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goa大象設計


城市更新實踐所面向的不僅有地標性的歷史保護建築,也有存量巨大的里弄、小鎮、村落與城中村。這些區域的風貌價值與儲存狀況各異,但卻承載了居民的生活記憶。城市更新程序中,無論是大規模拆建還是標本式儲存,都難以在保留歷史記憶的同時,有效且經濟地應對城市面臨的系統性問題。
作為城市基礎單元的鄰里不僅是居住空間的集合,更是交往活動的載體。隨著城市形態的發展,鄰里空間的形式與功能也在持續演變,許多歷史悠久的建築已無法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逐漸成為“失活”的區域,亟需城市更新的介入。



△ 以上海為例的城市更新政策發展與goa實踐歷程(滑動檢視)

基於十餘年來的實踐,goa大象設計以“煥新鄰里”為概念總結城市更新策略。相較於宏大的願景,我們希望以日常生活為出發點,將鄰里活動的重塑視作更新實踐的邏輯,創造豐富、方便、有趣的鄰里空間。
“煥新鄰里“意味著以開放的視角重新評估歷史建築的多維度價值,透過靈活的更新方法提取並保留建築中被居民廣泛認同的歷史原型,使之與現代功能相結合,成為鄰里生活的魅力核心。從空間連線、功能複合到多元價值的統籌與平衡,重構的歷史空間在煥發新生的同時,為社群乃至城市注入持續的活力。
△ goa近期建成或將建成的城市更新實踐


城市可被視為一系列鄰里空間的聚合,goa因此嘗試首先在城市視域下進行細緻的規劃和協調。專案內部與周邊的歷史建築被視作一個整體,從而保證區域風貌的完整與協調;或對外向介面進行最佳化,讓建築在城市整體語境中“作出回應”。
△ 新湖·天潼198-化整為零,呈現公共性沿街介面

△ 中海順昌玖裡-減少高層樓棟,最大化儲存風貌肌理
在跨多地塊的城市更新專案中,goa系統性地統籌建築容積率、街道介面、交通流線、停車佈局等關鍵因素,並透過軸線進行串聯,實現更大範圍的空間活化。
△ 多片區統籌規劃,以水街為集鎮活力主軸

阿爾多·羅西將城市定義為“眾多被認同事物的聚合”,里弄、集鎮等獲得當地居民普遍認同的原型構成了鄰里空間的物質基礎,應當在城市更新實踐中得到尊重。goa透過廣泛的型別學研究,提取原型的關鍵要素,對其進行保留與演繹。

△ 祥符橋傳統風貌街區-傳統市井空間

△ 新湖·天潼198-保留風車狀里弄格局
歷史原型與當代的生活需求常常不再適應。因此,在更新過程中,goa不拘泥於原樣複製,而是研究並最佳化從街巷尺度到門窗構件等不同尺度的設計語言,賦予其更適合當代需求的居住、活動與交往功能。

△ 弘安裡-最佳化巷弄尺度,植入綠化與公共節點


△ 上海西岸金融城G地塊-老站房人字坡屋頂的現代演繹
△ 上虞裡直街有機更新-儲存老街格局,細緻更新單體建築

新與舊的共存與融合是城市更新的獨特魅力。goa希望為一度衰朽的歷史空間賦予鮮活的嶄新功能,即轉變為功能多元的公共場所,成為特定區域尺度的核心。為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對空間進行合併、切分或移動等調整,以使其更加充分地適應新功能。


△ 鴻壽坊規劃設計-三棟里弄建築連成一體,創造 “食集”大空間
△ 平陽縣坡南歷史街區保護提升-點狀更新的歷史空間營造連續活力
面對城市更新與人居空間營造相結合的專案,goa將更新的歷史建築視作“鮮活社群”理念中“混合邊界”工具的延續與發展,形成居住區與外部城市環境的過渡性邊界。


△ 上海西岸金融城G地塊-老站房的切分與平移形成開放社群邊界

△ 中海順昌玖裡-平移後的歷史建築與新建築圍合成街角廣場

陳舊的街巷與道路可能成為城市生態圈中淤塞的節點。goa基於歷史肌理重新梳理區域中的道路,形成線性或網狀的公眾流線系統,串聯重要的空間節點,形成活躍的交通系統,並進一步將老化而封閉的鄰里空間重新接入周邊脈絡,為之注入“新鮮血液”。


△ 祥符橋傳統風貌街區-祥符橋與祥符直街形成連續軸線
△ 留南路公交站-公交站點作為“Mini-TOD”

△ 水務集團杭州苗圃泵站專案-天橋與步道銜接周邊地塊,構成活力網路

歷史空間的面貌往往是層累形成的,goa在介入更新時不只侷限於特定的風格,而是嘗試“修舊如舊”,在更新過程中嘗試還原自然生長的多樣空間。對不同時期的歷史遺存廣泛尊重與儲存。
△ 祥符橋傳統風貌街區-多重歷史風貌得到儲存與演繹
在風貌專案中,goa還嘗試參照既存的同類型建築並追溯歷史資料,透過細緻的研究總結並運用豐富、多樣的材質語言。


△ 中海順昌玖裡-材質、構件與風格多樣的低層住宅

鄰里是一個複雜的聚合體,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擁有不同的空間需求與活躍時間。祥符橋傳統風貌街區等較大尺度的專案基於“空間融合、業態融合、時間融合”的概念,嘗試建構一個多圈層共融的複雜時空聚合體。

△ 松陽汽車站功能再生-從早到晚的活力場景
△ 日常使用者
在祥符橋傳統風貌街區專案中,作為EPC一體化設計服務方的goa依託規劃,圍繞歷史街區,引入學校與養老院等社群功能,構建出一個豐富、易參與、可滲透的城市片區。



△ 祥符橋傳統風貌街區–全年齡段人群獲得平等參與空間

新與舊的融合是城市更新專案的獨有特質。伴隨城市更新煥發鮮活的鄰里空間更加豐富、有趣,也被賦予了持久的吸引力。藉助“煥新鄰里”的策略與工具,goa希望開發歷史建築的潛在價值,透過設計使其成為活動發生的獨特場所,乃至鄰里生活鮮活而可持續的核心。
【End】
* 文中所有圖片為goa大象設計作品素材圖
參考文獻:
[1] 簡·雅各布斯.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金衡山譯.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2] 揚·蓋爾. 交往與空間. 何人可譯.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3] 阿爾多·羅西. 城市建築學 黃士鈞譯.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