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開卷打工人!創始人讓員工每天12小時,奪回AI地位!網友先怒了:像你一樣在公司玩遊戲嗎?

整理 | 褚杏娟
自 2022 年 ChatGPT 的推出引發矽谷人工智慧熱潮以來,谷歌一直在努力重建自己人工智慧先驅的地位。近期,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 (Sergey Brin) 表示,若員工能更加努力地工作,公司就有望在通用人工智慧(AGI)領域引領行業。
“我建議工作日至少每天到崗辦公。”他在上週釋出在公司內部的備忘錄中寫道。《紐約時報》查閱了這份發給谷歌 Gemini 人工智慧模型和應用開發團隊的內部檔案,布林補充道,“每週 60 小時是效率的最佳平衡點”。
這份檔案凸顯了布林對實現 AGI 這一長期目標的信念,並進一步闡明瞭他對谷歌實現技術飛躍的思考路徑。“競爭已呈指數級加劇,通向 AGI 的最終競賽已經打響。我認為我們具備所有制勝要素,但必須全面加速推進。”布林寫道。
布林強調,谷歌員工在程式設計時需要更多使用自家的 AI 輔助程式設計,該 AI 的自我改進將推動 AGI 的實現,同時他呼籲 Gemini 團隊成員“透過使用我們自主研發的 AI,成為全球最高效的程式設計員和 AI 科學家”。
布林警告員工不要每週工作超過 60 小時,否則可能導致倦怠,並批評那些貢獻不足的員工。“有些人每週工作不到 60 小時,還有一小部分人僅僅完成了最低要求來應付,後者不僅低效,而且會極大打擊團隊士氣。”他寫道。
儘管布林提出了想法,但谷歌的官方復工政策仍保持不變:員工仍然每週至少三天在辦公室工作。然而,他在備忘錄強調了科技公司鼓勵更多的面對面協作以提高生產力的大趨勢。
外媒分析,“即便 AGI 短期內難以實現,要求員工到崗辦公另有考量——這對谷歌而言實屬雙贏之舉:既可透過集中辦公加速技術突破,又能借實體辦公場景強化企業文化凝聚力。”
輿論矛頭指向那些 CEO 們
布林和拉里·佩奇 (Larry Page) 在 20 世紀 90 年代共同創立了谷歌,但兩人都在 2019 年離開。ChatGPT 問世後,布林在 2023 年重返谷歌協助公司應對 AI 優勢喪失的困境。
去年 9 月,他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幾乎每天都去公司工作,花了大量時間與 AI 專家共同攻堅。他還指出,谷歌的工程師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AI 工具的頻率還不夠高。他本人後面也曝出在親自提交程式碼需求。
但這次布林的發言無疑引起了眾人的極大不滿。
“我們每週工作 40 小時來構建一個可以取代謝爾蓋·布林的人工智慧。”矛頭直指布林。還有網友爆料稱布林花了很多時間在玩遊戲上
有網友吐槽,“對他來說,‘在辦公室’就是從一個會議到另一個會議,在那裡他付錢給那些排隊拍他馬屁、告訴他有多麼了不起的人。”“儘管他在辦公室工作了這麼多時間,他仍然沒有開發出可以取代自己的人工智慧。你知道嗎,親……最好的領導方式就是以身作則!!”
“谷歌一直都這樣。他們提供免費的食物、健身房、理髮和洗車福利,也允許帶狗上班,他們所有的辦公室福利都是為了讓你待在公司。”還有網友稱,“既然谷歌已經充分表明他們會隨意解僱員工,那麼員工的職業道德或貢獻還重要嗎?為什麼還會有人願意聽從布林的話每週工作 60 小時?我認為裁員比同事的工作習慣更能打擊士氣。”
進而,網友們開始控訴那些“超級 CEO”和“空殼 CEO”。
“像布林、扎克伯格和馬斯克這樣的人,根本不會花一分鐘在工作上。永遠都不會。他們所認為的‘16 小時工作日’,對普通人來說不過是一個放鬆的高爾夫球日、豪華午餐 / 晚餐,或者與其他富人參加雞尾酒會的日子而已。他們完全不在乎讓別人為了追求利潤而犧牲整個人生,因為他們處於什麼都不做就能拿走 90% 利潤的位置。”
“我曾在一家中型公司工作,執行長和首席財務官都被捕了,公司直到他們被起訴才告訴我們。這期間大約有 6 個月的時間。有趣的是,公司運轉良好,沒有人注意到他們消失了。”有人現身說法。
還有人稱,“我在幾家公司的中層工作過,結果發現,大公司的 CEO 和我以前見過的一樣低效懶惰。情況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小公司 CEO 出差的時間少得多,因為他們很少離開當地,但至少我在大型公司工作的那些 CEO 必須一直出差,尤其是國際旅行。而在小公司中(不包括那些家族企業的 CEO),我倒是見過他們有真正超過中層認為的‘正常工作日’的那種投入。”
時間管理類書籍作者 Laura Vanderkam 表示,“連續工作 60 個小時不太可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很少有人能持續工作超過 60 個小時,部分原因是這樣做會導致倦怠。他認為,很難量化出人們需要工作的時間,因為重大的創新可能隨時出現,“他們取得突破那一刻的價值相當於無所事事的 50 個小時。”
研究過員工福利、生產力和工作趨勢的 Trougakos 也稱,在某些情況下,更長的工作時間可能是一個表面功夫——它展示的是人們對組織的奉獻精神,而不是他們完成了什麼。僱主不應該關注具體的工作時間,而應該關注員工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利用技術來提高生產力,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時間內的干擾。
