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迪士尼公司耗資2.7億美元打造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即將上映,3月21日,北美地區與中國內地同時上映。
這部電影於2023年7月開拍,去年夏天開始預熱。不過,就在上映衝刺階段,迪士尼公司卻突然一反常態地將全球大部分地區的首映禮紛紛取消。
直接原因是該片充滿了“政治正確”元素,也就是所謂的DEI價值觀(多元、平等、包容),而美國正在嚴打DEI。

別的不說,單單是女主角人選就讓觀眾們難以接受,一個黑色皮膚,面相刻薄的拉丁裔白雪公主徹底顛覆了許多人的童年記憶。不好意思,上錯圖了,上圖是Song Xiao Bao。

這位才是該片女主角,瑞秋·齊格勒(Rachel Zegler)。
美國媒體稱這是一場“2.7億美元的災難”,從市場預測來看,《白雪公主》票房已註定撲街。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0日報道:迪士尼高層決定取消《白雪公主》英國大型首映禮,改為小型記者見面會,連倫敦都放棄了。原因是擔心“過度覺醒”而引發社會輿情。
迪士尼硬著頭皮在西班牙一座古城堡裡舉辦了所謂的歐洲“首映式”,在女主角大駕光臨的情況下,現場也就來了100來人捧場,連記者都沒有邀請。
在西班牙“首映式”上,迪士尼公司與瑞秋·齊格勒鬧得很不愉快。
因為23歲的齊格勒已經將自己的政治觀點和白雪公主聯絡在一起,她之前都多次公開指責原版《白雪公主》存在“性別歧視”,裡面的愛情故事“早已過時”。
迪士尼高層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勸這位小奶奶不要再口無遮攔,少在X上發帖,但她不聽。

更奇葩的是,澤格勒甚至拒絕在城堡前演唱1937年版的經典歌曲《總有一天王子會出現》
她堅持要演唱全新的女權主義歌曲《Waiting On A Wish》
迪士尼事後只能限制她與媒體接觸,以減少負面影響。
對迪士尼來說,2.7億美元它賠得起,關鍵是要趕緊打轉政治方向盤。
然而,澤格勒卻還沉浸在DEI之中,張口多元化,閉口女權主義。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沒有DEI這股妖風興起,她也不可能成為《白雪公主》女主角,她必須捍衛DEI。

她對1937年版經典動畫片《白雪公主》也是出言不遜,“在女性擔任權力角色的觀念上極其過時”。
這話一聽,就知道是她從哪裡複製過來的,顯得自己有思想。
她的言論引發了已故的原版動畫片導演大衛.漢德的兒子小漢德的不滿。
小漢德回應說:新版電影足以讓他的父親和沃爾特.迪斯尼兩人“在墳墓裡打滾”,他們毀掉了《白雪公主》

毀掉《白雪公主》算什麼?DEI毀掉的東西多了去了。

2023年,迪士尼花2.5億美元推出了一部黑人版《小美人魚》
2023年5月26日,《小美人魚》在中國首映,當天即宣告票房撲街,總共才365.2萬人民幣,十天也只有2502.2萬元,這是有多慘?全球票房連成本都撈不回。
《小美人魚》是想讓小朋友去影院看恐怖片嗎?
西方文藝界的“政治正確”都玩到這地步了,還能說什麼。
迪士尼為什麼在明知“黑版經典”票房大虧的情況下還要接著拍《白雪公主》?
因為它們要用文藝作品去強姦全世界,逼迫別人接受其價值觀。背後是一股政治力量在主導和推動,所以,錢不重要。
同樣道理,當美國政治180度轉向,好萊塢各種DEI機構遭到了馬斯克團隊的掃蕩,以前敢怒不敢言的西方觀眾,也都爆發了。
所以,迪士尼就慌了手腳,手忙腳亂地叫停各地宣發活動。否則,它就是在跟特朗普政府叫板。這一點,它還是拎得清的。
如果是哈里斯獲勝,《白雪公主》現在絕對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澤格勒說得越激進,迪士尼越高興。

《白雪公主》為什麼不能被黑化?道理很簡單,如果白雪公主的相貌、身材、氣質都不如王后的話,整個故事的邏輯就無法成立。
原著:我多麼希望我有一個女兒,皮膚像雪一樣白,嘴唇像血一樣紅,頭髮像烏木一樣黑……
王后問魔鏡:“魔鏡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魔鏡:“是白雪公主…”
劇情就是根據妒忌這個衝突點展開的,有了正面人物和反而人物。
新版《白雪公主》的棕色女主角,讓誠實的魔鏡怎麼回答?
電影市場這東西,你靠強行忽悠,靠道德綁架,是沒有用的,哪怕你頂著迪士尼的金字招牌。
用黑白顛倒手段去顛倒西方傳統價值觀,是近些年來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的主要手段,工具就是影視作品。

去年,英國推出了的舞臺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女主角給人的感覺就非常詭異,一看就是練過的黑旋風。
確定羅密歐能在黑夜的花園裡找到朱麗葉?
莎士比亞就算活著,也得被氣死。
DEI妖風四起,說明白左精英和對事關民生的大事已經毫無興趣,對“零元購”這種社會失序現象也不去整治,對毒品氾濫更是聽之任之。
所謂的“多元、平等、包容”早就脫離其本意,它們只會用虛頭八腦的“政治正確”去逃避階級矛盾,去轉移視線,去讓黑人群體迷失方向。
與其說棕色版《白雪公主》是在追求平等,不如說是在用另一種方式羞辱少數族裔。

美國弗洛伊德事件後,白人為黑人當街洗腳。
但這只是表演,只是為了自我感動,解決不了任何社會問題。這種做法,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反對白人至上,卻滑向了黑人至上、LGBT至上。
特朗普上來就打擊DEI,只不過又是走向一個極端。
在特朗普政府高壓之下,無所適從的是歐洲、是好萊塢、是迪士尼、是《白雪公主》,紛紛低調行事,說擔心“過度覺醒”。
然而四年之後呢?DEI捲土重來時,多年的壓抑會一下子迸發,各種變本加厲。
好萊塢能有什麼價值觀?跟著轉彎就是了。
或許,2028年的《白雪公主》會是這樣的:白雪公主是位LGBT,因為你不能定義TA的性別。這是一個有丁丁的心理女性與沒有丁丁的王子相愛的故事。
王后是一位做過手術的變性人,TA問魔鏡時。
魔鏡回答:愛,與性別無關!這境界一下子就昇華了。
“政治正確”想顛覆的是人類正常的價值觀、審美觀,更是對其它國家和 地區意識形態服從性的測試。
中國網友要警惕西方DEI元素的侵襲,不能讓它們在中國有什麼市場,這並不僅僅是指商業市場。
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傳承,有燦爛輝煌的文明史,怎麼可能被西方的一股妖風所颳倒?
那些視美國為“精神圖騰”的人也不要入戲太深,否則害人害己!
其實,迪士尼當初還不如花重金請SONG XIAO BAO演白雪公主,至少在中國能撈回一些票房。
電影也是一種話語體系。
《白雪公主》等影片怎麼給西方喂毒,我們管不著,但我們必須建立起與中國實力相匹配的話語體系,這樣才能做到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