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自:快科技
小時候,Windows系統會自帶的一些屏曾經序,簡稱“屏保”。

當一段時間不操作電腦,就會看見永遠走不到頭的迷宮,彩色線條不斷變化、或是三維管道不斷延伸的畫面,看上去十分有趣。

早期的CRT顯示器(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其工作原理是透過電子槍發射電子束,擊打螢幕上的熒光粉來顯示影像。
如果長時間顯示同一畫面,電子束持續轟擊相同位置的熒光粉,就會導致熒光粉老化、發光效率降低,進而在螢幕上留下殘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燒屏”現象。比如,Windows系統中下方狀態列常年固定不動,就很容易導致燒屏。

屏保透過不斷變換顯示內容,避免了電子束長時間集中在同一區域,從而有效保護了顯示器。
第一個螢幕保護軟體於1983年首次亮相,透過將使用者的顯示器切換到全黑以避免燒屏,就像今天許多電腦的睡眠模式設定一樣。

1994年,微軟藉助OpenGL技術推出了一系列新的3D屏保動畫,包括最經典的3D迷宮和3D管道。它們利用隨機數隨機生成並渲染動畫,基本可以達到“永不重複”的目的,避免了長時間迴圈播放重複屏保動畫的燒屏風險。
有人可能會問,不使用時直接關機不行嗎?
事實上,CRT顯示器的開關機壽命比持續使用壽命更短。每次開關機時,CRT顯示器都要快速進行2萬伏特以上電壓的充放電,頻繁的開關會顯著降低CRT顯示器壽命,並帶來額外的功耗。而且,CRT電子槍的充電需要約30秒才能顯示影像。因此,如果只是短暫離開電腦休息一下,關閉顯示器既不經濟也不方便,所以待機就成了更多人的選擇。
後來,隨著液晶顯示器(LCD)和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LED)的普及,顯示器的工作原理髮生了根本性變化。
LCD顯示器透過液晶分子控制背光源的光線透過率來顯示影像,OLED顯示器則是每個畫素點自發光,它們不存在熒光粉老化問題,也就不再需要屏保來防止燒屏。
如今,即便螢幕長時間顯示同一畫面,也不會出現CRT時代的燒屏隱患,屏保保護顯示器的核心功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網友表示:
“在螢幕OLED一樣會燒屏。”
“oled的壽命可比crt短多了。”
“誰說沒屏保了,360的傳奇私服屏保,全國每兩臺電腦就有一臺上有”
想要學習Linux系統的讀者可以點選"閱讀原文"按鈕來了解書籍《Linux就該這麼學》,同時也非常適合專業的運維人員閱讀,成為輔助您工作的高價值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