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爆劇,又給內娛上了一課

今年至今最火的韓劇,當屬《苦盡柑來遇見你》。
在剛落幕不久的百想藝術大賞中,本劇也一舉拿下多個大獎。

其中最無懸念的,當屬最佳劇本獎。
常有人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
雖說,導演、演員、攝影、配樂等都會影響一部劇的好壞。
但真正決定一部劇成敗的,還得是一個優秀的劇本。
正如《苦盡柑來》的成功,絕對離不開編劇,林尚春
正是因為有了她細膩的寫作,才讓我們能夠看到如此動人的故事。
祝賀之外,魚叔還對於編劇這一行業有了新的思考:
為什麼韓劇總能誕生好的故事?我們離韓劇編劇的距離到底差在哪裡?
今天就想借這個機會,和大家一同尋找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
百想大賞頒獎典禮上,並不是林尚春本人上臺領獎,而是由導演代領。
2019年,她曾憑藉電視劇《山茶花開時》獲百想的最佳劇本大賞。
當時也是同樣的操作。
這位編劇,從不公開露面
被我們譯為林尚春的名字,也只是個筆名。
這個名字的韓文發音為「Sang-choon」,來源是漢字的「恦賰」,意為「豐富的想象力」
林尚春曾表示,希望透過作品中的角色講述故事,而不是以藝術家的身份被關注。
之所以會選擇匿名活動,是為了避免外界對她的性別和年齡產生偏見。
林尚春創作週期很長,十來年的時間裡只創作了三部作品。
不過,部部都很優秀。
《苦盡柑來》自不必說。
2019年的《山茶花開時》將一名小鎮單身母親在流言與偏見中追尋自我救贖之路寫得無比動人。
2017年的《三流之路》則是把底層青年夾在夢想與現實中的困境描繪得琳琳精緻。
不難看出,底層與女性是林尚春作品關注的重點。
她總是能以女性視角來審視社會。
像是《苦盡柑來》中三代女性所面臨的不同命運困境。

但林尚春沒有使用過於犀利尖銳的方式去揭露現實問題。
而是將其包裹在細膩且詩意的文字中。
因此她寫出過不少戳心窩的臺詞,尤其是在《苦盡柑來》中:
「外婆在海里遊,媽媽在地上跑,我才能在天上飛」
「面對陌生人,我把每個字當作情書,仔細推敲。但面對我該感激的人,我卻像在廢紙上塗鴉」
「油菜花不會只開一株,而是一整片花海。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我早就一次又一次支離破碎。沒有人可以靠自己,結伴同行,互相幫助,再遠的路也不會嫌遠」
這一句句充滿詩意的臺詞,既讓跟著劇情動容,也不停地感慨:怎麼這麼會寫啊!
要知道,韓國這麼會寫的編劇可不止一位。
最為人熟知的一位,應該當屬《黑暗榮耀》的編劇,金恩淑

