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無數年輕人被“passion”硬控

2024年,無數打工人選擇裸辭,gap year和窮fire成為年輕人之間的社交暗號。繼“佛系”之後,“躺平”逐漸成為在網路上瀰漫的主流情緒,“生活不是軌道而是曠野”的爆款金句在各大平臺刷屏。
但等到年末,脫口秀舞臺上的“人生要充滿passion”猶如平地驚雷,透過強烈的情緒輸出,激起了無數一心“躺平”的年輕人的情感認同。讓人不禁想問,在自嘲佛系、躺平的當下,為什麼年輕人還會紛紛被“passion”硬控?
回望2024,
生活處處是passion
回望過去的2024,366個日夜被無數大大小小的passion瞬間填滿。
2024開年,賈玲導演的影片《熱辣滾燙》上映,用減重一百斤的方式,把“愛自己”講得擲地有聲;
六月,嫦娥六號任務順利完成,首次實現人類從月球背面取樣的壯舉;
繼2019年,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順利實施軟著陸後,嫦娥六號成功在月背取樣成為世界探月史上新的里程碑 / 圖蟲創意
八月,巴黎奧運會,中國奧運健兒勇奪四十枚金牌,五星紅旗在法國上空一次次升起;
同月,《黑神話:悟空》上線,六年磨一劍,引發萬民狂歡,斬獲TGA最佳動作遊戲、玩家之聲兩項大獎;
而一心在網路上玩梗“自己嚇自己”、“沒事噠”、“貓meme”表情包遍天飛的Z世代年輕人,看起來似乎與這些充滿passion的高燃時刻格格不入。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資源積累匱乏、社會經驗不足,面對永無止境的學歷內卷、工作內卷,不可避免會感受到自我重複、自我懈怠與自我消耗[1]。當這樣的壓力無處排解,他們只好在網路上發瘋玩梗,以“岌岌可危”的精神狀態,對抗不可名狀的焦慮與迷茫[2]。
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每個人都行色匆匆 / 圖蟲創意
直到付航在舞臺上高喊出一聲又一聲“passion”,不顧死活的瘋感卻給這些精神疲憊的年輕人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在這一套對內卷社會的反叛宣言背後,潛藏著酒神精神對於人生的解構與昇華。透過從生命的絕對無意義性中獲得悲劇性陶醉,你得以忘卻一切痛苦,以積極的立場面對人生的一切困難、挑戰[3]。
而當代年輕人還能夠被這樣充滿酒神精神的“passion”所激勵,也恰好反映出在佛系與躺平之下,他們對於生活的真正熱愛。
2022年,復旦大學的一項調研顯示,仍有七成以上的青年網民相信努力有用,大多數人仍對自身發展和社會未來,充滿了憧憬與信心[4]。
普通人的“passion”,
在堅守中向前
不僅明星名人的passion時刻值得被關注,也不只舉世矚目的大事件才有資格被慶賀。這些對生活充滿熱愛的普通人,他們腳踏實地、認真生活,以“passion”面對人生,彙集成微光,也一同將2024點亮。
湖北懷化的理髮師李曉華,從事理髮行業十一年,因為手藝過硬、能夠真正傾聽顧客的真實需求,在網路走紅,成為25年春晚的“特邀髮型師”;
甘肅天水麻辣燙“表情哥”納國平,因店鋪爆火、排隊人數過多而在鏡頭前露出“痛苦面具”,從而火遍全網,在流量的狂歡下,依舊勤懇工作、專注燙菜;
北京長安街夜晚,寬闊的街道上,總能見到聲勢浩大的騎行大軍。年輕人三五結伴,騎一輛共享單車,在夏日晚風中city ride,以騎行的passion對抗生活的疲憊;
在忙碌的生活中,“騎行”成為年輕人對抗疲憊的一種生活方式,用前行代替暫停 ,擁抱“passion”
2024微博視界大會,在橫店跑了十二年龍套的群眾演員沈凱榮獲“金葉榮耀”,多年的堅持終於化作這一刻的萬眾矚目……
