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講述一段驚天動地的歷史

斐君按:一國慶,重發一篇舊文。祝偉大祖國生日快樂、國泰民安,致敬教員和他的戰友們,並祝讀者朋友們節日快樂!
題記:
·70年來中國積累的戰略優勢已經很難逆轉,東風必將壓倒西風。我們正處於這個大歷史週期偉大切換的關口,舊秩序的碎裂聲、新秩序的號角聲不絕於耳,我們看到的各種大調整、大動靜、大風浪,不過是新舊秩序轉換的副產品。這種前所未有的切換和調整,不可避免帶來國際國內的利益格局重塑,和人們思想上的震盪。
·20世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追隨毛澤東暴動的世紀,反抗的世紀,革命的世紀,是華夏民族鏖戰圖強、找回自尊自信的一個偉大世紀。毛澤東的偉大功績,不止是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在於使這個民族擺脫了卑賤與卑劣,實現了精神重生!
·小時候在師長的教育下崇拜他;青年時在敵人的忽悠下懷疑他;長大後在自己的探索中欽佩他。
·1949對於中華民族的根本意義,在於中國贏得了現代國家競爭最不可缺少的核心能力——組織動員能力。清朝和民國的積弱,根本原因是國家組織動員能力太低下,所以在民族國家的競爭中失敗了。1921中共的出現,是以全社會的組織者出現的,對全民族進行徹底的組織和動員。
一、1949年的終極意義
“在古老的中國,公元1949年,是震撼人心的歲月。5000年的日月星辰,黃河曾多少次盪滌滄桑大地,可沒有哪一次的改朝換代可以和毛澤東及其戰友們領導的這次壯舉媲美。
  這是一場關係到民族興亡,關係到兩種命運的最後決戰。集合在共產黨大旗下的人民,正在沖決反動派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迅跑!
  聽,那是炮聲,那是吶喊聲,那是進軍的鼓聲,那是億萬人民邁向新生的腳步聲。歷史終於為新中國拉開了帷幕,那些駕馭歷史風雲的人物,正在築起輝煌的大廈!”
這是電影《開國大典》片頭那段激越高昂的著名旁白,多年以前,斐君讀史未深,對這段話沒有特別深的感受。但多年以後,越發覺得這段話道出了1949年對於中華民族到底意味著什麼。
平心而論,1949年絕非簡單的改朝換代,而是中華民族的徹底新生,正如旁白所說,上下五千年,沒有那一次改朝換代可以和這次相提並論。
為什麼這樣說?工業革命以來,國家間競爭,集中表現為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到今天依然如此。社會化大生產的背後,是國家組織動員能力的高下,誰能組織動員更多的資源和人力來搞工業化,誰就能勝出。因此,一個國家的組織動員能力就是其核心競爭力。隨著組織動員動力的懸殊,國家之間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越發明顯。
清朝滅亡,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國家組織動員能力太低下,國家和社會層面都嚴重缺少組織者,所以在民族國家的競爭中失敗了。而1921中共的出現,就是以全社會的組織者出現的,對全民族進行徹底的組織和動員。

這種組織動員能力,在戰爭期間,表現為統一戰線的建立、淮海戰役上的獨輪車和支前大軍;在和平時期,則表現為,透過一系列內部積累手段,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工業體系。貧窮落後、一窮二白的中國要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生存並壯大,需要的正是共產黨及其核心競爭力——組織動員能力。
也正是因為這種組織動員能力,在西方封鎖、中蘇破裂之際,我們依然能組織全國的資源、人力和智力,搞出了兩彈一星,才讓中國免於被西方任意宰割和支配的命運。超強的組織動員能力,以及隨之建立起來的核心工業體系,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天,中國發展模式的精髓,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其實就是舉國體制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些優勢,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民眾大聯合和組織動員能力。
這就是1949年對於中華民族的根本意義。
二、勝敗有憑
都說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農村包圍城市”,共產黨戰勝國民黨是因為土改。我們都認為這是常識,但很少有人去深究,為什麼共產黨能搞農村包圍城市,能搞土改,而國民黨不行?
