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如何用“冷郵件”敲開科研大門?

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關鍵詞:冷郵件;求職;科學招聘;職業發展Nature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科學就業市場中,求職者常常需要透過各種方式吸引潛在僱主的注意。其中,“冷郵件(cold e-mail)”–即未經邀請而主動傳送的求職郵件–是一種被廣泛使用但又充滿挑戰的策略。
根據 Nature 雜誌的科學招聘調查,儘管許多實驗室負責人和主要研究者(PI)認為冷郵件是有效的求職方式,但如何撰寫一封能夠脫穎而出的冷郵件卻是一門藝術
Linda Nordling 在 Nature 雜誌的職業專欄發表了題為 Four tips for writing the perfect ‘cold e-mail’ in job applications 的文章【1】。文章透過調查資料和專家訪談,為科學求職者提供了寶貴的建議。研究表明,展示對目標工作場所的理解、解釋求職動機、保持專業形象以及強調與招聘者的共同點,是提高冷郵件成功率的關鍵策略。這些策略不僅能夠幫助求職者在眾多申請中脫穎而出,還能展示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對目標崗位的真誠興趣。
(如需原文,請加微信healsana獲取,備註20250127CF
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
本研究基於 Nature 雜誌的科學招聘調查,該調查由倫敦的市場研究諮詢公司Thinks Insights & Strategy合作開展,於2024年6月啟動,透過nature.com網站、Springer Nature數字產品和電子郵件活動進行宣傳。調查共收到1,134份來自77個國家的自選回應,涵蓋學術界、工業界和其他領域。此外,研究還結合了與Walr市場研究小組合作的工業界回應。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專家小組討論以及對成功傳送冷郵件的研究人員的訪談。
🔷冷郵件的有效性
根據Nature 雜誌的科學招聘調查,43%的實驗室負責人和PI認為冷郵件是候選人引起注意的有效方式,57%的人表示他們會“傾向於”或“總是”回覆這類郵件。這表明冷郵件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求職策略。
🔷個性化的重要性
  • 展示對工作場所的理解58%的招聘管理者更傾向於回覆那些展示出對其工作場所和研究理解的郵件,這一比例在學術界高達68%。這表明求職者需要對目標實驗室或機構進行深入研究,並在郵件中體現這種理解。
  • 解釋求職動機46%的招聘者表示更願意回覆個性化的郵件,尤其是在學術界(59%)和工業界(29%)。分享求職動機和價值觀可以顯著提高回覆率。
  • 強調共同點41%的招聘管理者表示,如果申請人與他們有共同的聯絡(如同事推薦或共同背景),他們更有可能回覆冷郵件。透過提及與招聘者的共同背景(如共同的母校、共同的研究興趣或共同的會議經歷)可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絡,增加郵件的吸引力和回覆率。
🔷保持專業形象
53%的招聘者更願意回覆那些簡潔、結構良好且尊重收件人時間的郵件。避免過於正式或不恰當的稱呼,確保郵件內容真實且有針對性。例如,使用“Honourable Sir”等過於正式的稱呼可能會給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避免常見錯誤
  • 避免泛泛而談:過於通用的郵件內容會讓招聘者認為求職者沒有認真研究目標實驗室,從而降低郵件的吸引力。
  • 避擴音及無關的研究成果:如果求職者在郵件中提到一些不相關或不重要的研究成果,可能會給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認為求職者沒有深入研究實驗室的工作。
Credit: Getty
編者按:
在科研領域,冷郵件是求職者展示自我、獲取機會的重要手段。
本文透過調查和專家訪談,為醫生科學家提供了實用的冷郵件撰寫策略。
文章強調,透過展示對目標工作場所的理解、解釋求職動機、保持專業形象以及強調與招聘者的共同點,求職者可以顯著提高冷郵件的成功率。這些策略不僅能夠幫助求職者在眾多申請中脫穎而出,還能展示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對目標崗位的真誠興趣。
References:
【1】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5-00223-y
宣告:
本文只是分享和解讀公開的研究論文及其發現,以作科學文獻記錄和科研啟發用;並不代表作者或本公眾號的觀點,更不代表本公眾號認可研究結果或文章。
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完整而客觀的資訊視角,我們有時會分享有衝突或不同的研究結果。請大家理解,隨著對疾病的研究不斷深入,新的證據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之前的結論。
作者:Amber Wang;微訊號:Healsana,加好友請註明理由。助理:ChatGPT。
美國Healsan Consulting(恆祥諮詢),專長於Healsan醫學大資料分析(Healsan™)、及基於大資料的Hanson臨床科研培訓(HansonCR™)和醫學編輯服務(MedEditing™)。主要為醫生科學家、生物製藥公司和醫院科研處等提供分析和報告,成為諸多機構的“臨床科研外掛”。
網址:https://healsan.com/
更多精彩,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
點選👆;From Bench to Bedside, Healsan Paves the Path.
更多閱讀:

(點選👆圖片,進入自己感興趣的專輯。或點選“資源”,瀏覽本公眾號所有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