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 銅掌櫃
錄完《再見愛人4》後成功和楊子“分開”的黃聖依,最近又帶著媽媽鄧傳理錄製了芒果臺的《是女兒是媽媽2》,將她和媽媽鄧傳理之間的相處日常攤開在大眾面前。

很多網友看完先導片就驚歎:黃聖依她媽媽彷彿另一個版本的楊子,在面對40+的女兒黃聖依時,依然表現出了十分強勢、無法溝通的一面。黃聖依在楊子面前的“忍者神功”,很可能是在原生家庭裡自小練就的。

那個困惑多年的答案也被“喂”到眼前:為什麼出身高知家庭的江浙滬獨生女,清高美貌如黃聖依者,當年會看上渾身暴發戶氣質的楊子,頭也不回地往“火坑”豪門裡跳,一跳就是近20年……


如果答案是一個從小乖巧、一切聽憑父母做主,內在自我有反骨的“木偶小孩”在姍姍來遲的青春叛逆期,遇到了一個可以帶她脫離原生家庭、救她於職業困局的“大佬”,她自以為在他身上看到了“救贖”,看到了人生的“出路”……那麼當初那個困惑就迎刃而解。
在這樣的情境裡,誰都可能變成那個“黃聖依”。
黃聖依這四十來年所遇到的人生命題,其實也是很多中產家庭的“乖乖女”大機率會遭遇的。
1.
黃聖依和鄧傳理這對母女,隨著節目先導片播出,如今收穫了一個很新潮的別稱:“對抗路母女”。
從節目一開始,黃聖依推開家門,母女倆的“對抗”和“衝突”就不斷上演。
在“要不要請個阿姨幫忙做家務”這個問題上大戰了n個回合。

從地板上有灰塵媽媽一個人打掃不乾淨、到特意開啟冰箱論證裡面有太多需要扔掉的東西、再到飯桌上提出媽媽曾經一個人在家幹活受傷如果請個阿姨會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
黃聖依一步步“緊逼”,鄧傳理寸土不讓,普通話、英語、上海話三重夾雜,氣勢洶湧,最後氣得放下碗筷,去房間裡翻出一本《三國志》,告訴黃聖依什麼叫“勞動”!
誓死捍衛自己的“家務自主權”。

黃媽媽覺得“家務勞動”就是體育鍛煉,如果請阿姨自己會被剝奪鍛鍊機會,也不喜歡有外人涉入自己的生活
“辯論”一度差點失控,黃媽媽生氣地丟擲一句傷人的話,說自己本來房子住得好好的,是黃聖依非要離婚帶著孩子住進來……這句話太像生活裡的“母女吵架”了,從就事論事突然轉到“人生攻擊”,堪稱打蛇打七寸,黃聖依本來耐心微笑的臉一下子轉黑,強忍住情緒,轉頭咔咔吃菜。

情緒稍解後又試圖再說服,可媽媽一個擺手,你去跟爸爸商量,不要跟我商量,我不需要人照顧,強勢地單方面終結這個話題。

黃聖依無奈尬笑、無力地搓手。
她或許帶母親上這個節目的初衷之一,就是打算在鏡頭前母親可能會更好說話一點,助力她解決掉“請阿姨”這個一直以來讓她牽腸掛肚的問題,但事實證明,不管你在職場上多順風順水,對外處理事務時多麼強大熟稔,在面對自己“頑固不化”的老母親時……依然是那個無奈、無力又時時心累的孩子。

黃聖依自身也明白這種代際之間權力轉化無果的境況。她說母親一直是生活裡那個拿方向盤的“掌舵人”,現在到了年紀該坐副駕駛,但不願意。
但女兒拿回方向盤卻是大勢所趨、勢在必得。
即便黃媽媽最終為了消解和女兒的矛盾,在氣頭過後看到女兒疲累的臉,退一步說自己願意一試(請阿姨),但此類的衝突遠不止於“請阿姨”一個問題。
出門前收拾行李,黃聖依會把媽媽準備好的衣服一件件審視,把那些衣齡已經二三十年的舊衣服淘汰掉,不顧媽媽的意願,一心一意地把衣服拿出行李箱。她也覺得自己這麼做沒有錯,是在為媽媽好。
但黃媽媽並不領情,氣得第二天去機場的路上還板著臉,像個孩子一樣,開口就像吃了火藥包,黃聖依一會兒哄一會兒陪笑,但無果,倆人一路對抗到上飛機……


2.
這種母女之間的爭吵慪氣、相愛相殺真的太典。典到你和黃聖依明明生活條件相差十萬八千里,依然能在她和母親的相處中,看到自身生活的影子。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的模式,原來不僅僅適用於黃曉明那樣的職場霸總,其實在家庭權力體系裡,更加處處可見。


在黃聖依前18年的生活裡,一直都是黃媽媽覺得女兒需要什麼,然後給女兒鋪就她認為的金光大道。
黃媽媽家世顯赫,她爺爺鄧孝可是史書留名的人物,年輕時被公派日本留學,是梁啟超的追隨者,後來成為四川保路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鄧傳理的爸爸鄧友金畢業於清華大學,他的妹妹鄧友蘭是《新民晚報》的創辦人。鄧友蘭生了個兒子,就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


後來鄧傳理找的老公黃自強也畢業於清華,倆人結識於鄧傳理在美國工作期間。鄧傳理自己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是《新民晚報》的資深編輯。

