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一座迷你公園問題重重引發夜間上鎖呼聲!

安妮社群居民與市府職員之間的爭論似乎即將以居民勝利告終。起因是該社群一座小型公園經常遭到破壞、有人隨地小便甚至發生暴力事件,但市府仍堅持夜間不關閉公園,這一決定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這一爭議引發了人們對多倫多“所有公共公園夜間不設大門”的統一政策——一些人認為這一政策過於僵化,可能導致代價高昂的破壞。
位於Bloor與Spadina街區麥迪遜大道上的保羅·馬特爾公園(Paul Martel Park),在過去五年間已被改造為一座植物園,種植了本地原生植物及對當地原住民具有神聖意義的植物,如鼠尾草、菸草和甜草。
然而,推動這項改造計劃的保羅·理查德表示,問題在於市府職員拒絕在夜間對公園設門上鎖。理查德是多倫多市前園藝師,同時也是原住民,自2020年起負責這座公園的復興。
“在我們做了這麼多工作之後,是時候讓市府兌現他們對這個專案的支援承諾了,”他說。
該選區市議員黛安·薩克斯於上週四在市議會提出動議,要求市府在保羅·馬特爾公園的個案中放棄一刀切的“不設門全天開放”政策。
“問題在於這座公園旁邊就是一家酒吧,街上還有兄弟會。年復一年,那些本地的藥用植物被喝醉的人和兄弟會的學生踩踏、小便。”薩克斯對CBC多倫多分部表示,“草地還能稍微撐一下,但脆弱的原生植物完全無法承受。”
該動議於週四獲得透過,這意味著市府現需在晚上10點至早上7點之間確保該公園被妥善關閉。目前尚無時間表說明何時落實這一改變。
這座公園的問題始於其同名創始人保羅·馬特爾於2020年去世之後。馬特爾曾協助修復這片小型綠地,他去世後,保養工作轉由理查德的“地球幫手”組織及安妮社群居民協會的志願者接手。
在理查德的指導下,公園種植了原生草原植物、溼地植被、野花以及林下植物。園內修建了步道,穿插於被木製船體邊框圍繞的花圃之間;並添置了彩繪長椅與穆斯科卡椅。公園後方還特別闢出一片空間,用於原住民舉行儀式。
然而,居民們表示,投入瞭如此多的時間、金錢和心血之後,公園依然頻繁遭到破壞。
“真的很令人心碎,老實說也非常不公平,”居民協會主席麗塔·比勒曼說,“到處是碎玻璃、針頭……這根本無法接受。”
薩克斯表示,過去兩年她一直試圖說服市府夜間對公園進行封閉。雖然市府去年夏天同意在公園沿人行道一側設立低矮的圍欄並增設臨時廁所,但他們仍然拒絕在公園兩個出入口安裝大門。
“他們的回應是:公園應該全天對所有人開放,無論遭到多嚴重的破壞,”她說。
市府職員在發給CBC多倫多分部的電郵中表示,公共公園應保持開放狀態。
“公園和綠地旨在為公眾提供開放和可及的使用空間,”電郵中寫道,“因此,市府通常不會對公園上鎖。”
不過,理查德則認為,馬特爾公園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園。他表示,以自己多年來擔任市府園藝師的經驗,以及在北美各地參訪過的植物園來看,“我從未見過有植物園夜間不設門的。”
他舉出北約克的愛德華花園(Edwards Gardens,位於萊士利街與勞倫斯大道交界)為例,這座市屬植物園每晚8點半至早上10點間關閉並上鎖。
根據市府旅遊部門的檔案,馬特爾公園自2022年起便被列為植物園。
薩克斯強調,她並不是要求市府完全廢除公園全天開放的政策。
她表示,對於多數公共公園來說全天開放確實是合理的,儘管“我們在公共空間中遭遇的破壞實在令人震驚。”
薩克斯指出,是否需要夜間設防,應該由各社群自行決定,並透過市議員向市府提出申請。
“我不能保證裝上大門就不會有人在裡面互相殘殺,”她說,“但至少,裝上大門可以在夜間阻擋最嚴重的破壞與襲擊——這就是我能做到的全部了。”
編輯:YUAN編審:言西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