了歐洲國家的支援,烏克蘭就還能夠支撐一些時日,而如果特朗普真的完全停止軍援和斷了星鏈,也等於是對歐洲利益的最大傷害,美歐關係的撕裂會更嚴重。
關鍵的問題是,只要這份協議不籤,美俄停戰協議也無法繼續談。特朗普的計劃和節奏也就徹底被打亂了。
美俄停戰和修復關係磋商已經進行了兩輪,特朗普與普京也都表現出了會晤的誠意。如今澤連斯基攤牌了,美俄還如何談下去?
不拿到礦產協議,停戰後美國的付出恐怕會打水漂,停戰可就不那麼划算了。
而不簽署礦產協議,或者說澤連斯基這麼一通大鬧,美俄停戰談判也難以繼續。
因此,若無法搞定澤連斯基,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若貿然啟動倒澤行動,卻遭遇烏克蘭民眾的堅決抵制,美國將會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不換掉澤連斯基,此次事件反而極大地鼓舞了他抗爭的勇氣,未來想要再操控他可就難上加難了。
關鍵在於,目前的歐洲對烏克蘭採取的是既胡蘿蔔又大棒的策略。一方面給予烏克蘭支援,另一方面又強調離不開美國的參與。實際上,這是在拖住美國想要撤退的腳步。特朗普想要完全將烏克蘭甩給歐洲,並非易事。
倘若特朗普停止對烏軍援,或是對烏克蘭戰爭徹底失去興趣,甚至將烏克蘭這個燙手山芋丟給歐洲,那他將面臨雙重損失。一方面,之前支援給烏克蘭的資金將徹底打水漂;另一方面,澤連斯基很可能轉身就與歐洲直接洽談“礦產協議”。到那時,美國可真是得不償失,損失慘重了。
烏克蘭人民之所以能夠堅持這麼久,之所以如此堅信澤連斯基的領導力,是因為他們深信,總有一天能將美國和歐洲拖入戰場,共同為烏克蘭的未來而戰。他們認為,即便付出巨大的犧牲,也要換得加入北約和歐盟的機會,這在他們看來是無比值得的。
這種信念,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執念,也是烏克蘭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否則,他們面臨的將只能是投降,重新併入俄羅斯,或者至少被俄羅斯部分肢解和吞併。可以說,烏克蘭已經走到了絕路,而這絕路,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政府逼出來的。正所謂把別人逼上絕路,也等於是斷了自己的後路。
如今,烏克蘭和歐洲都開始與特朗普政府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拉鋸戰,軟磨硬泡,試圖爭取更多的支援和援助。而美俄之間的談判,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然而,要是不繼續與俄羅斯談,又怕俄羅斯反悔,局勢進一步惡化。這真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
近日,俄方突然加強了與我方的溝通,這恐怕也會令特朗普處於被動的境地,特朗普也搞不清中俄會聯手打什麼牌。
停止對烏軍援,俄軍計程車氣會大震,戰場壓力也會瞬減,可美國卻並沒有撈到好處。
要繼續談下去,就只能是單方面解除對俄製裁才更有吸引力,不解除制裁俄就是吃虧,可同樣地,解除制裁特朗普也撈不到好處,也停不了戰。
只有一點是雙方都能受益的,那就是普京提出的與俄羅斯展開稀土合作。然而,這相較於整體局勢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小利。
問題的癥結在於,歐洲在推動停戰問題上態度堅決,毫不讓步,而在關稅問題上,他們的立場同樣強硬。有了澤連斯基大鬧白宮的先例,特朗普無疑會擔憂有人效仿,這對他掌控局勢極為不利。
其實,俄羅斯在這場“停戰遊戲”中也並非贏家。盡管特朗普有意修復美俄關係,但歐洲人對俄羅斯的敵意根深蒂固。美國越是向俄羅斯靠近,歐洲就越是憤恨俄羅斯離間了美俄關係,或是認為俄羅斯加劇了美歐之間的裂痕。
更為關鍵的是,在修復美俄關係的同時,美國還必須顧及中國的感受。而美國卻有意離間中俄關系,這讓夾在中美之間的俄羅斯倍感煎熬。
總之,澤連斯基這一次大鬧白宮,完全出乎了自負的特朗普的預料。既然已經撕破了臉皮,澤連斯基便如同死豬不怕開水燙,或是光腳不怕穿鞋的,無所畏懼。放風要換掉澤連斯基,這顯然是心急之下的亂招,只會讓烏克蘭人民更加反感美國人。
歐洲方面已明確表態,要強力支援烏克蘭,並強烈反對特朗普將歐洲和烏克蘭排除在談判桌之外。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礦產協議無疑侵犯了歐洲的利益,而關稅戰也如同懸在歐洲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無疑將進一步撕裂美歐關係。
俄羅斯原本滿心歡喜地準備簽訂停戰協議,但現在看來,這個協議一時半會兒恐怕是籤不成了。如果特朗普因此停止與俄羅斯方面談修復關係,那無異於戲耍普京,其後果難以預料。
此刻,特朗普恐怕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他原本預設的計劃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但千算萬算,卻沒算到問題竟然出在了澤連斯基身上。
更可怕的是,澤連斯基的這一舉動開了個“壞頭”。如果特朗普處理不好,那麼美國在世界眼中的形象將大打折扣,霸權的威信將受到沉重打擊。這對特朗普的心理打擊尤為巨大。
這一切,不能怪澤連斯基,只能怪特朗普太過自負和目中無人。他將美國最醜陋的一面展現給了世人,贏則通吃,輸則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