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百年劇變!AI工廠覺醒,全行業AI化正照進現實

聯想集團與DeepSeek帶來的低成本高效率革命,讓千行百業都擁有自己的AI工廠。
作者 |  程茜
編輯 |  漠影

DeepSeek橫空出世,無疑為行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加強企業和個人的智慧體驗,在多個科技前沿領域掀起變革波瀾。

人形機器人、智慧汽車、AI PC、AI晶片……每一個製造環節中都凝聚著頂尖技術與工藝,其背後的工廠,無疑是將科技構想轉化為實際產品的關鍵所在。工廠正在開啟史無前例的重磅升級——新物種“AI工廠”誕生。

這正驅使製造業發展迎來質變,其先決條件是讓AI普遍可用。聯想集團與英偉達推進的混合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正為工廠帶來數智化轉變。聯想集團同步與DeepSeek的合作,帶來的低成本高效率方案,讓看似遙遠的行業AI化照進現實,AI 工廠觸手可及。

此外,AI需要真正理解物理世界,其解法正是物理AI的出現,讓AI從海量幾何材質、力學、表面等相關資料中提取特徵與規律,在虛擬空間定義光粒子,精準描述物體的三維關係。這使得AI工廠在理解空間、力學關係方面獲得質的飛躍。

造就AI工廠關鍵底層技術——數字孿生,將製造業的物理實體逐步、精準地復刻至虛擬空間,最大程度發揮出資料的能量,最終成長為與物理實體生長、衰老、死亡的新型數字孿生,呈現動態的、即時自演化特性。資料不再是孤立、靜止的資訊片段,而是能服務於產品生產製造全流程,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為製造業升級提供真實助力。

以上對數字孿生、物理AI的科普,均來自一支硬核科普影片。伴隨2024/2025財年Q3財報,聯想集團釋出《Game of AI》系列知識科普影片的第三集《AI工廠:數字孿生如何改造物理世界?》,以第一人稱桌面電影視角,開啟壯觀的數字孿生的未來世界。
伴隨科技樹的明暗線角逐,帶領觀眾首次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數字孿生驅動工廠AI化歷程。AI工廠已經成為“預見和最佳化世界夢想的真正起點”,讓製造業的效率革命在AI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左右滑動 檢視《AI工廠百年通史》
也可點選放大,檢視更清晰哦~  
01.
百年效率革命進化史
現代世界工廠造

百年曆史角逐至今,製造業歷經了從手工勞作到超高速自動化生產的非凡跨越,工廠已經成為集先進技術、高效管理和精密製造於一體的複雜系統,從深刻改變人們溝通、娛樂和獲取資訊方式的智慧手機,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汽車,再到能源工廠的風力發電機等,對我們所處物理世界至關重要的產品,無一不都是從工廠中誕生,然後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將時間的指標撥回製造業發展初期,跟隨智慧體科技歷史學家李約瑟的視角,來到科技樹起點,看到未被效率統治的世界——生產裝置簡單、依賴手工技藝、場地規模小、產量低……

到1913年這樣的製造場景被改變。影片中機械製造場景的老照片,讓觀眾瞬間置身百年前的工廠。美國汽車品牌福特首次將傳送帶系統及裝配線引入汽車工廠,實現了8倍的效率提升,開啟了汽車的批次生產時代。

科普影片將歷史濃縮排桌面視窗中,清晰豐富的呈現了製造業的角逐演進。

機械手臂承擔了產線上的汽車塗裝,操作流程規範、可持續作業、誤差小、安全可靠的工業機器人在產線上逐漸被廣泛使用。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的出現,讓工廠的產線效率邁上新的臺階,PLC可以讓生產線的工作邏輯和執行步驟按需修改,工廠能根據需求切換到不同產品的生產工藝,應對多樣化的生產需求。這樣一來,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時,企業能及時調整生產策略,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接下來,波音747的量產飛行,為製造業的效率革命埋下了質變的種子。影片透過與李約瑟視訊通話的形式,引出了製造業歷史中頗具轉折意義的一步。
曾保持全世界載客量最高飛機紀錄長達37年,被外界譽為“空中女王”的波音747,在1970年量產前經歷了近十年之久的研發過程。這是由於機翼的氣動效能和結構強度問題是飛機保持飛行穩定應對複雜飛行條件的關鍵,但彼時,工程師只能透過製造實物樣本、實際測試才能獲得最準確資料。

