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法國女人的“叛逃”:跨越9000公里,獨居雲南深山15年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影片號【藝非凡的禮物】
我是非凡君(feifanjun0001)
關注我,看更多有故事的人物文章
別人的眼光不重要,
活得像自己才痛快。

一個法國女人,為啥要在中國深山隱居15年?
44歲前,她是知名建築師;44歲後,她成了修葺漏雨土牆的“瓦匠”。
有人說這是浪費才華,她卻說高樓大廈養不活靈魂。

她叫Estella
從阿爾卑斯的雪松到滇藏線的格桑花,她跨越9000公里,來到雲南深山獨居15年,將異鄉活成了故鄉。
▲ Estelle
01
奔赴雲南
法國的阿爾卑斯和雲南德欽縣奔子壩鎮位於世界兩角,一邊是連綿雪山下的冰冷都市,一邊是溫暖明媚的山村小鎮。

 Estelle居住地

而這天涯海角般的距離,串聯起一個女人的前半生和後半生。

曾設計過醫院、銀行的Estella原本是法蘭西建築師協會工會一員,擁有體面的工作和優渥的薪資,但44歲那年,她卻突然陷入迷茫。

 Estelle

她早已厭倦了工業化的井然有序和鋼筋混凝土的冰冷,想要回歸自然。
直到多年超負荷工作讓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她才下定決心去尋一個靜謐的地方修養。
於是她毅然離職,跨越9000公里,直奔中國雲南。
釀葡萄酒、做法棍麵包、製造果醬……

聽蟲鳴鳥叫、賞涓流潺潺,用略顯蹩腳的普通話跟村民嘮嗑。

 幫忙摘桑葚釀酒的村民

在這裡,她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民宿老闆。

 Estele在擺果醬和紅酒

從2010年到現在,Estelle已經在這個藏族自治州生活了15年。

但全球有那麼多地方,為何偏偏是雲南?

或許是33年前的那次旅行,徹底在Estelle的心裡紮下了根。

 少女時期的Estelle

當時30歲Estelle去了昆明、西雙版納、大理和麗江。
儘管沒有地圖、路況也不好,但溼潤宜居的氣候與淳樸的風土人情讓她愛上了這裡。

“我不喜歡太冷的地方。”
或許是在溼冷的歐洲待了太久的緣故,Estelle的骨子裡渴望著溫暖和明媚,四季如春的雲南便成了她的世外桃源。

 Estelle民宿外景

“我喜歡雲南,這裡沒有汙染,有很多好吃的和美麗的山。”
此後,她每年都會來雲南旅居兩三個星期,登山游水,參加少數民族的節日宴會。
2007年,她賣掉了法國的小公寓,帶著13歲的兒子一起來到雲南。
 Estelle和兒子
她的家人,不僅沒反對,反而認為:
生活千千萬,沒有絕對正確的一種。每個成員都應該追尋屬於自己的美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Estelle的鄉間生活

初到雲南,她以法語老師的身份在昆明住了3年。
就算完全不懂中文,她也一點不害怕,就像一個離鄉多年的本地人一般重新摸索著這個城市的輪廓。

 Estelle和年輕女孩一起交流

兩年後,孩子選擇回國與父親生活,Estelle開啟了在雲南的獨居生涯。
她決定開一間民宿。

▲ Estelle的民宿

去了大理、建水等四五個城市,幾經比較後,她選擇了一棟坐落於滇藏線,背靠金沙江,比鄰白馬雪山和梅里雪山的480平米藏式民居。
這裡人煙稀少,清幽靜謐,不似大都市的繁華,卻獨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婉約。
 Estelle民宿坐落的村鎮

房前蜿蜒著一條小溪,樹木枝葉繁茂,層層疊疊將古樸的房子籠罩起來,像極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她當即決定要留在這兒,去尋找少女時代就夢寐以求的生活。

 Estelle民宿前的溪流和綠植
02
一座480平米的世外桃源

“土木結構很有溫度。”

設計了一輩子高樓大廈Estelle在此刻才意識到,自己內心到底想要什麼。

▲ 古樸的木質大門

Estelle簽了30年的租期,保留下了舊的居家物件。
在旁人眼中那些落伍褪色的壁畫、泛黃的瓷磚、蹺腳的木桌,在她心中卻有著獨特的溫度和故事。

Estelle的民宿裝潢

她還經常去本地二手市場淘貨。

▲ 淘來的物件

民居里的裝飾擺件大多是世界各國的民族工藝品,有緬甸的佛像、中東的地毯、中國的窗花,還有客人留宿時創造的畫作。

▲ Estelle的民宿裝潢

▲ 客人留給Estelle的小狗簡筆畫

民宿僅有四間客房,分別代表了四種不同的風格。
神秘藏式、清末民國、中國小鎮、異域地中海……
▲ 風格迥異的房間

Estelle的民宿裝潢

就好像世界各國的故事被匯聚到了一個空間,奇妙的同時,獨具韻味。
慕名前來旅人,有的只會方言、有的只會英語,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一起釀酒、做麵包、摘菜蔬果,用手比劃自己的故事,用表情傳遞自己的喜樂。