復仇劇寫得精彩的她,還是「浪漫愛情劇的教科書」。
《巴黎戀人》《秘密花園》《紳士的品格》《太陽的後裔》《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
她在創作一段又一段夢幻愛情的同時,也捧出一個又一個男神。
懸疑劇界的大神,是編劇金銀姬
訊號》《王國》《幽靈》《惡鬼》等邏輯嚴謹、懸疑反轉滿分的故事皆出自她手。
盧熙京,也是廣受讚譽的編劇。
她用《那年冬天,風在吹》《沒關係,是愛情啊》《Dear my friends》《我們的藍調》等故事,給觀眾編織了一場場平凡與感動相容的人生故事。
魚叔有一位one pick的編劇,李祐汀
她寫出的《請回答》系列、《機智》系列不知道是多少人的人生劇集。
此外,韓國還有很多優秀編劇。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補充,魚叔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正是擁有如此眾多的優秀編劇,韓劇才會在不同型別領域展現出不同的光彩。
就拿熱門賽道的職場劇來說,不少韓劇都能精準拿捏職場生態的精髓。
比如,9.2分的韓劇《未生》以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為線索展開敘事。
透過描繪他如何手忙腳亂的成長,勾連出職場霸凌、性別歧視、階層打壓等一系列問題。
編劇能夠藉由一場同事之間的排擠,就將職場中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博弈展現出來。
編劇也總可以巧妙地,且不刻意地展現一些職業的特點
例如《機智醫生生活》。
在展現急診科醫生工作複雜性與重要性的一集中,編劇沒有用大篇幅去表現他們的辛苦。
一開始甚至都沒有將主要鏡頭停留在急診醫生身上。
而是用倒敘的手法,在後面揭開急診科醫生搶救的情節。
並且沒有一句過多的臺詞,只專注醫生如何果斷麻利進行操作。
讓人有一種事後恍然大悟的感覺,也對急診醫生的作用產生了更深刻的印象。
細節寫得好,代表人物塑造也豐滿。
《來自星星的你》中的千頌伊,是一個有些高傲的大明星。
但是編劇用一場醉酒發瘋的戲,就將這顆「天上星」拉入凡間,讓千頌伊成為有血有肉的人。
對日常生活的真實描寫,更是韓國編劇拿手好戲。
就說《請回答1988》中住在雙門洞的眾人。
雖然與我們的年代不同、國別不同,但編劇就是能讓觀眾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當然,韓劇編劇最厲害的一點,當屬各種名臺詞的打造
充分體現出了編劇對於現實生活、對於人性,有著敏銳的觀察和體會。
有《小小姐們》中真實又扎心的一句——
你家境很貧窮嗎?因為你太會忍了。
也有《黑暗榮耀》裡殘酷又浪漫的一句——
「我需要的不是王子,而是能跟我一起跳行刑舞的劊子手。」
還有《我的解放日誌》裡溫熱而又動人的一句——
「我想被人填滿內心一次。」
包括這次獲獎的《苦盡柑來》,也有太多太多令人銘記的臺詞。
而且還融入了許許多多有趣又動人的詩。
《笨鮑魚》 
吳愛純 三年八班
每天除了鮑魚就是鮑魚 
暴風雨中的鮑魚 比孩子還金貴的鮑魚 
我多希望看你早點出水 但我為什麼看不見你的蹤影 
是因為沒有鮑魚嗎 是因為搜尋鮑魚憋氣太久嗎 
又擔心又害怕的女兒 只能怪笨鮑魚讓媽媽火冒三丈 
她賣一隻鮑魚能賺100韓元 我真想付錢買下她的一天 
背痛的媽媽 咳嗽的媽媽 
每天有100韓元 就能讓她休息了 
也難怪網上很多人會說:「明明擁有相似的東亞文化與社會問題,為何我們寫不出這樣的故事?」
看看咱們這些年的電視劇,總是充斥著各種不盡如人意。
講職場,太懸浮。
談感情,太虛浮。
看懸疑,沒邏輯。
一個個口號喊得震天響,真正能落到實處踏實講好故事的,少之又少。
難道真的是韓國編劇有不一樣的魔力嗎?
韓國著名編劇盧熙京曾在一個編劇座談上說過:
「並非寫東西就能稱為作家(編劇)
以專業方式充實自己,要有專業探討能力」
盧熙京口中的專業,並非特指科班出身,而是一種作為編劇的專業技能。
為何韓國編劇總是能夠寫出有血有肉的角色?
首先,因為她們懂得並善於觀察。
盧熙京說,自己生活中最熱衷做的事情就是觀察身邊出現的所有人。
並且,她的觀察可不是簡單地看看而已。
「我若是和同一個人說一小時的話,我對他微笑的樣子、說話語氣及走路模樣,會比別人捕捉得快一點」
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全仰仗於她長年累月對身邊人細緻入微地觀察。
也正因如此,她才能在《沒關係,是愛情啊》中生動塑造出張載烈這個被心理疾病折磨的角色。
與她一樣的,還有李祐汀編劇。
在轉行成為電視劇編劇前,她做了十幾年的綜藝編劇。
《新西遊記》《花樣》系列綜藝都是出自她手。
真人秀綜藝最看重編劇對於嘉賓的觀察力,從而製造節目看點。
正是因為有了這十幾年的經驗,才造就了她對於小人物身上幽默閃光點挖掘的高超能力。
同樣,觀察生活的能力也是韓劇情節不懸浮的原因。
《機智醫生生活》的導演曾說過,李祐汀為了能夠真實展現醫生日常,花了很長時間去取材。
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到最後可以「直接送去醫學專業學校」。

盧熙京為了寫《live》,提前一年取材學習。
最終達到了自己警察是個職業的瞭解甚至比韓國一些地方警察還要多。
為何要這麼做?
就像她自己所說:
「如果不是從身邊去尋找,而是如捕捉浮雲一般望著遙遠的遠方,當你在閱讀這些文字時,就感受不到人的味道,沒有真實人物的味道,而是創造出來的故事,就像虛無的故事,沒有共鳴的故事」
除此之外,敘事的技巧,文字的凝練,詩意的表達都是成為一名編劇的門檻
反觀內娛,不要說觀察能力,就是技巧方面也達不到,隨便找個寫手,就成編劇。

當然,專業性也不是全部,編劇的態度也是一個方面。
首先就是不能抄襲
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漂白》編劇抄襲,就是當下內娛編劇行業亂象的一個切面。
其次,就是不能有高傲的態度,但要有思考的態度
盧熙京從來不在意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批評,反而十分歡迎不同聲音的出現。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才能刺激她不斷思考自己怎樣可以做得更好。
金恩淑也曾說是女兒關於校園暴力的問題,激發了她創作《黑暗榮耀》。
她想透過創作,透過觀眾的反應去找到一個答案。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韓國編劇有很強的創新精神
《苦盡柑來》《黑暗榮耀》《我的解放日誌》都借用了書信體的旁白。
《超異能族》是用韓國年代戲和青春校園戲,來解構西方的超英故事。
《好久沒做》則巧妙地用犯罪型別片,來剖析婚姻關係。
而內娛好像總是陷入型別故事同質化的境地。
「大女主」火了,市場上全是大女主。
「短劇化」有流量,滿眼全是「殺殺殺」。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問題都是編劇本身的鍋。
這一行業的生存環境也有很大的問題。
韓國的編劇中心制度,為編劇的生存與話語權提供了最大程度上的保障。
讓他們可以做到對自己的作品負責。

再看內娛。
這兩年頻繁出現的「編劇話語權」「編劇署名被刪」等爭議事件都在表明:
編劇好像成為一部作品中最不重要的部分

無論如何,編劇都應該是一部作品的根基。
咱們不是沒有好劇。
在這兩年內娛颳起的考古之風中,不少人都在感慨原來內娛還有過這麼寫得好的故事。
再看現在,我們差的何止是一部《苦盡柑來》呢?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