回答這個問題,要回到五四(這也是為什麼我黨如此重視、如此高度評價五四的根本原因)。
我們都知道,五四運動的一大成果是新文化運動和白話文的興起。白文化的意義,其實不在於告別了“之乎者也”和普及教育,而在於知識青年和底層民眾的結合。
白話文之前,知識在中國社會是稀缺品,是知識分子小圈子的自娛自樂,精英和民眾是兩張皮。而從五四開始,知識青年開始走出書齋,走近基層,走入民眾。
斐君翻五四運動的回憶錄,發現大多數年輕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去天安門遊行,不是放火燒漢奸的房子,而是下鄉搞宣傳,搞演出。事實證明,這也是五四運動最重要的遺產之一。
五四運動把青年學生逼到農村這片空白地搞文化,還要用白話文和簡體字來增加宣傳力度,就像把一個跨國公司送到了沒有競爭對手的市場。土地革命的動員水平當然要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農民起義。
所以,五四運動後的土地革命和以往任何一次農民運動都不同,雖然面對的是同一個中國農村,但動員的資源更多,組織的軍隊更有積極性,更強大。在中國工業社會出現以前,共產黨靠農民的力量打贏了淮海戰役,治好了幾千年來治不了的黃河、淮河、海河,還能去朝蘚打聯合國軍,還搞出了兩彈一星。這都是民眾大聯合的成就,都是五四運動的遺產。
與此同時,一大批五四青年後來成為我黨的中高階幹部,五四期間鍛煉出的與工農結合、組織動員能力、用通俗易懂語言教育民眾的能力,在後來的土改和歷次鬥爭中都派上了大用場,成為中我黨的核心競爭力。
國民黨為何沒能掌握這個核心競爭力呢?從孫中山開始,由於歷次起義都是藉助外力,沒有自己的武裝,所以國民黨最早認識到“槍桿子裡出政權”,毛澤東也說過,是國民黨的鎮壓讓中共認識到槍桿子的重要性,在重視軍事這方面,國民黨的確是共產黨的老師。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國民黨正是因為過於重視軍事,而忽視了黨。國民黨是軍重於黨,軍在黨前,一味迷信武力,卻沒有看到黨的組織動員能力,對一個政權、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
而共產黨恰恰相反,雖然也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但是黨在軍前,黨的組織動員能力為軍事鬥爭保駕護航,兩者相得益彰。
在國民黨內,對這一點體會最深的是在蘇聯生活了12年的蔣經國,落敗臺灣後,蔣氏充分借鑑蘇共中共的組織動員體系,於是有了兩蔣時期穩固的威權統治和經濟繁榮。當然,這是後話了。
三、血火奔流70年
毛澤東在父母墓前只說了一句“前人辛苦,後人幸福。”
1959年,毛澤東終於回到故鄉。在失去了妻子楊開慧、弟弟毛澤民、毛澤覃、堂妹毛澤建、長子毛岸英、侄兒毛楚雄的故鄉,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為有犧牲多壯志”,“犧牲”兩個字寫得多麼豪邁,那一刻心裡有多痛。“敢教日月換新天”,一個“敢”字,把多少風雲一筆帶過。
我們若懂,就會知道,新中國3個字真的很重!很重!
近代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其誕生經歷,如同新中國這樣的血火奔流和慷慨悲壯!
即使不考慮共產黨成立前70年(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中國人的前仆後繼,僅僅從1919年算起,從“五四”到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兩次反帝戰爭(抗日、抗美)——那激越的北伐、悲壯的長征、日寇鐵蹄下的神州陸沉、平型關的秋風鐵馬、黑土地的雪白血紅,直到千帆渡江、木舸徵海,這三十年是何等的風雷激盪,震徹神州!
其誕生的前奏是那樣奇偉而激越,在五千年華夏文明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早晨的日出,曾像1949年10月1日那樣的輝煌壯麗!
其實,在新中國誕生的遙遙十幾年前,它的締造人早已用鏗鏘的詩句,預示了它不凡的命運,預示了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和不可戰勝: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遺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其誕生之前,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誕生之後,亦是血火奔流、風雷激盪。
臺灣大學教授顏元叔,曾經在臺灣《海峽評論》1991年第2期刊載過一篇文章,題為《向建設中國的億萬同胞致敬》,他寫道:
大陸的人說,他們一輩子吃了兩輩子的苦。痛心的話,悲痛的話,卻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話。試問:不是一輩子吃兩輩子的苦,一輩子怎得兩輩子甚至三輩子四輩子的成就?50年前中國落後西方百年,50年後還落後1020年(基礎科學若干部門已與西方比肩,甚至超前)。這不是一輩子吃兩輩子苦成就的麼?我的老同學傅孝先留在大陸的姐姐,搞化學研究的高階科學家,52歲就死了,是活活地給研究工作累死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建設文明文化也是要付出犧牲的!
