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390億,在紐交所上市!擊敗UberEats,建立全美最大”外賣帝國”的,竟是咱南京小夥!

君君的Telegram 和 Line頻道上線啦!>>點選這裡看詳情
1989年,隨父母來美國伊利諾伊的4歲南京男孩徐迅,或許很難想到,僅三十載春秋後,自己從那個和父母擠在小公寓的新移民男孩,搖身一變,美國目前最大的“外賣帝國”-DoorDash的掌門人。
(圖片來自forbes, 版權屬於原作者)
他或許更沒想到,在480多萬人失業的當下,他和他的企業,卻趁疫情逆勢而上,成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成為繼去年Zoom創始人袁徵之後,再次在紐約金融市場嶄露頭角的華人創業者
(圖片來自sillicon valley business journal, 版權屬於原作者)
12月8日晚,DoorDash公開募股單股股價為102美元,遠高於自身每股90至95美元的預期,市值一躍至390億美元,今日,DoorDash股票已經開始在紐交所公開交易,股票程式碼“DASH", 預計以每股$125開盤,成為全美身價最高外賣送餐公司
(圖片來自DoorDash Twitter, 版權屬於原作者)
課堂作業中挖掘出的商機
1989年,南京出生的徐迅(Tony Xu)才4歲,由於工程師父親,得到了一份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工作,Tony Xu便跟隨父親舉家赴美,居住在美國中部。
"那時家裡並不寬裕,從幼兒園到中學,我都幾乎是靠學校裡的免費午餐生活,那時,覺得一頓麥當勞都是大餐。一家三口,也擠在很狹小的公寓裡。從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外出兼職。後來我還開了一家除草公司,但我不止是常規地修建,而是會將草剪成不同高度,修出不同圖案,因為,我發現那樣會獲取更高的酬勞。
“或許也是從那時候,生意頭腦就在我心中展現。”
“我母親在南京時,是一名中醫,但來美后由於美國不承認她的學位,她只有去餐廳工作,攢錢重讀醫學學位,而我也常去那裡洗盤子,可能這段經歷,讓我和小商戶,有了更緊密的情感聯絡。”
(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版權屬於原作者)

