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所私校聯合起訴英國政府加稅!曝出更多嚴重後果

代表英國等1400所私立學校的私立學校聯盟ISC於11月1日官宣稱,在10月31日透過投票後決定正式透過法律訴訟行動,反對工黨政府對私立學校學生的學費徵收20%增值稅VAT的政策。
10月30日,英國財政大臣Rachel Reeves在公佈工黨當選組閣後釋出的首次財政預算,正式確認了針對私立學校學費的20%增值稅將從明年1月開始徵收。(延伸閱讀英國工黨14年來首份財政預算要點速遞: 加稅400億鎊! 印花稅/CGT/NI上漲, 借錢投資
私立學校聯盟ISC官宣稱,將聘請英國法律界權威的大律師Lord Pannick KC和Kingsley Napley律師事務所代表所有私校進行訴訟。
ISC法律訴訟的關鍵理由
英國私立學校聯盟ISC認為,工黨政府向所有私立學校的學生學費徵收20%增值稅的政策,違反了ECHR國際公約和英國的HRA1998法案等,該政策對私立學校有特殊需要學生“受教育權”有不公平對待,是對私立學校的歧視性做法。
雖然英國工黨政府堅持認為,私立學校無需將增值稅全額轉嫁給家長,並且私校的學費平均上漲10%,是家長們能夠承受的。
但是ISC爭訟的關鍵理由,是從全英所有私校中接受教育的逾11萬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SEND)的角度側重的。
根據工黨的增稅細則,對已經申請到教育健康和看護計劃書(EHCP)的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並且由地方政府支付學費的進行豁免。但是目前為止,全英私校中逾11萬SEND學生中,僅有7600名學生申請到了EHCP。意味著絕大部分——超過10萬——SEND學生的EHCP申請有待各地方主管部門緊急辦理,這在明年1月開始增稅前,根本不可能。而這些學生也幾乎不可能轉學到沒有配套資源的免費公立學校。
一旦開始對這類學生徵稅,將是對此類學生接受“最基本教育權”的不公平對待,違反國際共約和英國法律。
圖說:英國法律界權威的大律師Lord Pannick KC和Kingsley Napley律師事務所代表所有私校進行訴訟
英國私校聯盟的秘書長Julie Robinson在公開宣告中表示,眾所周知,英國眾多稅務專家、各大教師工會、和社會多個團體都呼籲稱,明年1月份徵稅過於倉促,但工黨一意孤行,根本不考慮各界的、依據充足的理由。
Julie Robinson還表示,並非所有的私立學校有雄厚的實力,或轉嫁增稅成本給家長的能力:“現實是,大多數私立學校規模小,生源範圍較小,而且是當地有特殊需要學生的幾乎是惟一的選擇,當局有責任保護所有兒童,包括這些(SEND)兒童的基本教育權”。
增稅引發多起法律訴訟和外交爭端
針對工黨向私立學校學費徵收增值稅的政策,已經引發了多起法律訴訟和國際抗議。
肯特郡的一位患有自閉症的私校學生的母親Alexis Quinn,發起了第一起針對該政策的法律訴訟,認為該政策不公平地懲罰了尋求特殊需要照顧學生的家庭。