放在小說裡,這就是清流世家、滿門精英。
後來《玫瑰的故事》熱播,網友們都說,黃聖依就是現實版的黃亦玫。
這樣的家庭環境里長大,黃聖依自然是被精心栽培。大學教授的父親雖然工作忙碌,卻會一筆一筆寫下女兒的成長紀錄,寫她三個多月時就愛美,穿衣服很挑,主意很大;1歲多一點,已經會講很多話,偶爾還會拋英語。


2歲多後更是舞蹈、鋼琴、繪畫諸多特長門門培養。父母讓她學這些,倒不是為了長大後當藝人,黃媽媽壓根沒想過讓女兒走上表演道路,只是想幫助女兒探索她的天賦所在。

這些特長幼時的黃聖依本人也未必喜歡。
節目開場黃媽媽備採,直言讀大學以前的黃聖依人生決定權都在“父母”這裡,至於那些決定她本人是否喜歡不重要,“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她不接受也得接受”。


在黃媽媽給黃聖依規劃好的人生路徑裡,一直是好好讀書、出國留學、回來在銀行找份工作,當精英白領。
但黃聖依就像黃父多年前觀察到的那樣,表面是早慧乖女,內裡“主意很大”。

17歲那年她和媽媽逛街被星探遞名片, 參加主持人大賽開始初嘗鎂光燈下的滋味。高三備考時決議報名北電,給自己多一個選擇機會……人生的分叉路出現在最關鍵的檔口,從小“尊重”女兒,有什麼“決定”都是透過一番大道理來說服女兒的黃媽媽在這個時候,遭遇了第一次“重大育兒挫折”。

黃聖依從此走上了一條讓鄧傳理鞭長莫及、說再多道理也無用、想幫卻幫不上忙的人生道路。
那樣一張天生適合當明星的臉。
第一部電視劇《紅蘋果樂園》,她哪怕演的是心機惡毒女配,也能吸引來一波顏粉,甚至演女主角的馨子原本只能說是普通的長相,在她的襯托下後來變成了國產偶像劇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醜女”女主代表;

一鳴驚人的《功夫》裡,更是以極少的戲份,美出了“啞女一滴淚,天上一顆星”的效果。

但又如何?
周星馳費盡所有手段烘托出的“清純玉女”,和黃媽媽一心培養的“知識精英”一樣,可能都不是年輕時的黃聖依想要的。很快,她也像當初背離母親的期望一樣,狠狠“反抗”了當時名望最盛的周導演。
一組叛逆的、性感的、讓傳統觀眾觀感很不好的雜誌大片,撕碎了名導給她鋪就的“玉女星途”,初出茅廬的小女孩和大導對簿公堂,面臨天價賠償。

然後開著亞洲唯一超長悍馬、揣了一口袋金名片的楊子出現在她的人生裡。

在“第一面看不上”,接觸多了覺得這人“靠譜”的交往裡,黃聖依逐漸走上了一條她自選的、外人看不明白的曲折星路。
黃聖依2007年接受李靜採訪的時候,曾談及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不無自豪地說,爸爸媽媽思想西化,從小尊重自己,同輩人裡自己是少數一路長大沒捱過父母打的小孩。一家人有什麼事情都是坐下開會討論,彼此用道理說服對方,以至於自己長大了也喜歡對人開口講道理……後來她遇到的“老公”,從這個角度來說,和她其實算絕配。

楊子那些顧左右而言他的誇誇其談,和黃媽媽固若金湯的“知識性倔強”,雖然多有不同但又異曲同工。

而黃聖依在他倆面前,不過是一時被壓制了表達的空間而已。
當她覺得自己足夠強大,可以拿到“主控權”時,她其實也蠻會表達的。
究竟是“戀愛腦”耽誤了她的人生,還是“叛逆腦”令她走岔了道……很難說得清。
往往心裡越有主意的人越容易執迷不悔,這一點當初的寧靜就看得很明白,“黃聖依是特別有勇氣的人,她特別有勇氣承認自己的不足,但她還有更大的勇氣是根本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至此,黃聖依為什麼能跟楊子相處20多載,答案是否迎刃而解?
3.
微博上有位博主打趣說,黃聖依“真不簡單”,她好像是跟誰關係不好,就帶誰上節目,不僅能收穫流量,還能借此處理“親密關係”。
跟楊子上《再見愛人4》,網友幫她網路審判了一通楊子,在輿論助力之下,黃聖依也終於下定決心了斷了這段在大眾認知裡並不健康的婚姻;如今她和母親的代際衝突也在《是女兒是媽媽2》裡激烈展現,似乎又是一次藉助節目找到“關係出口”的契機。

雖然這般揣測當事人難免有“過度解讀”之處,但無巧不成書,這個思路確實還蠻客觀地呈現了這些年來,黃聖依的個人生活和芒果制綜藝的緊密捆綁。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婆婆和媽媽》到《再見愛人4》《是女兒是媽媽2》,甚至可以連起來構成一部她的人際關係大全。更好笑的說法,是芒果臺背後在下一局很大的棋,一步步地用綜藝“打撈”黃聖依這糊里糊塗又勇氣可嘉的人生。

婆媳關係、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母女關係……全方位販賣的關係衝突和生活隱私,最終成就了女明星的“綜藝流量聖體”。
她也在芒果綜藝裡,一點點獲得能量和助力,在人到中年之際去梳理、解決她生活裡那些泥沼一般的關係,並從中獲得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從事業覺醒、到婚姻覺醒、親緣覺醒……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覺醒”最終能實現她的理想人生嗎?

那個主意很大的女孩,內在真正要實現的“主意”到底是什麼?

這樣子能猜她是誰嗎。戳圖片檢視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