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Unsplash

撰文 | 黃雨佳
審校 | 王昱
從小到大,我一直飽受暈車困擾。這也確實不是什麼大病,畢竟日常生活中,乘車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可選的出行方式。可一旦要出遠門,尤其是去那些只有大巴車、甚至自駕才能能抵達的地方,暈車就成了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每每看到假期結束後朋友們曬出自駕遊的照片,我只能在螢幕前默默羨慕。
為了擺脫暈車,我曾嘗試過各種方法(例如暈車藥、暈車貼),也啟用過手機上的“防暈車小圓點”。但這些手段要麼完全無效,要麼令人不適(比如暈車藥常常讓我昏昏欲睡),要麼顯得多此一舉(既然開啟小圓點是為了減少在車上看手機時的暈車程度,那我何不乾脆直接放下手機?)。有沒有一種辦法,能讓我省事、省力,又“無痛”地坐車呢?
今年3月,《環境健康與預防醫學》(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刊登了一項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Nagoya University)的研究。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簡單又神奇的暈車療法:上車前聽一分鐘特殊的“音樂”,就能減輕暈車症狀。
聲音魔法
暈車,其實是暈動病(motion sickness)的一種表現,本質上是一種與內耳前庭系統功能相關的病理反應。不同的運動方式會啟用內耳不同的感知通路——車輛的上下左右晃動,主要會影響耳石(內耳中由碳酸鈣構成的小結晶體)反射通路;而轉彎、旋轉引起的不適,則多與半規管相關。早先的研究發現,100赫茲的聲音能夠啟用耳石反射通路,從而調節前庭功能。這也讓名古屋大學醫學系的加藤昌志教授產生了一個想法:有沒有可能用聲音來緩解暈車?
為此,研究團隊先在小鼠身上做了實驗。他們嘗試測試找出100赫茲的聲音是否能治療暈車。研究人員將兩組小鼠分別暴露在100赫茲和250赫茲的聲音中,然後將它們放入一個會模擬車輛上下左右晃動、持續振動15分鐘的裝置中。結果發現,僅僅播放5分鐘100赫茲的聲音,就足以啟用小鼠的前庭系統,顯著改善其在振動環境中的各項平衡功能相關指標。

用於讓小鼠模擬“坐車”的振動裝置(圖片來源:原論文)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種短時聲音療法竟然效果持久:即使小鼠在聽完聲音兩個小時後才“上車”,其暈動症狀依然會明顯緩解。研究人員為此興奮不已,甚至給這種療法起了一個暱稱——“聲音香料”(sound spice)。
人類聽了也有效
在動物實驗獲得積極成果後,研究人員開始嘗試將這種療法用於人類。他們在校園裡張貼了招募海報,最終找到了82名暈動病患者參與實驗。這項研究並未單獨設定對照組,而是每位受試者都親身體驗治療前後的效果:首先,在沒有聽特殊聲音的情況下,受試者被安排在一個晃動、振動的環境中閱讀故事,以評估暈動病的症狀;休息一小時後,研究人員會給他們播放1分鐘100赫茲的聲音,然後重複同樣的閱讀測試。
受試者分別在三種不同的“暈動環境”中接受了測試。第一種是由研究人員手動控制的搖椅。這把搖椅每分鐘晃動約30次,最大擺動角度達45度,連續搖動1分鐘。

透過搖椅模擬暈車環境(圖片來源:原論文)
第二種裝置則更為複雜,是一個沉浸式駕駛模擬系統。它不僅能模擬車輛在路面上的顛簸,還配備了360度環繞螢幕,播放窗外交通和沿路景色,營造出真實坐車的體驗。經過設定後,這套系統會以約40千米/小時的“速度”執行3分鐘,模擬一次短途乘車過程。

透過沉浸式駕駛模擬器系統模擬暈車環境(圖片來源:原論文)
最後一種測試環境,則是在真正的汽車中進行,也最貼近人們日常的乘車體驗。這對暈車人士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像我這種重度暈動病患者,連看看這個實驗流程都會感到頭暈目眩。
在實驗中,受試者一邊坐在車裡閱讀故事,會一邊經歷一場3分鐘的“走走停停”之旅:
這輛車會先以1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移動15米,然後停止1秒;
接著以2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移動20米,然後停止1秒;
再以15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移動15米,然後停止1秒;
再以25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移動25米,然後停止1秒;
再以2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移動20米,然後停止1秒;
再以25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移動30米,然後停止1秒;
再以15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移動15米,然後停止1秒;
最後以1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前移動5米。

真實車輛環境下的測試(圖片來源:原論文)
隨後,研究人員對不同條件下的實驗資料進行了分析。他們測量了受試者的重心動搖軌跡包絡面積(反映身體平衡狀況)以及與副交感神經活動相關的指標,發現無論是在搖椅、模擬駕駛,還是真實車輛中,僅聽1分鐘100赫茲的聲音,都能顯著改善受試者的暈動病症狀。
更重要的是,暈動症評估問卷(MSAQ)的結果也在受試者主觀感受方面印證了這一點:在聽完100赫茲的聲音之後,受試者無論是在整體感受,還是胃腸不適、中樞症狀、嗜睡感等方面,都報告了明顯的緩解。也就是說,僅僅一分鐘的聲音療法,不僅有助於維持身體平衡,還能減輕暈動病帶來的大多數主觀不適。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短時的聲音刺激不僅能有效緩解噁心、頭暈等暈動症狀,而且非常安全。無論是音量、頻率,還是接觸時間,它都處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環境噪聲範圍之內。更方便的是,這種療法還有望與耳機、助聽器等現有音訊裝置結合,成為暈車人士的“隨身解藥”。當然,科學家目前只測試了上車前使用這種方法的效果,在乘車時聽這種聲音會有什麼影響,仍有待後續研究進一步驗證。
那麼,如果你也想自己嘗試這項聲音療法,該怎麼做呢?根據這篇論文的建議,你需要確保以下幾個條件:第一,雙耳要均衡地接收聲音;第二,播放的內容為100赫茲純音訊,第三,內耳接收到的聲音響度在80~85分貝之間;第四,聲音需要穩定、持續地播放1分鐘。如果這些條件都能達到,不妨你在下次出行前也親自試一試。
最後,我們為大家傾情奉上了100秒100赫茲的純音訊。祝大家出行都有好心情!
參考連結: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ehpm/30/0/30_24-00247/_html/-char/en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4-therapy-effectively-motion-sickness-e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