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拿大被特朗普“朝令夕改”的關稅威脅搞得暈頭轉向,真可謂“一天一個樣,一週都變樣”,全加朝野上下憂心忡忡。與此同時,中國宣佈對加拿大部分農產品、水產品加徵100%和25%的關稅。
一夜之間,加拿大就像夾在中美兩頭大象中間,陷入“雙重貿易戰”的困境。
總值超過26億美元的新關稅,一定會重創加拿大的生產商,也讓各級政府慌了手腳。國貿部長、農業部長和漁業部長漏夜發出聯合宣告;多位省長大聲疾呼渥太華必須放棄對華貿易戰。
在這關鍵時刻,筆者和幾位熟悉中加貿易的的專業人士聊了聊,他們認為加中雙方應該放下成見,進行富有建設性的對話,儘快恢復正常貿易往來,達到互利共贏。
一、加拿大油菜籽行業面臨挑戰,豌豆出口受阻
中國政府自2025年3月20日起,將對原產於加拿大的菜籽油、油渣餅和豌豆加徵100%關稅,價值超過10億美元,勢必使本已承壓的加拿大油菜籽行業面臨更大挑戰。
加拿大綠地農業公司總經理、加中農業促進會副會長蘇東亮告訴筆者,近年加拿大油菜籽產業快速發展,吸引了眾多投資者,主要糧食企業紛紛宣佈興建新的榨油廠,每個專案投資高達數億加幣,年榨油量達一兩百萬噸。
他說:“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在於菜籽油可進一步加工成生物柴油,帶來可觀利潤。然而,美國對加拿大油菜籽產品加徵25%關稅,加之特朗普政府在環保政策上的逆轉,使得這些專案的盈利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蘇東亮指出,儘管近年來中國進口加拿大菜籽油的數量已大幅下降,但加拿大的油渣餅長期依賴中美兩大市場。作為高性價比的飼料產品,油渣餅在全球範圍內需求旺盛。中國市場的缺失將迫使加拿大供應商尋求替代市場,如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然而,這些市場規模有限,且加拿大供應鏈長期依賴大船散貨運輸,向集裝箱運輸的轉變可能增加成本和複雜性。
影響較大的還包括榨油廠建設和運營。“Federated Co-op已宣佈擱置榨油廠專案,而現有及即將建成的榨油廠如何解決油渣餅的銷售問題,成為短期內的重大挑戰。大型糧商資金實力雄厚,市場網路廣泛,能夠更靈活調整,但對榨油廠所在社群的經濟影響可能更為顯著。”
豌豆是加拿大輸往中國的重要農產品,過去每年出口量高達200萬噸。蘇東亮表示,近年加拿大豌豆在中國市場面臨來自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競爭,比如中國近期開放烏克蘭豌豆進口。
他說道:“豌豆除了用於澱粉提取、飼料和食品加工外,近年來也被廣泛用於植物蛋白提取。如果失去中國市場後,加拿大豌豆短期內難以找到足夠的替代市場,可能不得不透過降低產量來應對。”
二、加拿大的農場主遭殃,薩斯喀徹溫省首當其衝
這次關稅調整將對加拿大農場主造成一定衝擊,主要表現為短期利潤率下降、種植結構調整。但蘇東亮認為,大規模破產的可能性較小,因為過去十年,加拿大草原三省(阿爾伯塔省、薩斯喀徹溫省、曼尼托巴省)的農場主財務狀況普遍改善,相當一部分農場主已經積累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在地區影響上,加拿大中部的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受衝擊最大,蘇東亮自己的公司“綠地農業”總部就在該省,對那裡比較熟悉。薩省東西分別與曼尼托巴省、阿爾伯塔省為鄰,南部與美國的蒙太拿州、北達科他州接壤。薩省被譽為“天空之城”,以牧場、麥田、湖泊而聞名,面積比黑龍江省加上吉林省還大,但人口只有113萬,並且擁有加拿大43%的可耕種土地。

薩省是加拿大的農業大省,也是最大的油菜籽和豌豆產區。省長斯科特·莫伊(Scott Moe)得知中國將加徵100%的關稅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社交平臺X上呼籲聯邦政府應儘快解決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並批評當初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決定。
莫伊在宣告中表示,該省的油菜籽產業“因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而陷入危險,因為沒人願意看到中國電動汽車被徵收關稅,而為了保護很少有人買得起的北美電動汽車,該省的油菜籽產業卻陷入危險”。