後來,Tony一家搬到了聖何塞,Tony也憑藉優異成績,進入UC Berekely求學,先後進入Paypal, Square任職。

在2011年,Tony Xu重返校園,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MBA, 而正是在學校的課程學習中,Tony Xu和日後一同創業的小夥伴們,Andy Fang, Stanley Tang, 發現了一片在當時尚未被人關注的“商業藍海”--成為不提供外送服務的當地小商戶和居家消費者間的紐帶
(圖片來自food on demand, 版權屬於原作者)
為了定量摸清需求,Tony和朋友們,快速建立起一個名為“PaloAltoDelivery.com"的外送服務網站,開始進行測試。
在網站上,他們附上了斯坦福大學附近8家餐廳的選單,及Tony Xu的個人手機號,任何想要網路訂餐的朋友,只需致電,Tony Xu就會幫其代買,並送至府邸。
(圖片來自endaget, 版權屬於原作者)
令Tony Xu團隊欣喜的是,網站僅上線45分鐘,就收到了第一通電話,往後的5個月內,他們每天大約能收到5-10個對這8家餐廳有意向的訂單,在對每一個訂單進行追蹤和紀錄後,他們依稀看到了潛在市場的輪廓,對自己“外賣+配送”的商業模式,有了信心。
(圖片來自Chicago Tribune, 版權屬於原作者)
“為那些無法送餐的餐廳提供送餐服務,其實填補了DoorDash出現前的產業空白因為此前的外送平臺,更多隻是資訊平臺,只是為消費者匹配提供可送餐的餐廳資訊。
但全美約有85%的餐館,沒有自己的送餐服務,這就意味著,在我們的模式下,能連線更多未被接入的餐廳,開啟尚未開墾的市場
(圖片來自ins@doordash 版權屬於原作者)
中國移民的“外賣美國夢”
2013年,DoorDash加入了Y Combinator孵化器,6個月後,帶著天使輪獲得的240萬美元融資,走向美國市場。
(圖片來自entrepreneur, 版權屬於原作者)
此後DoorDash還獲得了7輪融資, 就連日本軟銀,也為DoorDash注入了發展所需的資金動力。
(圖片來自doordash, 版權屬於原作者)
截至2019年,DoorDash司機的車輪,已經開到了全球4000多個城市,觸角延伸進美國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亞34萬個餐館裡。
(圖片來自油管channel@Doordash, 版權屬於原作者)
2020年2月,DoorDash還悄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申請
(圖片來自cnbc, 版權屬於原作者)
在疫情影響下,DoorDash更是決定增加賽道,擴大疆土,提早開始實施DoorDash與全美1800多家便利店的合作計劃,在生活用品配送方面進行發力,讓使用者足不出戶,就能便捷獲取必要的生活用品。
由於疫情的持續,多年財報表上成績平平的DoorDash, 在今年疫情“封城”後的第二季度,就實現了2300萬美金的正盈利
8月,DoorDash在疫情下,完成4億美元的H輪融資,公司當時估值,已經達到160億美元。而到第三季度結束,DoorDash9個月來的營業額,是2019年整年12個月營收的2.15倍
(圖片來自DoorDash ins, 版權屬於原作者)
目前,DoorDash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年前的17%,猛漲至50%,使用者達到1800萬之多,遠超Uber旗下的Uber Easts, 成為美國外賣配送業,名副其實的行業翹楚
“90後名校留學生”送外賣
當然,Tony Xu絕不是唯一一個要做美版“餓了麼”的華裔弄潮兒。留學生溫林鑫、張肅羽和Chowbus的餐飲外賣故事,更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同樣激動人心。
(圖片來自Chicago Business Journal, 版權屬於原作者)
7年前,從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和投資專業畢業的溫林鑫,和從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與應用物理專業畢業的張素羽,相繼來到芝加哥留學,讀書期間,有“中國胃”的他們,發現美國當地的幾大訂餐平臺,都較缺乏對亞洲餐飲的關注
(圖片來自Chicago Business Journal, 版權屬於原作者)
“美國有千億級的亞洲餐市場,但這一細分板塊的內生需求,卻並未得到滿足,於是,機緣使然,我們在2016年,決定成立Chowbus, 專供亞洲美食。”
(圖片來自Chicago Business Journal, 版權屬於原作者)
而不同於其他外賣平臺,Chowbus首開先河地提供“拼餐服務”,使用者一個訂單裡,可以同時訂購多家餐廳美食,跨商戶選購主菜、飲料、甜品等;
(圖片來自ins@Chowbus, 版權屬於原作者)
甚至,因時利導,疫情後,在各城市重開之際,Chowbus還新上線了“堂食點餐”,讓顧客從點餐、到付費都在app端操作,到店用餐全程“無接觸”。
(圖片來自ins@Chowbus, 版權屬於原作者)
區區4年間,這家由小小留學生創立的公司,從最初僅有7人的小團隊,成長為有300多名員工、7000位合作司機的新銳創業公司。19年一年,收入增長近700%。
(圖片來自ins@Chowbus, 版權屬於原作者)
8月,這家僅四歲的公司,宣佈獲得了3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創造了美國送餐平臺A輪融資的最高紀錄
(圖片來自TechChurch, 版權屬於原作者)
"華人外送App"美國崛起
其實,如DoorDash、Chowbus一般,致力於打造外賣帝國,搶奪美國垂直市場的華裔Start-up,還有很多。
2013年在紐約創立的RICEPO,憑藉“低配送費”和“智慧化點餐”的亮點,將自家“一勺一筷”的招牌logo,放在全球40多個城市,約1,000家中式餐廳的門口。
(圖片來自RICEPO官網, 版權屬於原作者)
誕生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北美最大送餐平臺飯糰外賣,也在2019年南下美國,在西雅圖試水後,正式登陸紐約、加州洛杉磯。
(圖片來自bc journal, 版權屬於原作者)
還有成立於英國,去年才漂洋過海進入美國市場的華人外送平臺,“熊貓外賣”(Hungry Panada),也憑藉快速的送餐速度,簡單的操作體驗,嶄露頭角。今年2月,HungryPanda還得到了2000萬美元的融資
(圖片來自the wall street, 版權屬於原作者)
在疫情間,熊貓外賣,還憑藉自身的物流優勢,資訊平臺渠道,幫助中國駐美國各使館,為各領區留學生運送防疫愛心包
根據marketwatch網站資料顯示,2019年,但2020年由於疫情,線上外賣行業提早行來了行業的“爆發”時刻,預計到2023年,北美線上送餐市場規模,將達到377億美元,每年平均增速,將達到12.3%
該報告還指出,美國的按需服務正在崛起,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力
疫情危機,是“危”亦是“機”,由於送餐平臺給消費者帶來的便利不言而喻,這將永久性地擴大了他們的市場份額,連線華人餐廳和華裔食客的華人外賣App, 也將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圖片來自youtube, 版權屬於原作者)
“希望我們的平臺,能給中式小餐館帶來更多收入,也能讓更多人,看到華人創業者的創新和努力-透過對中國模式的本土化改造,為海外華人開拓更多的利潤增長極。”
"民以食為天,民依食而立,外賣是件小事,卻也能做成讓華人圈驕傲的大事兒,希望像DoorDash這樣的華人餓了麼,能夠越來越多!"
防止再生波瀾,我們依舊經營著新陣地
超值折扣,實用攻略,24小時隨時更新
Telegramhttps://t.me/dealmoon_com
Linehttps://lin.ee/ncp2GRF
還有我們的大本營,北美省錢快報APP

👇👇

(長按二維碼有驚喜哦)
本文由北美省錢快報小編整理,圖片及資訊來自new york times等,版權屬於原作者。本文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否則將追究責任。
THE END
編輯:R
為艱苦創業的華人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