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放榜暴漲37%!協和先鋒班全線迴歸,“佛系牛娃”憑何橫掃西北、芝大、牛劍?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藤校放榜日!
“爸爸真棒”一共統計到499封藤校錄取,比去年增長了37%,其中國內256封!恭喜這些孩子們,也期待更多翠錄!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一個個“牛劍藤”,家長們不免陷入焦慮:這得多卷才能申請上這些名校啊?!難道一定要從小卷AMC、標化、競賽才行嗎?
我們看到太多魔都孩子總有一種與年齡不相符的緊張和壓力,過早地限制了他們的潛力,和本該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最近,我和三位今年拿下牛津/西北、劍橋、芝加哥大學錄取的學生聊天,卻發現真的有人可以“不捲上名校”!
也許是因為從小都在同一個教育集團就讀,沒有必須要趕的小升初、初升高的時間節點,所以她們有著同齡人少有的“鬆弛感”
她們所在的是魔都著名的協和教育集團,其中有:
“生物狂人”Pei Jin
小學就讀於協和虹橋,6年級升入協和古北,從小痴迷生物,喜歡演講辯論、創意文學,帶著蜥蜴和生態缸叩開牛津大門,在常規輪又拿到了西北大學的錄取。
“前社恐女孩”Shirley
從幼兒園到G12一路都在協和,經歷了協和浦東-協和虹橋-協和古北,從內向不說話,蛻變成學生會骨幹、學校活動主持人,ED0被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專業錄取。
“學術大神”Yifei
G2入讀協和浦東,靠學校資源獲得了11門IG實考A-A*,還是劍橋AS地理中國區最高分的獲得者,今年拿到劍橋大學錄取,以及普林斯頓大學面邀。
在很多魔都家長眼裡,協和似乎很“佛系”,但這可能是對協和最大的誤解。我瞭解的協和,既有學術“競爭”也有個性舒展;不掐尖,但斯坦福、哥倫比亞、康奈爾、達特茅斯、布朗、芝大、牛劍等頂級名校的錄取名單上,協和學子的身影卻從未缺席。在剛剛的藤校放榜中,協和萬源的學生也斬獲一枚哥大錄取!
從這三位協和的“非典型學霸”身上,我真正看到了興趣熱愛、性格培養、學術領域“長期主義的勝利”
而今年,協和的新聞也是不斷——先鋒班全線迴歸各學校,在更寬光譜的“中西融合”課程上滿足家長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文後還有協和教育總校長盧慧文全面解讀這次先鋒班的迴歸,點評協和各個學校的特色,以及協和最新的英才計劃。乾貨滿滿,大家可以點贊收藏,預約協和開放日。
最近,協和的中小學和幼兒園紛紛釋出了開放日具體時間/報名方法大家可以掃碼報名及諮詢↓↓
12年的持久熱愛叩開牛津大門
協和從來不限制我們“非比尋常”的愛好
Pei Jin牛津錄取的起點,是從一年級她抱著魚缸走進教室開始。
小時候我經常會拖著爸媽帶我去看花鳥市場、動物園、水族館,一起撈魚、抓昆蟲。”
■ 從小就喜歡各種動植物的Pei Jin
一年級時,學校有Show and Tell的環節,Pei Jin就突發奇想,能不能把自己家裡養的寵物河蝦帶到學校呢?而老師非常鼓勵她結合課上學到的物種主題,給小朋友們講解生物知識。
此後的每一年,Pei Jin帶著草龜、睫角守宮(一種壁虎)、綠鬣蜥、雪貂,一一登上講臺,給同學講述,一直堅持了五年。

中學時,Pei Jin又愛上了養魚,她開過生態缸,也養過溪鰍、鰟鮍等中國溪流原生態的魚。而怎麼能把自己的熱愛分享給更多學生呢?
