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阿拉善·5天4晚|沙漠裡的跨學科課堂:徒步治沙·蒙地文化·星空成長

寫在前面
提到沙漠你會想到什麼?是一望無垠的起伏沙丘?還是絲綢之路上跋涉其間的駝隊?沙漠是壯闊的陸地生態系統,與此同時,自古以來,它也與我們的歷史和文明緊密相連。
這次我們要去的地方,致良田農場,就置身於騰格裡沙漠腹地。
農場?沙漠?為什麼要去沙漠裡開農場?沙漠裡可以種莊稼呢?沙漠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這個五一,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和從事治沙工作20年的駱駝老師一起,在致良田農場——一片人力開拓出的沙漠綠洲中,多角度深入理解沙漠,並嘗試用自己雙手為荒漠化治理——這一世界性難題,貢獻一份力量。
我們將:
探訪沙漠農場主的秘密花園,堆肥改良土壤,在沙粒間種下充滿希望的甜瓜;
走入沙漠人家,體驗沙漠中的生活與生計,學習沙漠生存技能;
穿越5公里沙脊線(相當於陸地15公里),讓腳印成為大地的紋身;
乘坐越野車穿越戈壁,草甸、沙丘、湖泊、溼地……感受沙漠的豐富多彩;
在大漠的星空下,篝火間,共同討論與思考:人與地球,環保與民生,貧瘠與豐盛……這些有點複雜的大話題。
不執菩提果,但惜問道心。希望當我們告別這座沙漠中的小農場時,能對這個地球的多樣與複雜,對自己與地球之間的關係,對不同的人生選擇,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並從這裡出發,追尋屬於自己的答案。
參加本次阿拉善社會實踐營的家庭均可在結營後的半年內(果子成熟也需要時間呀)收穫一份大禮包,其中包含4種農場產品。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份來自沙漠的有機農產品,味道會不會格外甘甜?
我們的營地:致良田農場
致良田生態農場,騰格裡沙漠中的生態農場。這片總面積近1000畝,耕地面積佔160畝的農田裡種滿了小米、甜瓜等作物,農場的夥伴們生火做飯,只需要下地採摘就能吃到最新鮮的食材,但這一切背後的艱難可想而知。
2004年,還在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專業讀碩士的馬彥偉(自然名:駱駝),以志願者的身份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荒漠化治理專案。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總面積257.3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26.81%,而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難題。
彼時的馬彥偉可能沒想到,這條路一走就是20年。畢業後的第一個10年,他以傳統公益的方式,利用公益募款的資金,在沙漠裡做防沙治沙工作。2015年,他決定開始一個更為艱難的新嘗試,社會企業,用可持續商業的方式,透過有機農產品的種植與銷售,開展生態環保類公益研學實踐專案,自我造血,走出一條沙漠裡的節水農業之路。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提高當地的收入。這就是致良田農場的開始。
這是一片凝聚著心力的實驗田,如果這裡的探索成功了,將能帶動更多的人走上這條人與地球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瞭解更多關於致良田農場的故事,可以收看《一路前行》節目第一季第五期:胡歌劉濤農場摘菜做飯。
阿拉善社會實踐營·營地亮點
當車輛駛入沙漠腹地,地平線上浮現的生態綠洲正書寫著現代版愚公傳奇。這裡不僅是理想主義者的精神原鄉,更是城市人重拾生命韌性的能量場——成年人來此尋找內心的錨點,開啟全新的人生思考。
1
沙漠PBL實踐工坊
我們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框架,構建真實情境下的學習場域。孩子們將組建"未來農場主"團隊,發散思維,為自己的沙漠農場制定一套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往期孩子們的設計維度,有的圍繞土壤改良進行,有的嘗試設計了節水灌溉系統,或是繪製沙生植物圖譜、計算碳足跡等等,孩子們都將在專業導師的引導下完成從課題研究到落地實踐的完整閉環。這場跨學科挑戰不僅培養創造性思維與協作精神,更讓年輕的心靈早早理解:所有改變世界的宏願,都要從讀懂一片沙棘葉的生存智慧開始。
2
沙漠徒步啟示錄
跟隨駱駝商隊的古老足跡,在沙漠5公里(相當於陸地15公里)徒步中完成對自我的超越。這不是簡單的體能考驗,而是一場融合地貌考察與生存訓練的成長儀式當GPS訊號消失在沙丘背後,孩子們將學會用沙丘波紋判斷風速,在體能臨界點領悟堅持的哲學。最終抵達綠洲時,掌心的水囊重量與眼底的光芒,都在訴說生命的韌性。而當“痛苦”的堅持後,迎來的一定是內心的快樂,刺激又驚險的滑沙體驗,帶你感受沙漠的獨有魅力。
3
遊牧文明對話錄
阿拉善地區,憑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以及深厚的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態文化底蘊,打造出別具一格的“阿拉善生態文化印象走廊”。這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讓我們擁有更多感受“美”的機會。
在這裡,我們深入蒙古族部落,瞭解沙漠牧民的生活方式與民俗風情,探索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無限可能;在這裡,那些在你眼中看似“艱苦”的生活場景,於當地人而言,卻是希望與幸福的源泉,在牧人的口述中理解生態平衡的真諦;當都市少年親手用梭梭柴升起篝火,那些關於"艱苦"的想象,終將在牧民皺紋裡的笑意中,化作對幸福本質的重新思考。【沉浸式成長場景】·清晨採摘沙蔥時,露珠折射出整個沙漠的晨光·堆肥改造沙土的勞動號子裡,藏著大地的心跳韻·沙漠廚房中,親手製作的新鮮烤串是對自己最大的獎賞·夜間觀星臺前,銀河傾瀉成最生動的天體物理課堂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阿拉善社會實踐營·營地日程
D1
初識荒漠農場
下午
在寧夏銀川機場集合後,乘車前往內蒙古阿拉善的致良田農場。
團隊建設與破題:我們為何而來?初識農場,瞭解水對生命的重要性。
晚上
營會第一講:我們身處的世界和環境,探究沙漠與沙漠化,瞭解“致良田農場”在做什麼?