“愛中國,不再只是口號,不再只是情結,而是要像大陸50年,苦心孤詣胼手胝足,不僅流汗甚至流血地幹,幹,幹!把大慶油田打出來,把北大荒墾出來,把葛洲壩攔江築起來……難以屈指的各種建設,無數的建設,把中國建設起來,這才是愛中國!”
四、中國人的精神重生
20世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追隨毛澤東暴動的世紀,反抗的世紀,革命的世紀,是華夏民族鏖戰圖強找回自尊自信的一個偉大世紀
毛澤東的偉大功績,不止是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把一個歷經百年戰亂、分崩離析、遍體鱗傷的華夏民族帶上世界舞臺的中心,更在於使這個民族擺脫卑賤與卑劣,中國人實現了精神重生!
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第二位政治家,能夠憑藉幾乎一無所有、兩手空空的經濟和政治資源,在短短的二十八年之間,審時度勢,謀形造勢,縱橫捭闔,橫掃強敵,締造出全世界人數最多的第一政黨,建立了一隻裝備簡陋而幾乎戰無不勝的鋼鐵之軍隊,一個基礎赤貧然而精神無比強大的新興共和國。
自從地理大發現的近500年以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領袖,敢於如毛澤東那樣以一國而對抗世界,那樣蔑視西方列強和美蘇兩霸,如此地蔑視西方所謂的“世界新秩序”。
毛澤東不是任何外人強加給中國人的。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是這個民族最明智最偉大的選擇。在那個時代,華夏民族因為有毛澤東而充滿自信和自豪!
精神上的極度弱勢,一度深入中國人的骨髓:1931年918日晚上,瀋陽北大營,敵人衝進來時,年輕力壯的中國士兵就那麼直挺挺地躺在軍營的床上,槍支彈藥就在不遠處,但他們就那麼躺著,任由日軍士兵衝進來,用刺刀一個個捅死他們……他們接到的命令是:“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這哪是為國犧牲?他們用毫無價值、充滿恥辱的死亡,在中外戰爭史上堆砌成了一個罕見的“弱”字。
列強早已習慣了中國人的這種精神孱弱:瞪一下眼,中國人就會哆嗦;喊一聲打,中國人就會發抖;揮一輪拳,中國人就會趔趔趄趄往後躲閃……
正是在這種思維定式之下,朝蘚戰爭爆發後,雖然中國已發出警示:“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但美國人不相信中國人會出兵,他們斷定中國沒有勇氣出兵。結果,有了上甘嶺。
20世紀,中國人走向民族復興,是從跨過鴨綠江那一刻開始的。
毛澤東給國人帶來的自信,遺澤至今。
2018中美對抗以來,毛澤東的文章和金句,不斷被傳播。大家發現,毛澤東關於鬥爭的名句、對美帝本質的透徹點明、對打破封鎖圍堵的底氣、對中國人中華民族的無比信心,帶來了無窮的正能量、智慧和力量。
毛澤東思想博大精深,但其哲學根底就一條,就是對人民的充分信任、對中國人能力和智慧的無比自信、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無比樂觀。
新中國建國後為什麼敢於實行獨立自主的現代化方針?敢於在工業化剛剛起步就提出超英趕美的口號?敢於在幾乎閉關鎖國的情況下提出四個現代化方案?如果沒有對於中華文明和歷史最深厚的自信,這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那一代領導人,時間越久越可以理解他們的內心,即使在國家處於最艱難、最困難、最孤立的時期,他們也沒有失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心,否則他們不會做出那些超出常人想象力的重大決策。他們都是懂中國歷史的中國人。
毛澤東對人民的信任,也給與人民以極大的信心和豪邁。而只有一個充滿自信的民族,才是擁有未來的民族,才是一個不需要在別人的體系規則下爬行的民族!
