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 “極客公園”(ID:geekpark),騰訊創業經授權後轉載。
作者/ Tim Bradshaw
編譯
/美漪
編輯
/
靖宇
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預測並啟發了從加密貨幣到 AI 語音助手 Alexa 一系列的創新。他在 1992 年出版的突破性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描述了一個企業城邦的烏托邦式的未來。在那裡,一個駭客下層階級躲藏在一個被稱為「元宇宙(Metaverse)」的虛擬世界中,逃避現實。
書中的一些概念,包括網路化身、虛擬現實眼鏡、大型多人線上遊戲和破壞性計算機病毒,現在都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體驗的一部分。
在 1999 年到 2006 年期間,史蒂芬森是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早期員工,後者是亞馬遜 CEO 傑夫·貝佐斯旗下的一家商業太空公司。隨後,他加入了 Magic Leap,一家籌集了近 40 億美元的 MR 創業公司。
在此期間,他一直否認自己是比特幣的匿名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去年,史蒂芬森和加密貨幣先驅,Peter Vessenes 共同創辦了 Lamina1 公司。該公司利用區塊鏈技術,按照作者30 年前的設想,建立一個「開放、擴張的」元宇宙空間。
近日,史蒂芬森接受 FT 採訪,這位「元宇宙」之父闡述了自己對於元宇宙的真正定義——「人們在虛構的世界裡,做虛構的事」。同時,對於現在正熱的 AIGC 和 ChatGPT,尼爾·史蒂芬森並不感冒,認為他們雖然能做出漂亮的東西,但是其中不存在「觀眾與創作者」之間的心靈交流。
以下為採訪實錄,極客公園編輯整理。
Q:許多人都在對你創造的「Metaverse」這個概念提出主張。你目前對「Metaverse」的首選定義是什麼呢?
Metaverse 裡面有很多人。無論他們在哪裡,你都可以與他們即時互動。在 Metaverse 裡,現實世界的人都有自己的網路化身(avatars),也就是互相交流時使用的聲像綜合體。他們擁有共同的經歷,雖然本質上是虛構的。他們在虛構的空間裡,做虛構的事情。
Metaverse 並不完全是一個集中的、帶圍牆的花園。實際上,它有不同的部分,由不同的人建立和維護。在 Metaverse 裡,從一種體驗切換到另一種體驗的核心隱喻,是在虛擬空間中的移動。所以 Metaverse 有一張地圖,各種體驗在這張地圖上都有固定的位置。你可能會被傳送,可能會快速移動,但你總能感覺到,你在一個更大的宇宙中的一個商定好的特定位置
Q:如果是這樣的定義,我認為現在還沒有一個Metaverse?
當我們談論 Metaverse 最初的概念時,我們要退回到 1980 年代末。那是在 pre-Doom(一款突破性的 3D 射擊遊戲)之前,它在 1992 年《雪崩》出版的第二年問世。Doom 完成了我認為再過 10 年,現實世界也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這點燃了整個遊戲行業。因此,30 年後的現實情況是,遊戲產業作為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引擎,將會是未來任何 Metaverse 發展的基礎。
Q:當人們在玩電子遊戲時,他們知道自己踏入了「Metaverse」(元宇宙)嗎?
我猜大多數人只是在玩遊戲。我認為,花大量時間玩遊戲的人,尤其是多人線上遊戲,已經習慣了在共享的三維空間中移動的想法。這顯然是 Metaverse 最基本的概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