加拿大油菜籽理事會(CCC)會長克里斯·戴維森(Chris Davison)也對外表示,中國的關稅過高,其影響將波及整個行業。
中國是加拿大油菜籽的最大市場,出口額接近50億加元,戴維森說:“影響將是廣泛的,整個行業都會感受到,首先是每年種植作物的農民,然後是向他們提供種子和投入品的公司……再到穀物公司和加工商,最終是出口商。”他希望儘快與加拿大政府合作,解決我們面臨的形勢,並儘快找到解決方案。
三、加拿大肉類出口商將面臨長期的市場流失,中國有充足的多元進口渠道
作為肉類行業人士,加中肉類委員會(Canada China Meat Council)執行會長、生輝國際(加拿大)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皓著重關注的是中國對加拿大豬肉類產品的海關增稅,因為目前加拿大牛肉仍然尚未獲準恢復輸華,家禽與羊產品更不在准入範圍與話題之內。

2024年9月26日,在多倫多泛太平洋酒店舉行的慶祝中國成立75週年的招待會上,林皓(右)與大山喜相逢。
他表示,加中貿易摩擦與爭端從短期來看,加稅有可能導致加拿大豬肉類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上漲,競爭力下降,進而影響其出口量,同時也使得加拿大牛肉恢復輸華的努力與可能變得長路漫漫,遙不可及,真可謂“雪上加霜”。
從長期來看,如果貿易摩擦與爭端持續,中國可能會進一步轉向其他肉類產品供應國(如巴西與歐盟各國),加拿大肉類出口商可能會面臨長期的市場流失。
林皓從中國維度分析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肉類消費國之一,短期內,加稅可能影響市場供應的穩定性並導致短期內肉類供應緊張;但長期來看,中國已實施並建立了多元化進口來源,整體影響可控。如果拿價格來衡量,短期的價格波動是難免的,加稅可能推高部分肉類產品的價格,但對整體市場價格的影響有限,因為中國有充足的國內生產和多元進口渠道。”
此外,他認為中國對加拿大豬肉的增稅對加拿大的農業也會造成影響。加拿大農業依賴出口,尤其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較大,中國加稅後可能對加拿大農業經濟造成衝擊,讓加拿大的農業出口壓力劇增,尤其是對中國市場依賴較大的肉類產業,逼迫加拿大在產業方面做出調整,為此加拿大可能需要尋找替代市場或調整生產結構以應對中國的加稅政策。
四、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出口螃蟹九成銷往中國,雙重關稅雪上加霜
加拿大西岸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盛產海鮮,光出口螃蟹一年總值逾2億加元,其中九成銷往中國。中國3月20日起對加拿大水產品徵25%關稅,將令該省海鮮業雪上加霜,因為在此前該行業已經因為美國的關稅而大受影響。
根據聯邦政府的資料顯示,中國是加拿大繼美國之後第二大魚類和海鮮出口市場,2024年加拿大對華出口產品總值13億加元。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螃蟹漁民協會會長卡梅倫表示,該會2023年出口的螃蟹總值2.23億加元,其中九成銷往中國,這是該會目前最大出口市場。卡梅倫說他們跟海外合作伙伴關係良好,並希望聯邦政府能夠介入並解決緊張局勢,以免關稅對他們的業務造成嚴重損失。
該省省長戴維·伊比(David Eby)比誰都著急,強烈呼籲渥太華放棄與中國的關稅爭端。他表示,加拿大去年秋天在特朗普競選連任前,試圖與美國的貿易政策保持一致,但最終一無所獲。如今,加拿大政府應在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做出讓步,“中國的關稅升級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來說是一個重大問題。加拿大最初對華加徵關稅,是試圖贏得總統的好感,但在我看來,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伊比認為聯邦政府需要重新審視其全球貿易伙伴的關稅政策,不希望在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被壓垮,同時也要確保加拿大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貿易多元化。他也透露,省府將跟聯邦政府合作,透過渥京的工人就業保險計劃為個人企業和農民提供支援,至於省府也設法支援企業,在貿易戰期間為他們開拓美國和中國以外的新市場。