為了將這些細小而動人的微光時刻打撈,雅迪電動車聯手央視新聞,打造開年大片《十二年》,將鏡頭對準沈凱和他的“老夥計”雅迪,將這十二年來的奮鬥與拼搏婉婉道來。
點選上方影片,即可觀看)
沈凱今年四十八歲,機緣巧合入行演戲,一做就是十二年。十二年間,他輾轉無數劇組,演過軍人、店小二、工人、服務員、酒店老闆等各式角色,儘管大多淪為主角的背景板。
但他依舊堅持向前,收穫越來越多寶貴體驗和動人情誼,“成功,不是人生的目的地,生活本身才是”,24年11月5日,微博視界大會,他作為金葉榮耀獲獎得主,終於手捧獎盃,成為鎂光燈下的主角。
作為千千萬萬雅迪使用者的縮影,在鎂光燈之外,還有無數個沈凱一樣在忙碌,一樣對未來充滿期待。開年大片上線後,以其獨有的品牌溫度,引發多家媒體關注。瀟湘晨報、封面新聞、極目新聞紛紛以此為基礎,走上街頭展開街採,回顧剛剛過去的2024年,每個中國人的路。
創業者、學生、寶媽、快遞員、本土樂隊、社群志願者,在過去的2024年,每個人都面臨不同的困難與挑戰,但他們都咬牙堅持,為夢想而不懈奮鬥,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釋放自己的“passion”。
過去一年,無論何種職業,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在脫口秀舞臺上,付航依靠自己的passion,收穫了自己的一生摯愛與陪伴。而無數像他一樣奔忙在人生路上的旅人,也並不孤單。
群眾演員沈凱,風雨無阻騎一輛電動車穿梭在橫店的大街小巷,他腳踏實地演好每一部戲,把每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詮釋得生動立體,是自己人生當之無愧的主角;
尚顯青澀的本地樂隊,即使籍籍無名,但依舊以十足的專注與熱情,面對每一場演出。2024年,他們收穫了一些關注,2025年,他們夢想著更大的舞臺與更多的機會;
頭髮花白的老太,在瀟湘晨報的鏡頭前,笑得十分有活力。她說只要每天能唱歌,就非常開心。
即使是每天都在經歷挫折的創業者,也被雅迪的開年大片激勵——“每個行業都有壓力,但是都不要輕言放棄”。在瀟湘晨報的街採鏡頭中,每一個小人物的熱愛與激情、困難與悲傷,都被看見、被重視、被理解、被接納。
2024年,雅迪陪伴數以億計的使用者,行駛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不斷向前。
新年新徵程,
有路有雅迪
2025年,雅迪依舊會陪伴在每一位旅人身邊,伴隨他們駛向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年新徵程,有路有雅迪“,這不僅是2025年春節期間雅迪提出的一句傳播主題,更是品牌堅守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核心體現。
二十餘年來,雅迪對不同市場和使用者的需求進行持續洞察。自2016年企業上市,到2023年,品牌累計投入47.8億進行行業研發,創造多款自主專利車型,向全球市場推廣。
在此基礎上,雅迪形成了包含電自、電輕摩、電摩、電單車、電踏、電動摺疊車、電動滑板車、電動三輪車、童車在內的全矩陣產品陣容。無論你的出行距離長短、出行場景是城市、山區或高速,雅迪總有一款產品能夠滿足你的需要,為你帶來個性化、智慧化的出行體驗。
雅迪憑藉著全矩陣產品陣容滿足不同人群的各種出行需求,為使用者帶來愉悅的出行體驗
而在綠色、低碳出行逐漸成為世界共識的當下,雅迪更是洞悉到全球使用者對於綠色出行的迫切需求,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收穫“碳足跡”證書的綠色電動車產品,及時填補了市場空白,併為全球一百個國家超一億使用者提供了快充、無線充電等多種綠色出行解決方案。
