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制
美國
美國的博士專案通常為5-7年。
第一年是“輪轉期”(rotations) ,在rotations期間,學生需要在3-4個實驗室之間輪流學習和體驗,然後再選擇加入一個實驗室進行科研,並確定最終的博士專案的導師。
學生須在第一年中選擇大學所提供的博士課程上課。
英國
英國的博士專案通常為3-4年。
沒有“輪轉期”,學生可以在自己選擇的導師或大學指定的導師的指導下,直接開始研究。大學的coursework不是強制性必修。
某些英國博士專案可以進行非全日制學習(part-time),非全日制的博士專案通常需要5到7年才能畢業。
如果想要讀非全日制的博士專案,最好是在申請的時候就決定好,以便選擇可以用非全日制方式進行的博士研究專案。
費用
英國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英國讀博很少能有全獎,或者拿到津貼。英國獎學金數額小,競爭激烈,給PhD發獎學金的時候會對身份有要求。比如英國和歐盟國家的公民比國際生能得到更多獎學金機會。大部分英國博士生要麼是拿國家公派獎學金,要麼就是自費生,而epsrc和院校獎學金的學生往往很少。如果沒有全獎,可以透過做TA的方式來拿到一些補助,但是一般不超過20鎊每小時。所以,申請英國博士,一般要抱著拿不到全獎的覺悟。
美國
美國很多學校保證只要能申請到PhD 職位,對於理工科基本就意味著能拿到全額獎學金,大部分學校的獎學金型別可以分為fellowship、TA和RA。聽起來還是很不錯的!但是,有些獎學金不是白給的!需要當助教(TA)或者助研(RA)才能獲得。
助教
美國
博士參與教學工作的比例較高,教學時間要求因學校而異。但在沒有全獎的情況下,做助教幾乎是在美國讀博士必須的。有些大學還會設定最低教學時間要求。
英國
博士做助教沒有美國大學那麼普遍。英國的博士獎學金大多也沒有要求教學時間,所以即便是做助教,在英國大學的時間也相對自由。
申請
英國
英國重RP(研究計劃),畢竟一進去就是要做研究的,博士生涯也是圍繞著RP來起始的。如果RP沒有一定的說服力,在可行性和新穎性,洞見性和價值性上不能打動導師的話,那麼標化成績等於白白。
美國
美國的話就不會特別為難學生去先想RP了,只是會要求大概念上能和學校導師的興趣領域對上,對未來科研的想法就在SOP,套磁和麵試裡用用。套磁的時候很多學生會發現導師會直接把你“扔”給招生委員會去評估,而不會先跟你深入討論研究意向之類的,因為美國更重視學生個人的歷史和綜合素質各方面,從PS等文書上體現。標化上還會基本要求GRE,這一項成績好學校一般需要325+。
總結
英國的導師話語權要重一些,美國的招生委員會話語權可能不比導師低。但實際錄取上來說,有很多申過的同學都反映出申英國的博士要相對美國來說容易些,可能是因為美國老闆都會給錢的原因。但是如果英國拿獎錄取就比美國拿獎錄取要難的多。
畢業
美國
某些美國的學校和專業,完成博士學位的重點不在論文,而是你是否完成了足夠多的工作量,並達成了相應的成就,符合要求才能撰寫論文並進行答辯。而且答辯一般是公開進行的。
英國
論文對英國博士是至關重要的。撰寫論文是獲取博士學位的最後一關。學生要在論文裡記錄自己的想法、專案的成功和失敗,以及相關背景。學生要透過非公開的論文答辯,考官中既有內部老師,也有外部老師。在英國,論文答辯的考官可能是你不認識的老師。但是,在美國,考核答辯的一般是你在學習期間有接觸的論文導師。
生活
美國
博士生在美國,主要以校園生活為中心。美國大學也會給安排很多研討會、俱樂部和大學相關活動。
英國
在英國讀博,更像是一份全職工作,不是本碩生活的延續,學生的時間安排更加自主,可以更專注與自己的專案。很多在英國讀博的學生住在校外,甚至會住在房租相對便宜的周邊城市,僅需要時去學校。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內容綜合自網路。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和原載媒體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