在學校的支援下,Pei Jin在十一年級創辦了養魚俱樂部,帶領40多位學弟學妹們在校園裡養起了魚,從學校實驗室到老師辦公室放置魚缸,每週除藻、餵魚、清理,既傳播了生態學的知識,也給整個校園帶來了“治癒”的氛圍。

這種發自內心的堅持和熱愛最後也感動到了牛津的教授。在牛津面試中,教授讓Pei Jin展開說說她文書中提到的“養魚俱樂部”,這可問到了Pei Jin的心坎上。當時她的書桌邊正好有一個養了4年的生態缸,於是她把鏡頭轉向生態缸,和教授侃侃而談。
■ Pei Jin在學校裡管理的生態缸
這既可以展現出我對生物真摯的熱愛,也可能會打破國外教授可能認為中國學生只會刷題的刻板印象。” 
把一個看似沒用的愛好,培養成了終身的專業,在Pei Jin身上我看到了熱愛的力量,這份熱愛在協和從未被束縛,而是獲得了全員的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Pei Jin也參加了各種比賽,比如她拿到了英國生物奧賽BBO金獎(參賽者前5%)、美國生物奧賽USABO金獎(參賽者前10%)等獎項。
協和古北有非常好的學術競賽氛圍,尤其是學長學姐帶領著組織生物競賽社團,講解比賽的知識點,現在Pei Jin作為老生,也開始幫助低年級的學生備賽,形成傳承的氛圍。
■ 協和古北(上海協和雙語高階中學 SUIS Gubei
除了生物競賽以外,Pei Jin反倒說對於她申請牛津和西北大學最重要的活動是堅持了六年的辯論和演講。Pei Jin曾經代表過中國,登上了國際舞臺,贏得了國際個人演講辯論比賽中英語非母語組的冠軍。
■(左)參加wsda原創演講全國總決賽的照片;(右)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演講比賽
雖然她沒有科研專案或者夏校,Pei Jin卻很淡定成熟地告訴我,這些常見的競賽、科研專案大家都會有,不會讓你在申請中脫穎而出;而最後讓你有區分度的,一定是對學科的持久熱愛。
我所有的專案持續時間都非常長,比如生物是我從小喜歡的,辯論是從6年級就開始參加……持續的原因一直都是因為我喜歡,而不是為了衝名次。
■ 做研究和做志願者的Pei Jin
13年從“社恐”到芝大
一場內向者的逆襲
比Pei Jin還早,Shirley從幼兒園大班就加入了協和。
那時候的Shirley很內向、不敢說話。父母比較過很多國際化學校,最後選擇協和的理由很簡單,“這裡容得下每一種性格。”
10多年之後,站在學校聚光燈下主持活動的Shirley,已不再是那個躲在牆角的女孩。
她坦然地說:
現在的我仍然是內向的,但比過去更開啟自己。因為從小學到高中,哪怕我不愛說話,協和的老師們都會在課上鼓勵我發言,給我很多的支援,這種‘被看到’的感覺真的給了我很多自信。”
Shirley還提到,協和的課上經常有小組活動,讓她從一開始“不得不”開口交流,到和同學成為了朋友,享受團隊合作。協和的課堂上還有大把的機會讓學生排練戲劇、公眾演講,“我竟然喜歡上了公眾演講的感覺”,Shirley自己也很驚訝。
因為有這麼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慢慢地Shirley開始參與學生會,成為學校活動主持人,組織各種學校活動……變得自信,勇於表達。
協和古北,這是一所真正由學生主導的學校,老師很敢於讓學生負責,像我們學校的冬季義賣、畢業舞會,都是由學生找酒店、進行策劃。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主持活動的Shirley
拿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的offer,Shirley認為也是在協和長期探索、大量嘗試的成果。
來到協和古北之後,Shirley閱讀了大量的外刊和書籍。閱讀即是她探索各種專業的一種方式,也是在漫長的學習後的娛樂。6年級時,她喜歡上了歷史、地理:
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是關於伊麗莎白一世的文章,在當時不那麼尊重女性的時代,我看到了女性主義的光芒。”

■ 協和古北(上海協和雙語高階中學 SUIS Gubei

9年級,因為擅長理科她又一度想學環境科學,參加了學校的Eco俱樂部,嘗試在學校建立有機農場、種植物……而到了11年級,開始接觸IB的人文學科後,她又重拾了自己對人文社科的喜愛。
反反覆覆的探索在協和是再常見不過了。為了確定自己真正的專業興趣,在協和古北升學老師的推薦下–
  • Shirley參加了Pioneer,用口述歷史的方式進行性別研究;
  • 參加John Locke,撰寫有關歷史政治的話題;
  • 而11年級參加的芝大夏校,則最終幫助Shirley斬獲芝大ED0錄取。
我很感謝協和的整個社群對我這個內向的人的包容和支援,讓我在這裡慢慢成長、充分探索,哪怕我在10年級前仍然是不愛說話的一個人,學校依然會‘投資’我、‘看到’我。”
■ 在協和一路長大的Shirley
10年跨學科學術積累
AS中國區最高分從容進劍橋