工程師製造了數千個機翼樣本並經過嚴格全面的測試流程,才得以找到最優設計。伴隨著波音747走上歷史舞臺,曾在工業研發中佔據核心地位的試錯法,因需投入大量時間、人力、物力,而讓工程師開始思考新的路徑。

在此背景下,單純從物理世界已經很難找到革命性的突破口。因此製造業以效率為王奮勇向前的同時,一條暗線也正在拔節生長——數字孿生正式接管戰場,推動工廠向AI轉型。

02.
從單一環節邁向全生命週期
數字孿生如何精準復現物理世界

當我們探討數字孿生技術的落地時,一個關鍵問題浮現:它為何要以工廠作為起點?

全球市研機構德勤的報告顯示,全球製造業每年產生的資料量高達1812PB,遠超通訊、金融、零售等行業。如此龐大且涵蓋工程技術、系統工程、計算機科學、化工等各種垂類學科的資料,想要被整合並加以合理利用,同時,產品在物理世界的設計、驗證面臨成本高、效率低、週期長的難題,工廠為維持生產,對效率、精度與良率有著極高要求,亟需模擬高度複雜的物理世界。而這一切難題的破局之道,都指向了數字孿生技術。

時間跨度長達百年的科技樹,明線是製造業的發展,而暗線,就是數字孿生。

首先要模擬世界。

數值模擬可以透過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技術,來模擬和預測現實世界中的物理過程和系統行為。1940年代,馮·卡門等人將數值模擬應用於流體力學和航空結構分析,這之後有限元分析作為數值模擬的一種方法,能利用數學近似的方法對真實物理系統(幾何和載荷工況)進行模擬。

有限元分析的優勢在於,處理複雜問題時可以將物理系統劃分為有限數量的元素,並對每個元素進行數學建模和計算,實現準確模擬系統的整體行為。

但模擬對於人類對製造業所給予的宏偉期待而言遠遠不夠,讓模擬一切成為可能的技術路線相繼誕生。影片透過三維建模與真實場景交替出現的場景,更為直接的呈現了虛擬世界與物理世界的關係。

1970年代,CAD(計算機輔助設計)開始普及並深入設計與製造行業,與此同時,雷諾汽車應用了最早期的CAD/CAM系統UNISURF,實現了從設計到製造的全流程自動化。

伴隨著CAD、CAM系統融合,專注於物理系統模擬和分析的系統建模語言Modelica出現,能實現複雜系統不同領域模型間的無縫整合。

這之中的典型例子就是21世紀10年代,達索系統在V6平臺的基礎上推出3DEXPERIENCE工業雲應用平臺,在雲端將產品開發過程從設計到製造和交付連線起來,讓模擬一切成為可能。

跟隨智慧體科技歷史學家李約瑟的探索,我們發現AI工廠的底層技術數字孿生正突飛猛進,逐步從單純的模型構建發展到能夠對物理實體進行即時、動態的監測與模擬,實現對物理實體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精準模擬,AI工廠呼之欲出。

03.
直擊聯想製造全流程
見證AI工廠進化湧現

2025年,正是製造業與數字孿生的偉大交匯時刻,AI工廠湧現並迅速崛起,影片以聯想工廠為例,讓我們看到虛擬與物理世界的深度交融,彰顯出了預見未來的巨大潛力。

AI自然語言互動開始在製造業得以應用,新一代MCT(Manufacturing Control Tower)製造控制塔功不可沒,它使得單小時產能提升40%。影片中展示了員工和Chatbot交流互動,精準揪出產線停線故障並迅速解決的全過程。員工還可以詢問MCT如產線材料短缺問題,描述缺料的時間、地點,然後基於生成式AI幫助規範化問題以及分析原因,找到物料沒有及時滿足產線需求的根本原因。

AI加持下,涉及多達1600個零部件、72道精密組裝工藝的筆記本,其生產速度已經達到了秒級。這是生成式AI在製造業首次成功落地,同時意味著“數字員工”正式踏入產線,引領工廠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生成式AI對製造業的賦能遠不止於此,當工廠的設計、生產、製造環節都被搬到虛擬世界中,也就是數字孿生全面接管的工廠,將會是什麼樣?聯想集團讓這一未來場景具象化。