▲ Estella與中國小孩

一間小小的原始民居,卻蘊藏著連線世界的能量與魄力。

▲ Estella與人聊天

而這間民宿樓之所以如此與眾不同,恰是因為它本身就如同屋內四處淘來的裝飾物一樣,是Estelle純手工、從零到一花了四年一點點修繕的。

▲ Estelle的民宿裝潢

剛交付到Estelle手裡的房子和城市的毛坯房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沒水沒電,還有成噸的廢物和垃圾。
▲ 裝飾前的房屋
菜園一片荒蕪雜草叢生、屋頂淅淅瀝瀝每逢雷雨天氣就如洪流狂瀉。

▲ 裝飾前的房屋

她曾經和村裡一個女人一起從屋頂卸下20噸垃圾,還利用建築的經驗將三樓一個雜物間改造成一個利於生態迴圈的旱廁,排洩物最終會成為花園裡的肥料。
▲ 木屋前的溪流
裝修時,Estelle只有一個原則,“要好,不要快。”

 Estelle民宿

一年只修一個房間,不用現代油漆、不用玻璃飾品,這裡的一切都遵循著本真的風格和細節。
Estelle的翻新,只是重新賦予這個古建築生命。

 原木古屋

她的初衷是:“我不想掙太多的錢,我只是想享受這裡的生活,認識更多的人、交更多的朋友。”

 民宿客房

這也是為什麼480平米的三層建築僅有4間客房,而更多空間都被她裝飾成了漂亮的收藏屋、大大的廚房和能夠眺望遠方的閣樓。
 民宿會客廳
異國風味混合中國小鎮的古樸,也成為當地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Estele民宿

03
逃離世俗,尋找靈韻
Estelle還會親自做飯,招待客人。

▲ Estelle做的魚

▲ Estelle準備的法國湯羹

▲ Estelle做的法國點心

她在屋外有自己的蔬果田地,保證所有的食材都是原生態。
▲ Estelle民宿裡的中國茶葉
葡萄酒也是她親手釀製的,普羅旺斯是她的拿手好菜,承載著她對故鄉的思念。

▲ Estelle準備食物

她在法國離婚後,也曾有過一段短暫的愛情,只不過很快便無疾而終了。
來到雲南的她,收養了一隻失明的流浪狗油油。

▲ Estelle的兩條小狗

▲ 客人和小狗

沒有客人的時候,就開著帶著小狗去鎮裡的菜市場買菜、去山間散步,感受泥土和青草的氣息。

▲ Estelle在雲南菜市場買菜

而在她看來,這樣瑣碎的日子,恰恰承載了生命最本真的意義:
“天氣很好,有很多書、有意義的生活。”

▲ 餐桌上的別緻餐具

Estelle的人生選擇和她對舊物的迷戀,讓人不由想起一個叫“靈韻”(aura)的哲學概念。

▲ Estelle民宿

▲ Estelle的純手工葡萄酒

在傳統藝術中,靈韻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所在,它使作品具有象外之象,擁有神秘的氛圍與意境,是一種獨特的時空交織之物。

▲ Estelle的純手工食物

靈韻賦予了手工作品本真性和唯一性,因為它傾注了手工藝術者的心血,而這種特性在工業革命後大規模的消失。

▲ Estelle的日常生活民宿裝潢

工藝品被機械批次複製、規模生產,事物逐漸失去了本身的意義。
人也是一樣。
上學、工作、成家、衰老、進入墳墓……人的一生,彷彿也成了失去靈韻的現代工藝品,忘記了生命本來還有許多由勇氣和個性衍生的可能性。

▲ Estelle的多次蒸餾釀造的果味白蘭地

Estelle或許就是那個在追求靈韻、追求本真的人。
她在前40年日復一日的職業生涯中逐漸枯萎,進而開始尋找一種迴歸生命的道路。

▲ 菜園裡的Estelle

▲ Estelle裝飾的中國油畫
人們常說:大膽的人,先享受世界。

按部就班和遵從內心,你又會如何抉擇?

▲ Estelle的民宿

Estelle的人生也恰恰啟示我們:社會的框架、他人的眼光似乎並沒有那麼重要。
與其困在社會嚴絲合縫的繭裡,不如忍受化翼之苦,破蛹成蝶。
人生短短三萬天,願你我都有魄力打破枷鎖,去尋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
齊白石《荷塘雙魚》
由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仿復·制委員會監製
中國收藏家協會出具收藏證書,
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出具防偽證書,
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鈔光華印製有限公司印製。
印製精美,水印紮實清晰,色彩飽滿,墨色豐富,非常好的還原了大·師原作的風貌。
大師佳作,筆墨肆意,氣韻靈動,具有很高的鑑賞性、收藏性、學術性和知識性,是可賞可藏的文化精品。
裸畫尺寸33×101cm,可以裝裱成精美畫框和畫軸,懸掛在書房、茶室、玄關、客廳等,增添書香氛圍,彰顯文化內涵。
書畫錦盒包裝,大氣體面!
拿去送禮,集文化趣味、藝術品味、社交意味,“三味一體”。
既能表達送禮人的誠意和用心,又能彰顯收禮之人的涵養與品位。
市面上此類品質的名畫復刻品,低於四位數很難到手。
而我們平臺,
原·價1280元
粉絲特惠:只要128元
我們只爭取到了100幅,
數量不多,手慢無!
點選下圖,即可選購

探秘藝術家背後的故事

解析美學密碼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wx,提前佔座
點選下方圖片
一鍵進入優選商城
檢視更多非凡好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