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去年,申請總量增加7%
在2024-2025年度的大學申請季中,Common App平臺見證了申請活動的顯著增長。截至1月,已有1,228,016名申請者提交了總計6,716,246份新生入學申請。
同比去年:
-
新增註冊賬戶的學生數量為2,248,440人,增長了4%。
-
提交申請的人數增加了5%。
-
申請總量增長了7%。
-
生均遞交申請數較去年增長了2%,說明大家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更加審慎和多元。
但這個資料跟早申階段公佈的資料相比,總體增長幅度是下降的。

同時,CA也給出了一些細分方向的增長趨勢:
-
從去年開始,公辦院校的申請增長超過了私立院校的申請增長。
-
從去年開始,國際生的申請增長速度低於美國本土申請增長的資料。其中1月份的增長率只有1%,比早申階段(5%)低很多。

不同申請批次的增長情況

-
EA申請增長最顯著,增長幅度達到17%。
-
RD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同比去年降低了4%。
-
RA增長了3%
-
ED增長4%
-
其它批次增長1%
EA的猛增和RD的負增長,一方面說明大家都在規避RD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EA無繫結約束,學生可同時申請多所學校的EA,既能爭取錄取機會,又能保留RD階段衝刺更高目標的選擇權,符合“多執行緒申請”趨勢。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學生對申請“安全網”的需求。另外,也說明現在申請的競爭越來越前置化,因為提前準備好了相關材料所以都敢“試一試”了。
國際生增長趨勢


2024/25fall,
美本國際申請量TOP10的國家和地區
:

標化提交人數增長9%


在95%的高校實行標準化考試可選政策的背景下,選擇主動提交標準化考試成績的申請者比例已經達到了50%,跟未提交的申請者基本持平(去年未提交的更多)。
這一反轉的背後,是麻省理工、耶魯等頂尖院校對標化成績的強制要求重啟,以及申請者"用高分標化彌補背景短板"的普遍心態。對於國際學生而言,標化成績的提交已成為一種"風險對沖":當招生官面對海量申請材料時,標化分數仍是快速篩選學術能力的重要標尺。中國學生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在早申未獲成功後,常規輪次人均10+的"廣撒網"策略可能導致材料同質化,此時標化高分將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籌碼之一。



夏季大考衝刺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