聯想YOGA筆記本率先定義了碳纖維外殼鋪層設計,能夠同時兼顧強度與輕盈。影片對聯想筆記型電腦碳纖維鋪層的方式和碳纖維力形變,進行了前所未有的逼真複雜展現。我們得以看到其背後的技術原理。

透過在虛擬空間內對不同設計方案進行模擬測試,YOGA筆記本的設計製造過程減少了樣本設計的成本,同時更加精準化的模擬操作,加速了最優設計方案的誕生。

2025年初,全球首款卷軸屏AI PC聯想ThinkBook Plus Gen 6誕生。這臺裝置基於可捲曲顯示屏技術,使用者輕按專用鍵或手勢操控,就能讓螢幕從14英寸垂直延展至16.7英寸。

這一劃時代的電子產品形態,正是全球製造行業革新的見證。

此外,影片細節到展現了一條產線數字孿生的每一個流程。物理工廠的資料被即時採集到虛擬世界中,工程師能清晰地看到虛擬世界中所呈現的畫面與現實世界的場景完全同步。從生產裝置的變化,到物料流轉的精確軌跡等細節,都在虛擬世界中一一可見。

此外是聯想工廠已經擁有了高度逼真的數字孿生體,影片中從廠房佈局、裝置執行到生產流程,都實現了近乎1:1的虛擬呈現,達到了令人驚歎的“雙胞胎”效果。得益於5G、AI視覺檢測等多達43種技術的支撐,甚至倉庫內部也同樣在AI構建的虛擬世界中準確呈現出來,工程師可以即時在虛擬世界中“監視”顯示場景中發生的每一個細節,看到貨物、機械臂、堆垛機等裝置的執行狀態。

在此基礎上,工廠管理人員不僅能對工廠的即時狀態瞭若指掌,還能提前預測潛在風險,確保整個倉儲物流環節始終保持高效、穩定有序運轉。

影片中,聯想工廠中物理實體與虛擬世界的精妙互動徐徐展開,當虛擬世界跨越維度的界限,與現實世界實現了全方位、高精度的完美同步,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孿生便得以實現。在物理AI賦能下,AI工廠的發展成為製造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未來,AI工廠將在虛擬世界中完成從設計到生產等全流程的建模與模擬,以虛擬世界的智慧驅動現實生產。

AI工廠將如何重塑製造業的格局?其革新密碼,或許就隱匿於影片中聯想集團的“AI工廠”之中。未來工廠能自主設計產品,產線自主生產,在人機能力的深度融合下,產生前所未有的產品,和創新的製造方式。

04.
結語:以製造業窺見千行百業AI化
加速人本智慧

過去百年間,製造業發展歷程波瀾壯闊。從蒸汽轟鳴拉開工業時代大幕,到電力席捲重塑生產格局,再到如今智慧化變革風起雲湧,每一步都鐫刻著人類智慧與進取的印記。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中國網信》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人工智慧的進一步普及普惠將為各行各業注入巨大的新發展動能,為人類社會進步帶來強大的助推力。”

AI與現實世界的聯絡日漸緊密,聯想集團釋出的這支影片,已經構畫了企業的未來圖景——AI工廠圍繞人的需求、偏好和體驗展開,從新品研發到產線及倉儲的全鏈路的數字孿生,讓虛擬世界直接助力現實製造,最終實現以機器人制造機器人。這場革命正在發生,這正是人本智慧的未來。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智東西】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科普影片

DeepSeek的爆火,意味著行業已經來到分水嶺時刻。其背後的AI算力基建,正是來自工廠。聯想集團釋出2024/2025財年Q3財報主題科普影片第三集《AI工廠:數字孿生如何改造物理世界?》,回溯AI工廠百年進化通史,解構背後的數字孿生技術如何驅動工廠AI化。當下,聯想集團與DeepSeek的滿血合作,帶來低成本高效率革命,讓千行百業看似遙遠的AI化觸手可及。每個人與物理世界的關係都正在被重塑,速來一探究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