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生效僅僅三天,加拿大扛不住了,對華服軟喊出一句話

近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戴維・伊比公開呼籲聯邦政府“立即改善對華貿易關係”,這一表態被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稱為“史無前例的施壓”。其背後是我國即將320日起對加拿大水產品等商品加徵反制關稅,加拿大相關產業遭受的巨大沖擊的事實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作為加拿大對華貿易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其90%的象拔蚌、斑點蝦等高階海產品依賴中國市場。中國對加拿大水產品加徵25%反制關稅的舉措,直接威脅到每年5億美元的海產收入。與此同時,加拿大油菜籽理事會資料顯示,中國每年進口約35億美元的加拿大油菜籽產品,佔其總出口量的40%以上,此前中國反制的100%農產品關稅,讓產業鏈上下游數千家企業陷入生存危機。加拿大相關產業人士直言,這不是貿易爭端,而是加拿大農業的生死存亡問題。
儘管尚未正式就職,加拿大候任總理卡尼已透過“炮轟”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釋放訊號。特朗普不僅對加拿大鋼鋁加徵25%關稅,更提出要將加拿大列為51”。卡尼團隊指出,特魯多政府此前追隨美國對華加徵電動汽車關稅的行為,本質是“用加拿大產業利益換取美國政治認可”,而中國精準打擊加拿大農漁產品的反制措施,讓這種依附性外交的代價顯露無遺。加媒分析認為,卡尼的強硬表態標誌著新政府將重新評估“北美優先”政策的可行性。
中國對加拿大農業關稅反制措施生效僅三天,加拿大農業系統已出現連鎖反應,在油菜籽產業鏈,薩斯喀徹溫省農民面臨每噸損失150加元的直接衝擊,相關加工企業庫存積壓量達歷史峰值;漁業方面,溫哥華港商業漁船停航率超60%,預售訂單違約風險導致信貸機構收緊融資。
從社會成本看,加拿大農業聯合會預測,若爭端持續,2025年將有1200 – 1500個家庭農場破產,主要集中於曼尼託巴等農業大省。這些資料迫使加拿大政府不得不正視現實:中國市場具有不可替代性,畢竟中國可以轉而進口南美大豆和俄羅斯油菜籽,但加拿大找不到第二個能消化50萬噸豌豆的買家。
當前,加拿大正陷入雙重夾擊,美國方面,特朗普政府將加拿大乳製品關稅提高至25%,本質上是要求其配合構建“北美關稅壁壘”對抗中國;而中國透過差異化關稅清單,如暫時並未涉及油菜籽原料,保留了繼續合作的空間,同時展示出反制能力。
在此背景下,加拿大政策調整導致地方與中央博弈加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等貿易大省推動“省際聯盟”,要求聯邦賦予地方更多經貿自主權,同時農業、漁業集團聯合汽車工會,形成跨行業反關稅聯盟。不過加方表示會嘗試透過CPTPP框架尋求與東盟、南美國家的替代性合作,降低對中美市場的過度依賴。
中國選擇以“反歧視調查”實施反制,既維護了多邊貿易規則權威,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應對單邊主義的示範。而美國對盟友的無差別打擊,徹底撕碎了所謂“價值觀同盟”的虛偽性。當加拿大淪為貿易保護主義的遮羞布時,真正的國家安全早已蕩然無存。加拿大若想擺脫當前困境,實現經濟的穩定與發展,必須重新審視自身外交與貿易政策,尋求與各國的合作,而非盲目追隨他國,充當美國關稅政策的炮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