五、大歷史週期的偉大切換
在世界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曾以新中國70年這樣的速度騰飛,沒有任何民族比中國人幹得更好!這不僅僅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復興,也是一個偉大現代國家不可遏制、不可阻擋、不可逆轉的崛起!
如果說,1840年英國人不能打碎它,1850-1900年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不能分解它,後來的東條英機、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杜魯門不能分割也不能阻擋它,那麼世界上已沒有任何國家,任何力量能夠再在前面阻遏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崛起!這個歷史運動具有一種必然性!中國人完全有理由對未來充滿信心。

從過去的100年,到未來的100年,世界歷史運動的中心主題就是中華民族的崛起,以及東方文明的偉大復興。
回顧五百年的世界歷史,我們會發現,20世紀的中國,以其人之道實施了對西方的一次戰略逆轉。
從16世紀航海大發現開始,西方的崛起,靠的是在美洲、非洲以及亞洲邊緣地帶先建立據點開拓空間,從中發展壯大起來,最後完成對東方核心地帶、中國、印度的包抄攻佔,而登上世界之巔。
而20世紀的中國,革命者先是在本國的廣大農村邊緣地帶建立根據地,從中發展壯大起來,再攻佔中心城市,建立新中國;然後又著力在廣大亞非拉、第三世界拓展外交空間,搞國際版“農村包圍城市”,改革開放之後接著拓展經濟空間,鞏固大後方,並不斷向核心地帶、發達國家挺進。
以華為為例,華為作為中國產業升級的傑出代表,正是沿著這樣的道路發展起來的。先是在發展中國家開拓、鞏固市場,然後進一步打入發達國家市場,最終攀上世界產業鏈的頂端,最終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發達國家的不安。
中國透過進取性的開放戰略,不斷佔領國際市場,不斷攀上世界產業鏈高階,與發達國家的分工在發生質的轉變,從原來的垂直分工,迅速變為水平分工。水平分工即意味著更直接的競爭,是有你沒我的爭奪,至少美國人是這樣認為的。而美國的驚慌反應,正是中國強勁崛起的最好證明,而美國的不斷指責,則是中國全球戰略成功的最好認證。
70年來中國積累的戰略厚勢已經很難逆轉,世界文明重心、經濟重心逐漸向東方轉移。新一輪所謂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無非在此而已。
當前,我們正處於這個大歷史週期偉大切換的關口,舊秩序的碎裂聲、新秩序的號角聲不絕於耳,我們看到的國內國際大調整、大動靜、大風浪,不過是新舊秩序轉換的副產品。

這種前所未有的切換和調整,不可避免帶來國際和國內的利益格局重塑,必然帶來大動盪,尤其是人們思想上的大震盪。一些人覺得,中國不能另起爐灶,只有與美國利益捆綁,美國才會投鼠忌器,這種天真幼稚的想法如同當年六國賄賂秦國一樣。

這種認識的源頭是怎麼來的呢?西方的短暫崛起,加之其刻意宣傳歐美中心論,讓很多國家和國民,深信西方崛起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文明演進的終點,是完美的文明,是最高型別的文明。
這種被洗腦和自我洗腦已經持續了數百年,今天很多國人也是這樣認為的,這正是西方國家千方百計要達到的效果。要的就是你從思想上匍匐於西方腳下,一切要向西方看齊,要與西方接軌。中國只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走自己的路,做回自己,他們就說你在另起爐灶,偏離了普世價值。這種人、這種聲音,在今後中國的崛起過程中,依然會存在!
大國崛起從來不易,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是一條新的長征路,明槍暗箭不斷,但我們終將衝破一切,正如毛偉人所說,
“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重要提示:
最近不少讀者反映,訂閱號列表裡看不到斐君文章了,問我是不是停更了。其實不是,因為微信公眾號又改版了,如果您不是斐君觀點的“星標”使用者或常讀使用者,就收不到斐君推送的文章了。這意味著,您可能隨時和斐君失聯。
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星標”斐君,操作很簡單:
1.點選文章標題下方的藍色字“斐君觀點”,進入公眾號首頁;
2.點開右上角的“…”
3.點“設為星標”。
就可以啦。煩請設定一下,我們相約不走散。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創好文,敬請關注“斐君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