D2
農場播種希望
上午
學習種子的一生,瞭解滴灌這種適合沙漠農場的灌溉方式,親身田間勞作,體驗沙漠農場裡的種植,親手種下當地特色蜜瓜,期待秋收獲的到來;
學習牧區生態-生產-文化的系統思考方式。
下午
體驗堆肥改造沙土,整理治理沙漠化或農場改造的思考與建議,繪製農場資源圖。
晚上
為明天走進沙漠做準備
D3
沙漠希望之光
上午
沙漠農場裡的尋寶活動,認識荒漠植物,探究沙與土的區別和關聯。
下午
徒步走進騰格裡沙漠返回巴彥浩特,沙漠徒步5公里,相當於陸地的15公里,在行走中充分體察自身的感受和周圍的世界;
沿途採集、認知沙生植物,在真實的沙漠課堂中探討沙漠的生物多樣性;
從我做起踐行環保理念。
抵達位於沙漠綠洲的營地後,體驗驚險滑沙和沙漠皮划艇,在最美的沙漠黃昏,享受沙漠裡獨有的樂趣。
晚上
大漠觀星會以及沙漠的星空夜話,圍在篝火邊分享生命故事。
D4
沙漠真實課堂
上午
探秘沙漠湖泊的形成,進行沙漠取水實踐;全方位瞭解阿拉善生態,聽牧民講述世世代代發生在沙漠裡的故事,學習常用蒙語、瞭解沙漠牧民的生活、生計和文化傳統,探索人類與沙漠和諧共處的奧秘。
下午
乘坐越野車離開騰格裡沙漠腹地,體驗驚險刺激的沙漠衝浪;
騎上高大的駱駝,陣陣駝鈴聲中拉近與這種溫順動物的距離。
晚上
休整後來一場熱鬧的農場燒烤派對,用新鮮的食材烤製出各種美味,品嚐農場自釀的果酒。
D5
結營儀式,返程
成果展示與結營頒獎,之後告別致良田農場、告別阿拉善,出發去銀川機場,陸續返回溫暖的家。
阿拉善社會實踐營·營地收穫
1
知識認知
1.生態科學:系統學習沙漠成因、沙土轉化原理、荒漠植物特性及灌溉技術,理解"牧區生態-生產-文化"三位一體系統;2.農耕智慧:掌握種子生命週期管理,實踐堆肥改良沙土,繪製農場資源圖譜;3.水文認知:透過沙漠取水實踐認識荒漠地區水資源管理智慧。
2
實踐技能
1.完成沙漠農場全流程勞動:播種特色蜜瓜→土壤改良→生態觀察→成果期待;2.獲得荒漠生存能力:沙漠徒步導航、沙生植物識別、環保實踐準則;3.習得蒙地文化:基礎蒙語交流、遊牧生活理解、駱駝騎行技能。
3
生態感悟
1.建立"生命共同體"認知:透過徒步、生態調查感知沙漠脆弱生態,在篝火夜話中深化環保使命感;2.見證治沙奇蹟:從牧民口述歷史理解人沙共生智慧,在越野衝浪中直觀感受生態治理成果;3.構建系統思維:透過資源圖繪製與治理建議,構建生態問題的多維解決視角。
4
成長收穫
1.五公里沙漠徒步錘鍊意志品質,滑沙與越野挑戰突破舒適區;2.農場燒烤派對與星空夜話,培養團隊協作能力;3.結營成果展示完成認知輸出閉環,形成可持續環保行動方案。
5
文化體驗
1.沉浸式感受蒙族文化:傳統民居、飲食習俗、駱駝文化;2.見證治沙者真實故事:三代牧民的生態守護傳承;3.建立與土地的情感聯結:從親手播種到品嚐農場自釀果酒的全體驗。
阿拉善社會實踐營·營地資訊
活動地點:內蒙古·阿拉善致良田農場
營地日期:2025年5月1日-5月5日(5天4晚)招募物件:7歲+青少年及其家長
課程費用:10800元/1大1小親子,5800元/兒童單飛
點選下方圖片跳轉小程式即可報名

營地導師
馬彥偉(自然名:駱駝)
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碩士。2005年到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工作以來,對阿拉善的生態、文化、農業、自然教育等領域均有較深的理解與實踐。曾負責歐盟專案中阿拉善生物多樣性、傳統文化傳承與環境教育等多個專案。2015年創辦致良田生態農場。
更多課程、營地詳情
請諮詢一土營地客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