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研究重大突破!iScience|開發出頂端向外滋養層類器官模型,揭秘早期妊娠胎盤發育及母胎互動奧秘

在生命孕育的奇妙旅程中,胎盤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胎兒獲取營養、排出廢物的關鍵通道,還在維持妊娠穩定、調節母胎免疫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於研究胎盤面臨諸多實際、法律和倫理限制,這個神秘的器官至今仍是人類瞭解最少的器官之一。
近日,發表於iScience的一項研究Development of apical out trophoblast stem cell derived organoids to model early human pregnancy為我們帶來了新突破,有望為胎盤相關研究開闢新方向。
胎盤由滋養層細胞發育而來,滋養層細胞的正常增殖與分化是成功妊娠的基礎。在妊娠過程中,滋養層細胞會分化為細胞滋養層細胞(CTB)、絨毛外滋養層細胞(EVT)和合體滋養層細胞(STB)等多種細胞型別。一旦滋養層細胞發育和功能出現異常,就可能引發流產、子癇前期和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等多種妊娠併發症。
此前,由於缺乏合適的功能性實驗模型,人們對人類胎盤的認知進展緩慢。儘管滋養層類器官的出現為研究胎盤生理和疾病提供了一定幫助,但現有模型存在諸多缺陷,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STB在類器官內部的位置不符合生理狀態,無法準確模擬體內胎盤絨毛形態,也難以研究STB與子宮內膜或絨毛間隙內容物的相互作用。
為解決這些問題,研究團隊致力於開發一種更接近體內胎盤結構的類器官模型。他們成功建立了一種由人滋養層幹細胞(hTSC)來源的頂端向外的類器官模型,該模型表面由STB構成,內部為CTB,更貼近體內胎盤的真實結構。

圖 1. 從hTSC細胞建立頂端向外的滋養層類器官培養

研究結果顯示,這種新型類器官模型具有多項重要特性。在形態結構方面,經過10天培養,類器官圍繞微珠生長,呈現多層結構,外層是多核的STB,內層是單核細胞,類似體內胎盤絨毛組織。透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其表面有密集的微絨毛,與體內正常絨毛STB結構一致,內部單核細胞的細胞核形態不規則,且透過多種細胞連線維持聯絡。

圖 2. 滋養層類器官中CTB和STB的超微結構

從功能角度看,該類器官能夠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4)和胎盤生長因子(PGF)等重要激素。其中,hCG和P4的分泌量隨時間逐漸增加,PGF的分泌在培養第5天達到峰值,之後顯著下降。這一激素分泌模式與正常妊娠情況有相似之處,但PGF分泌的具體調控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該類器官模型還能夠誘導產生具有遷移和侵襲能力的EVT樣細胞。當將類器官轉移到基質膠中,並使用特定的培養基培養時,細胞會遷移到基質膠中,形成紡錘狀結構,表達EVT相關標記物,如HLA-G和ITGA2等。這表明該模型可以較好地模擬體內滋養層細胞的分化和侵襲過程。

圖 3. 從滋養層類器官生成具有遷移和侵襲能力的HLA-G⁺ EVT樣細胞

這項研究建立的新型頂端向外的滋養層類器官模型,在結構和功能上更接近體內胎盤,為研究正常和異常胎盤發育、藥物及環境因素對胎盤的影響以及母胎相互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一模型將幫助我們揭開更多胎盤的奧秘,為保障母嬰健康帶來新的希望。
參考文獻:
Zhou J, Sheridan MA, Tian Y, et al. Development of apical out trophoblast stem cell derived organoids to model early human pregnancy. iScience. 2025;28(3):112099. Published 2025 Feb 25. doi:10.1016/j.isci.2025.112099
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絡微信:bioonSir 刪除或修改!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