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老友夫妻買地蓋一個小鎮,打算一起慢慢變老,故事結局雖然意外卻圓滿

“生活娛樂資訊,盡在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
「以後老了要不要一起住?」你問過朋友這句話嗎?和好朋友住一起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實際上真的去做的人少之又少。不過,在美國德州Austin,有四對認識了十幾年的老朋友夫妻,真的把這個計畫付諸實行。他們在風景優美的Llano 河邊買了一塊地,請設計師幫忙規劃,蓋了四棟小木屋再加上一間共用的大房子。他們為這個計畫取名叫Llano Exit Strategy(Llano 出口策略),有一點黑色幽默(Exit 有「離開生命」的含義),但更是一種人生下半場的宣言,為大家示範了另一種變老與退休的方式。

四對老友說好一起養老,

然後真的就這麼做了

這群人之間,有人曾經是大學同學,有人是工作夥伴,也有人是朋友的朋友,幾十年下來彼此感情越來越深,不只許多節日一起過,還看著彼此的孩子長大成人。
後來大家開始思考,與其住在不同城市,年紀大了還要自己處理瑣事、去醫院、請人照顧,倒不如直接搬到一起,彼此有個照應。
Photo: Bored Panda
其中一對夫妻Fred 和Jodie Zipp 後來就開始找地、聯絡設計師,大家有志一同,速度飛快,幾個月後地買好了,計畫正式起飛。當時的建築師Matt Garcia 接到他們打來的電話時還嚇了一跳,「我以為他們只是聊天開玩笑,結果他們真的做了!」

小木屋雖小,

卻是剛剛好的溫暖

這個「小鎮」裡有四棟小木屋,每棟大約10 坪,裡面空間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包括一張大床、一張沙發、一間浴室、休息放空的空間,屋頂有收集雨水的設計,外牆用反光鋼材對抗德州高溫,室內則是溫暖的原木色系,兼顧了實用、環保、舒適與美學。
Photo: Goodnet.org
Photo: Houzz

Photo: Humble Homes
Photo: Bored Panda
除了自己的私人空間外,他們還蓋了一間大房子當作共享「客廳」,廚房用的是頂級裝置,大家常常一起煮飯吃飯、聚會、辦派對,外頭還有游泳池、營火、看電影用的穀倉、畫畫的空間,生活過得超級充實。
Photo: Bored Panda
Photo: IG @ramblrmedia
設計師說,他本來以為這群朋友會要求每棟房子的格局都不一樣,結果大家超配合,願意共用同一個基本設計,再各自選用傢俱和磁磚來表現不一樣的風格。

感覺要花很多錢,

其實一棟小屋造價約5萬加幣

乍聽會覺得這個計畫規模很大,感覺要花很多錢,應該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事情。但其實他們每棟小屋只花了約4 萬美元(約5 萬加幣),對照現在許多地方的房價,根本超級低廉。
Photo: Bored Panda
這個計畫2016 年開始執行,建築師說,當時建材價格還沒瘋漲,加上大家願意簡化設計,所以才能壓到這樣的預算。整個小社群加起來的營造成本,也比一線城市的一棟房子還便宜。
Photo: Bored Panda

結局有點意外,

但也算是另一種圓滿

原本,這群人的夢想是一直住在這裡,慢慢變老。但到了2024 年,這個「退休小鎮」因為媒體報導而紅了起來,越來越多人前來參觀,也有不少買家主動開價想收購。最後,他們接受了一家本地公司的提案,用300 萬美元(將近410萬加幣)的價格賣出小社群,對方則把這裡變成一個Airbnb 聚落,讓更多人體驗這群人當初創造出來的生活。
Photo: Bored Panda
雖然這些老友後來搬走了,但他們的情誼沒變,而那幾年住在一起的經歷,也成為他們人生最難忘的一段時光。他們實現了「老了要一起住」這看似天馬行空的話,讓我們看見,那樣的退休生活,不是不切實際的夢,只要願意做,就有可能發生。

除了和伴侶買房或獨居外,

「變老」還有其他的選擇

以前我們總想著,一群有「血緣關係」的人住在一起,才叫做「家」,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雖無法決定血緣上的家人,卻可以自由選擇精神上的與實際上的「家人」。
這群人的故事讓我們看見,我們不一定得被傳統的養老方式綁住,如果你身邊有一群彼此關照、像家人一樣的好朋友,或許,除了和伴侶買房或獨居外,也可以共創另一種退休的方式。

推薦閱讀

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
是一個服務於加拿大華人的微信公眾號,我們關注加拿大華人社會時事,生活娛樂,心理健康女性自我成長和親子教育
—感謝大家長期的關注與關愛!–
請點選標題下“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關注我們,引用本號稿件必須經過允許,並醒目註明出處。
找到我們
FIND US
掃碼關注小紅書
掃碼聯絡客服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新增關注
多倫多西區那些事兒,每天等著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