在雅迪看來,電動車並非單純的通勤工具,更是品牌與使用者溝通共創的橋樑。
自2016年以來,雅迪連續八年舉辦717騎行節,搭配綠色公益、音樂露營、直播抽獎等趣味玩法,邀請使用者與品牌一同騎行,吸引無數年輕人捲入參與、主動分享;
雅迪騎行節以其“新潮、時尚、好玩”的特點掀起全民參與熱潮
2018年,雅迪更攜手騎行愛好者宋健,從“中國最北”的漠河北極村到“中國最南”的三亞“天涯海角”,從“中國最東”的撫遠到“中國最西”的新疆喀什,跨越265座城市,橫亙兩萬五千多公里,成功挑戰“最長距離的電動踏板車駕駛旅程”吉尼斯世界紀錄;
2022年,雅迪舉辦定製版騎行挑戰,邀請車友挑戰團,在世界風箏之都濰坊,以騎電動車的方式,成功將全球最大風箏——長達300米的中國巨龍——放飛揚,實現了無數使用者踏春放飛的春日渴望。
一場又一場趣味活動,一次又一次硬核挑戰,在與使用者一同深度共創的同時,雅迪也把自己充滿能量的品牌特質和勇於挑戰的品牌精神,深深植入進了每一位使用者心中。
愛使用者所愛,想使用者所想,24年末,雅迪簽約頂流男星王鶴棣作為品牌全球代言人,不僅閃現王鶴棣演唱會現場應援,更將成都地標店打造為王鶴棣主題應援門店,舉辦粉絲狂歡派對,點燃數以千萬年輕使用者的激情,成為加速品牌年輕化、為品牌注入全新活力的標誌性動作。
在人潮湧動的城市街頭,雅迪願和千萬年輕使用者一起擁抱年輕與活力
延續此次代言人熱度,在2025年春節期間,雅迪與央視新聞合作,聚焦群眾演員沈凱,以開年大片《十二年》,講述小人物的生活與夢想。在瀟湘晨報的街採裡,則真實記錄了無數普通人的passion瞬間,無論人生起伏,成功或失敗,雅迪總陪伴在每一位使用者身邊,見證他們再度上路、重新出發。
依靠對市場的敏銳洞察、以使用者為本的品牌態度,雅迪不斷對產品進行升級迭代,吸引了越來越多使用者的喜愛與青睞。王楚然、姜珮瑤、陳小紜、李純,無數明星選擇雅迪作為自己的出行夥伴。不僅國人,就連傳奇籃球巨星奧尼爾、巴黎街頭的知名博主,都開始騎著雅迪丈量世界。作為累計銷量超1億臺、連續八年全球銷量第一的兩輪電動車品牌,雅迪已成長為中國交通領域中少有的全球尖端品牌,在“全球使用者都愛騎雅迪”的風潮下,引領中國兩輪車揚帆出海。
2024年,無數小人物奮力奔行在各自人生路上,無論前方艱難險阻、充滿挑戰,依舊對自己的生活保有passion。
2001年創立,2016年上市,二十餘年的匠心堅守,永不停止的探索創新,雅迪不僅見證著每一位使用者的passion瞬間,它的刻苦鑽研、不斷創新,本身也是對passion的最好詮釋。
伴隨飽含溫度的開年大片、真實動人的街頭採訪,2025在喧天鑼鼓中拉開序章。新年新徵程,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認證的“國潮品牌”,雅迪將陪伴更多使用者一起,向新徵程進發,以passion駛向未來。
[1]付茜茜.(2022). 從"內卷"到"躺平": 現代性焦慮與青年亞文化審思. 青年探索(2):80-90.
[2]晏青,郭京.(2024). 青年群體的情緒危機與調適:網路"發瘋文學"的批判性話語分析.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3(3):49-59.
[3]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周國平譯).(2019).悲劇的誕生.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4]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2022).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與  山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