作為協和浦東從小學到高中一路上來的學生,剛被劍橋大學錄取的Yifei的成長,在學術上充分體會了一貫制學校的優勢
11門IGCSE的A-A*,AS中國區地理最高分,EPQ A*,學者杯斬獲9金,劍橋地理專業錄取,普林斯頓面邀……超強的成績。我不禁好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Yifei笑著給我分享了她印象最深的一節課,代表著協和課堂的縮影——那是一節地理課,老師會以自己溺水的經歷給他們講解離岸流的知識;在講到海底珊瑚的時候,又從地理延伸到了珊瑚的化學方程式,和背後的生物學機制……
老師的講解讓我感到自己所學是有趣且有用的,從而更熱愛這個學科,自己會去找很多資料,而協和的很多老師都是這樣的。”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將理論結合實踐,Yifei有很多參加Field trip的機會——協和可能是上海雙語學校中學科校外活動最多的一所,幾乎每個月每門學科都會有外出考察。比如–
  • 地理學科就曾組織學生到城市規劃館學習關於“汙染、風能和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到水文署學習水質檢測方法;
  • 數學戶外教學是去商湯科技學習人工智慧背後的數學、機器學習演算法分析等;
  •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去的是上海聯想未來中心……
■ 協和浦東(上海浦東新區民辦協和雙語學校,SUIS Pudong
Yifei還很喜歡協和的小班教學,數學、英文、科學課都有分層;像地理課僅有6、7名學生,其他大課最多也不會超過20人;這不僅讓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更親近,老師也更能針對每個學生的薄弱點設計學習方案。
在準備A Level地理考試的時候,Yifei經常會寫很多真題作文,交給地理老師批閱。
每次我都挺內疚的,因為這是額外的練習,會佔用老師很多課後時間,但每次老師都批得很認真。”
■ Yifei參加學校occupation day活動
就是這樣一節節生動的課程和老師的細緻用心,點燃了Yifei對於小眾學科——地理的熱情。
而在決定申請地理專業之後,協和的升學指導從9年級就開始為她規劃升學時間線,梳理各所大學地理相關的專業,分析各自優劣,甚至還幫助Yifei從英國無數學院中,精準地找到了劍橋的格頓學院——它的地理學專業學生錄取最多,後來Yifei申請的正是這個學院。
僅憑我自己不可能蒐集到這麼完整的資料,升學老師可以一對一給每個學生提供專注的指導,這對我非常有幫助。”
■ 協和浦東三林(協和教育浦東課程中心,SUIS Pudong-Sanlin)
為很早就定下來升學規劃,Yifei高中4年的時間線非常從容,從容地參加考試,從容地打競賽、做科研,很多學生會拖延到最後一刻的文書,Yifei也是聽從升導的意見,從11年級暑假前就開始寫,修改了很多版後,以最佳版本進行申請。
直到參加劍橋面試的那一刻,Yifei感到自己在協和10年所學都融會貫通了起來:
當時劍橋教授給我看了一張圖,上面有一艘船和很多集裝箱,問我這代表了什麼?這張圖來自一部電影叫《Hidden Space》,從電影名字又可以看出什麼?還有一道題是給我看了火山爆發的頻率表,問我為什麼頻率會是這樣的?
之後,教授結合我文書中寫到的GIS地理資訊系統的研究,問我如果再做一遍會如何改進?而我回答中,用數學統計學的知識來研究地理,他非常感興趣,又進行了追問……”
Yifei說,這些看似“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問題,考察的其實還是學生的知識面和跨學科思維能力等,“而這些都是我在協和的10年,長期積累的思考,所以回答起來也格外得心應手。”
■ Yifei的舞蹈表演
不掐尖、不焦慮,
協和“卷舒有度”的教育智慧
Pei Jin從魚缸延伸出來的生物夢,Shirley性格的成長,Yifei對小眾地理學科的狂熱……都讓我想起一句話:
教育要做一座森林,而非盆景。
這片森林中,每一棵樹苗都是被精心灌溉的,而協和縱橫交錯的課程體系正是滋養他們的根系:
從幼兒園的探究式學習,到小初融合+先鋒課程的“雙軌制”,再到高中IBDP、A Level、AP、BC等多元國際課程體系,協和的各個學校獨立運營又根系相連,形成“各美其美”的課程生態。
👇左右滑動看協和各學校(按學校成立時間排序)👇
協和教科(成立於1998年)
上海協和系BC課程開創者,辦學超15年經驗豐富。加拿大方向升學統治力顯著,英美方向同步突破(2025截至目前69%畢業生獲世界Top30錄取)。外招名額相對較多,是加本申請的首選校。
協和虹橋(成立於2003年)
協和系歷史最悠久的九年一貫制IB理念校,濃厚的國際化氛圍;2025年新增中學部先鋒課程,與海富幼兒園課程無縫銜接,與協和古北升學聯動,強調整體化國際教育連貫性。
協和尚音(成立於2004年)