Alexis Quinn患有自閉症的女兒因為需要特殊照顧,求學經歷曲折。在為女兒申請中學時,當地轄區的公立學校根本無法滿足基本的需求,因此就讀了當地的私立學校。如果工黨向學費徵收20%的增值稅,而且無法向她女兒提供公立學校的合適教育機會,無疑是剝奪了她女兒的基本教育權,因此不得不尋求法律正義。
此外,位於漢普郡的King's School也提起訟訴稱,工黨徵收增值稅具有嚴重的歧視性,對同樣提供基礎教育的私立機構,增加了不合理的額外成本。
常規法律訴訟之外,法國、德國、日本等多國近期也對工黨政府向私立學校學費徵收增值稅的計劃表示外交抗議,稱該政策可能導致該國駐英人員的學齡子女們被迫離開他們在英就讀的國際學校,將破壞正常的外交關係。
法國駐英國大使Hélène Duchêne和德國駐英國大使Miguel Berger分別表示,英國由海外政府部分資助的收費國際學校,不是“傳統”的私立學校,學費不應該徵收增值稅。
法國駐英大使表示,在英國的法語國際學校就讀的6300名學生中,有25-30%的學生可能會因徵稅而被迫離開。
德國方面,在倫敦的德國學校就讀的900名學生中,20%-25%的父母可能再也負擔不起費用。
法、德、日等國的大使還表示,工黨此舉可能會阻止國際企業的員工來英國任職,因為許多人希望他們的孩子在海外時遵循他們國家的學習、考試課程。
英國私校聯盟ISC證實,該聯盟代表逾1400所私校提起的訴訟與家長或學校單獨的訴訟將分開進行,但ISC會積極與各方合作,以確定最佳的結果。
法律爭端以外,曝出更多的嚴重後果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工黨內閣不顧各界反對執意對私校學費增收增值稅將產生更多嚴重後果。主要包括:
  • 增稅將造成約10%-15%的私校學生因為家長無力負擔更貴的學費而輟學轉學到公立學校。
  • 因加稅而被迫輟學轉學的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 生源流失,將導致部分私立學校入不敷出而破產關閉,進一步加劇當地公立學校接收私校生的壓力
  • 原來沒有申請教育健康和看護計劃書(EHCP)的有特殊教育需求的SEND學生,被迫向當地轄區申請學費補助,加劇地方政府本已嚴重超負荷的申請處理,以及加劇財政負擔和赤字
  • 英國備受尊敬的智庫亞當·史密斯研究所預計,工黨原計劃增加15億英鎊稅收的額度,很可能難以達到10億英鎊。而隨著大量私校學生被迫轉學到公立學校,各地方公立學校被迫接收私校輟學生的額外財政支出將高達18億英鎊。從財稅角度看,屬於嚴重得不償失的做法
  • 大量的私校學生被迫轉學到公立學校,導致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公立學校大量繁瑣的管理事務和成本飆升,其中倫敦西南部的負擔最重

  • ISC調查稱,越來越多的私立學校引入海外學生和本地生的“差異學費制”,即來自海外的非英國籍學生,需要支付比英國籍或本地常住學生更高的學費。目前,Brighton College,Queen Ethelburga’s Collegiate等個別學校已經宣佈此政策,預計更多學校引入該收費模式。
  • 為了緩解轉學到公立學校的困難,英國各地已經發出通知,開始增加中學10年級的14+非常規入學考試。照歷史常規,英國公立中學的統一招考是11+和16+,其它年齡段只能透過插班入學,進入優質中學的機會十分渺茫。日前通知的10年級入學考試,將為私校輟學生入讀優質公立學校提供更多機會。但將會加劇優質公立學校位置嚴重不足的局面

  • 工黨增稅,也導致更多普通中產家庭為了孩子入讀優質公立中學,加大11+或13+補課,造成入學考試競爭更加激烈,在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造成更大的、原本不必要的浪費。
  • 更多家長為了孩子就近入讀無需考試的公立學校,加劇學區房房價的非正常上漲,加劇買家之間的競爭。
亞當·史密斯經濟研究所認為,工黨的私校學費徵稅,從經濟層面沒有任何合理性;惟一能夠解釋的理由,是工黨透過加稅增加中央財政可以控制和支配的收入,但卻將負擔和赤字轉移到了各私校和轄區地方財政,實屬專權之舉。
英國最新的財政預算對各方面將有何影響?英倫房地產市場將如何應對和發展?範主編將於11月初飛赴北京,面對面為您解析,歡迎到場交流:

《英倫財富》、《英國房產與投資指南》主編範慧勇先生將飛赴北京,於11月9-10日線下分析英倫樓市行情,包括2024年秋季財政預算對英國的影響,留學、安家、生活等熱點話題,歡迎新老讀者參加。
時間:11月9-10日(週六日)14:00-17:00
地點:北京三里屯
長按二維碼,預約分享會席位
英國留學、安家和生活實用資訊:

分享      

點贊        

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