五、寄希望新總理卡尼,盼中加關係“重啟再出發”
加拿大外長梅拉妮·喬利3月12日在G7外長會前發出警告:如果連加拿大這樣的美國“鐵桿盟友”都會遭到特朗普政府的針對,那麼沒有任何國家是安全的。
看來,難以有國家能倖免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前加拿大《星島日報》副總編輯、自由撰稿人木然表示,加拿大扛不住“雙重貿易戰”,加中貿易不應該再添火,而是要藉助此機會合作。
他說:“雖然加中兩國在政府補貼、智慧財產權、勞工福利都不同,應該坐下來好好談。如今特朗普挑起貿易戰,危機也是機會,加中應該放下成見,互相讓步,開拓新的貿易合作,而不是再燃戰火,結果將兩敗俱傷。”
蘇東亮表示,目前加拿大聯邦政府仍由自由黨執政,而佔加拿大耕地三分之二的薩省和阿爾伯塔省長期支援保守黨,在聯邦層面的影響力有限。加拿大水產品主要產自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大西洋沿岸省份,這些地區傳統上自由黨佔據優勢。
他最後告訴筆者:“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國關稅清單(見表)並未包括油菜籽本身,顯示出貿易爭端可能仍有進一步升級的空間。中加兩國在農業和漁業貿易上具有高度互補性,若雙方能透過談判緩解緊張關係,將有助於恢復正常貿易往來。”

林皓表示,加稅是國際貿易中常見的政策工具,通常用於施壓或回應不公平貿易行為,偶爾權益反制,不宜常態制裁。加稅政策短期內可能臨時見效並引發市場波動,但長期影響取決於加中雙方能否透過對話解決分歧。
“雙方可以透過談判解決貿易爭端,恢復正常貿易關係,避免貿易戰升級。加中雙方作為重要的貿易伙伴,應透過協商解決分歧,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另外,透過強調WTO等多邊合作機制解決貿易爭端的重要性,避免單邊措施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也是一個非常關鍵核心的論點與途徑。”
當地時間14日(週五)上午,加拿大新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正式宣誓上任。他曾擔任過加拿大和英國央行行長,能否用睿智帶領加拿大走出當前的經濟困境,就成了4000多萬加拿大人最為關心的話題。面對“雙重貿易戰”,卡尼將接受大考。
中國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於美國。根據中國海關資料,2024年加拿大對華出口總額為470億美元。中加關係能否實現“重啟再出發”,關鍵在於雙方端正心態,以更加積極務實的態度來制定相關政策。
林皓最後補充說:“事實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貿易體,所以,無論何時,也毋庸置疑,需要加拿大正視其貿易體量巨大、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市場性等這樣的特質。
期待卡尼總理與新一屆班子能夠理解農產品與糧食和肉類的供應安全對加拿大的重要性,在特朗普發出對加拿大的敵視訊號,無緣無故地對加拿大采取咄咄逼人的立場,加稅制裁以制約加拿大出口的當口,加拿大理應轉向擁抱全球化自由貿易,尋求資源與市場多元化與通融性,並趕在在農業部門遭受更多損害之前找到籌碼,運用籌碼,借鑑‘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為加拿大趨利避害,為楓葉國百姓帶來福祉。”
其實,中方致卡尼的賀詞早已送到,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3月10日的記者會上強調:“中方一貫主張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發展中加關係,希望加方樹立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奉行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加關係改善發展。”
面對這次貿易戰,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西爾萬·沙勒布瓦博士的點評說得真好,權當用作本文的結尾:“加拿大夢遊般地陷入另一場貿易戰,這次是與中國──這是一場不必要的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