雙語與藝術雙軌並重的特色校,採用IPC課程與專案化學習,2025年新增先鋒課程,注重創造性思維培養,適合藝術特長或希望兼顧學術與素養的學生。
協和古北(成立於2007年)
IBDP課程為核心,隸屬上海21所國際課程校,國際化氛圍濃厚、外教比例高,“雙母語”最高標準;與虹橋、教科形成升學聯動體系。歷年牛劍藤校錄取亮眼,70%進入美國Top30及同等學校2025年已斬獲芝大、西北、卡內基梅隆、牛津2枚、劍橋2枚等頂尖錄取。
協和浦東(成立於2008年)
九年一貫制老牌校,融合課程與先鋒課程積澱深厚,國際化活動豐富,與海富幼兒園形成幼小銜接體系,強調全人教育理念。
協和浦東三林(成立於2019年)
A Level課程方向,純正英制Six Form College標準70%畢業生獲世界Top30錄取,G5錄取率超30%2025牛劍雙收。小班分層教學(師生比1:4+全英文授課,1V1升學規劃精準匹配牛劍目標。
協和萬源(成立於2012年)
小初高一體化的美高+AP路徑,政府購買學位政策帶來高性價比。升學成績持續強勁,常年優異的“牛劍藤”、美國頂尖大學及文理學院升學記錄50%美本錄取進入Top50,研究生階段哈耶普斯麻全覆蓋,2025年收穫哥大本科錄取。
協和青浦(成立於2019年)
多元升學的未來學校設牛劍/達芬奇/龍櫻/常春藤四大書院(2025年新增IBDP),覆蓋學術、藝術、日本方向。2023首屆畢業生即獲劍橋錄取,2025年畢業生再獲兩枚劍橋offer。校園佔地80畝、學段全覆蓋(PreK-12),住宿優勢,適合多路徑探索需求。
協和培明(2022年開始託管)
靜安區境外人員子女就讀優選,初中學段學校,依託協和教育資源賦能百年名校基因,先行試點相對集中招收境外學生就讀機制的公辦校
無錫協和(成立於2013年)
協和首個上海之外十五年一貫制學校,江蘇省TopIB學校提供IBDP/A Level課程,區域內品牌聲譽最佳2025突破性2紐大Stern商學院錄取,截至目前70%學生獲得世界Top30錄取P4C兒童哲學與閱讀+課程獨具特色,寄宿制滿足多元需求。
合肥協和(成立於2019年)
依託劍橋國際認證資源,構建先鋒課程+ A Level,中外教協同強化雙語沉浸(科學/藝術/全球視野),語言能力與學科素養雙軌提升,輻射華東地區新興國際教育需求。
More
而協和16年一貫制的長程培養,小升初、初升高的“直通車”設計,多元升學路徑的“託底”,讓協和從上至下,都有一種鬆弛感去陪伴孩子的全面成長。
像我採訪的三位學生,都是協和長期培養的學生。她們不補課、不“清單式”地卷競賽,而是跟隨學校的節奏,最後都找到了自己的熱愛,自然而然的有了出色的升學結果。
正如協和教育集團總校長盧慧文所說:
協和不是卷,也不是躺,而是‘卷舒有度’
升學結果好並不代表你從小就要開始刷題,協和能夠把孩子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有自己興趣和特長的孩子,“五育並舉”的過程並不會影響優秀的升學結果。” 
盧校長坦言,現在國際教育,特別是到了高中階段,學校之間,拼榜單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很多學校都會把資源集中在少量頭部學生身上。
而在協和的價值觀中,30多年來數萬名協和寶寶在協和16年一貫制體系中的成長,我們都是盡最大可能關注和珍視每一個孩子,並且儘可能提供他們成長所需的各種資源,營造一個多元選擇的教育生態。”
■ 協和教育集團總校長盧慧文
今年,協和的先鋒課程重新迴歸協和虹橋、協和浦東、協和尚音等學校,也是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選擇。盧校長介紹,融合班偏向國際,先鋒班偏向國內,兩者都是協和“中西融合”的成果。
  • 如果家長已經考慮清楚未來一定是走國際升學方向,同時也希望吸收中國教育中優良的元素,那就毫不猶豫地選擇融合班
  • 如果家長喜歡國內課程有教材、有考試、老師盯得比較緊的模式,同時希望孩子能同步學好英語、吸收國際教育中精華的元素,那就選擇先鋒班
最後,盧校長還官宣,從今年秋季開始,協和將會啟動全新的“英才計劃”,針對協和各學校的高中學段,特別是初升高有意願、有能力衝擊世界名校的學生,會給予更多背景提升、學術競賽、社會公益等資源,更好地支援學生髮展。具體內容可以聯絡協和各學校的招生老師。

最近,協和的中小學和幼兒園紛紛釋出了開放日具體時間/報名方法大家可以掃碼報名及諮詢↓↓

「 寫在後面的話 」
這幾年探訪協和各學校,我能看到學生的眼睛都是亮閃閃的,校園裡都是笑臉,採訪協和學生也能感受到他們特別的自信。
協和用“卷舒有度”的智慧,證明了教育可以既包容又卓越,學術和興趣不是零和博弈,全球化和本土化也不必二選一,每個孩子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成長時區。
30年後再回望,協和早已超越了一所學校的意義。
更多協和相關活動及招生資訊
可以掃碼關注“協和教育”的公眾號、影片號及小紅書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