布林迴歸兩年,
谷歌依然“焦慮”
布林的說法此前已經有 CEO 講過,同樣地,遭到了網友們的不滿。
去年 11 月,印裔 AI 初創公司 Greptile CEO Daksh Gupta 在社交媒體平臺 X 上釋出了一篇帖子,他表示在面試求職者時,他一開始就告訴他們:“Greptile 不講究工作與生活平衡,典型的工作日從早上 9 點開始,到晚上 11 點結束,經常會更晚,而且我們週六工作,有時甚至週日也工作。”
“我強調,這裡的工作環境壓力巨大,對於工作表現不佳是零容忍的。”Gupta 解釋說,完全公開工作環境可以避免員工在第一天上班時遇到不愉快的驚喜。
他的帖子迅速引起網友們的不滿。“有些創始人的態度很惡劣,他們希望員工像‘創始人’一樣工作,但拿到的錢卻只是‘苦工’的水平。”迫於輿論壓力,Gupta 後來為自己的立場辯護,稱實際上確實有一小部分員工想加班,而且他的面試流程完全透明,只招聘那些不怕辛苦工作的人。
最後,Gupta 承認每週工作 100 小時是不可持續的,並表示公司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管理預期。他向那些被他的帖子激怒的人們道歉,特別是那些“勞累過度、薪水過低”的軟體工程師。他表示,自己公司的員工以前每週工作 20 小時,並且從事高薪工作。如果他們願意可以隨時恢復以前的工作方式。
而布林要求員工更加努力工作的言論,間接反映了谷歌當下的“焦慮”。
谷歌奠定了當今所有生成式 AI 機器人的技術根基,卻在 OpenAI 逐步加入創新時才驚覺其價值。2017 年,谷歌發表劃時代的《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論文,提出的 Transformer 架構至今仍是大語言模型的核心技術。這篇僅 10 頁的論文徹底改變了計算正規化。然而,OpenAI 與微軟聯手向公眾推出 AI 工具,卻將谷歌打了個措手不及。2023 年初倉促發布的 Bard AI 漏洞百出,自此就始終處於追趕狀態。
經歷 Bard 的慘敗後,谷歌對將生成式 AI 融入所有產品產生了近乎痴迷的追求,儘管 AI 行業整體仍陷在盈利困局之中。
此前布林提到,對於谷歌來說,重要的是讓 AI 技術走出實驗室,並承擔可能的風險,即使這意味著可能會遭遇尷尬或失敗。在他迴歸的兩年間,谷歌實施業務重組、重塑 AI 品牌、將技術整合至核心應用等措施,全面展開與 OpenAI、微軟、Meta 等對手的競爭。
谷歌近期加快了更新節奏,不久前向 Gemini 使用者開放了 2.0 模型。“AI 技術不應被過度保守地保留,直到其完美無缺才進行展示。”布林之前說道。
OpenAI 主要依託微軟 Azure 雲基礎設施進行計算,透過向 Copilot 和 Bing 提供技術授權換取大幅折扣。即便如此,OpenAI 執行長薩姆·奧特曼坦言公司每月 200 美元的高價 Pro 訂閱服務仍處於虧損狀態。
與此同時,谷歌正以瘋狂的速度擴建 AI 資料中心來訓練和執行 Gemini 模型。不過,它沒有像 OpenAI 那樣推出昂貴的訂閱套餐,大多數 Gemini 模型免費開放,即使是計算密集型的 Gemini Pro Deep Research 每月也只需 20 美元。顯然,谷歌甘願承受 AI 業務虧損也要搶佔市場份額。
當前,沒有人能夠斷言堆砌更多 GPU 執行更大的模型能否通向 AGI。布林並不是唯一認為 AGI 進展觸手可及的人,OpenAI CEO 奧特曼此前也稱距離真正的人工智慧可能僅數年之遙。
參考連結:
https://www.nytimes.com/2025/02/27/technology/google-sergey-brin-return-to-office.html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trending/indian-american-ceo-defends-stance-on-100-hour-work-week-people-want-this-101731316711002-amp.html
https://www.reddit.com/r/singularity/comments/1fdtp0g/sergey_brin_says_he_is_working_at_google_every/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sergey-brin-googlers-about-60-hour-weeks-boost-productivity-risks-2025-3
宣告:本文為 AI 前線整理,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直播預告
智慧編碼工具層出不窮,究竟怎麼選、如何用?3 月 5 日 -14 日,InfoQ 極客傳媒將發起「智慧編碼系列」直播,邀請阿里、百度、騰訊、位元組、商湯、思碼逸等企業一起線上 Coding,與所有開發者直觀感受和評測數款國內外線上編碼工具在企業真實生產場景中的表現。歡迎掃碼或點選按鈕一鍵預約直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