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思考過:創業者最核心的特質是什麼?如何找到創業想法和聯合創始人?如何確定啟動創業的時機?
今天我們向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就給出了答案,這篇文章翻譯自 YC 合夥人 Harj Taggar 的文章《Should I Start a Startup》。憑藉與許多成功創業公司創始人合作的寶貴經驗,Harj Taggar為我們提供了獨到見解。
希望讀完這篇文章,你能夠更加明確自己是否適合創業,同時也明白如何抓住創業時機,順利踏上屬於自己的創業之路。
| 本文翻譯自 YC 的 Startup School 系列影片,作者 Harj Taggar,原文為《Should I Start a Startup》,奇績創壇內容團隊翻譯整理。
一、創業者最核心的一種特質
(一)韌性才是創業者最重要的特質
如果你對成功創業者的印象僅基於書籍或電影中對知名創始人的描繪,比如他應該是像《社交網路》中馬克·扎克伯格那樣,是一名無情而聰明的程式設計師,或者像許多電影中描繪的史蒂夫·喬布斯那樣,是一個充滿魅力的產品天才,那麼你很可能會誤認為,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就很難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
現在,我不否認,一名才華橫溢的程式設計師或有魅力的產品天才肯定會更容易成為一名成功的創始人。但是我可以說,在與許多成功的創始人合作之後,我發現在創業公司取得成功的人有很多種型別,他們擁有不同的優勢,而不僅僅是那些刻板印象中的特點。
作為一名投資者,我的工作是選擇哪些人會成為出色的創始人。然而,即使在經過了15年的創業和投資之後,我對於誰會成為出色的創始人仍然感到驚訝。這意味著作為創始人的你更難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做一名創業者。
你可能會認為,只要簡單地看看某個人在學校或工作中表現得有多好,就可以初步預測將來他的創業公司的成功機率。這確實是我在2010年剛開始在 YC 工作並閱讀 YC 創業營申請表時的想法。然而,在與更多的創始人合作之後,我意識到這些訊號(某個人在學校或工作中表現)並沒有我預期的那麼重要。
當你創業時,有時僅僅是為了說服一個使用者去嘗試你的產品,你都必須付出大量的心血、汗水甚至眼淚,更別說去說服前10個或100個使用者了。你必須經歷許多拒絕才能達到這個目標。而且因為這是你的創業公司,所有的拒絕都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影響著你。然而當你在某家公司工作時,被拒絕卻並不會有這種感覺。創始人需要很強的韌性才能在初期的困難中堅持下來,獲得早期使用者。這是我認為創業公司創始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韌性(resilience)。具備韌性的人,適合創業,並值得去嘗試建立一家公司。
(二)如何判斷是否有足夠的韌性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韌性去創業呢?
1. 自信的創業者不一定有韌性
當我剛開始在 YC 工作時,我認為自信可以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足夠韌性的標準。比如在 YC 面試過程中,如果一個創始人表現得很自信,說話非常有說服力、充滿能量,那麼我們就會認為他很可能是有韌性的創業者。然而,隨著我合作的創業者越來越多,我意識到這是錯誤的觀點。
後來的事實證明,一個人最初可能顯得非常自信,但當他們的創業公司遇到困難時卻可能顯得沒有韌性。相反,一些看起來很安靜、不自信的創業者反而是比較有韌性的創業者,他們的公司最後也成功上市。
在這裡,我將向你分享 Benchling 的創始人 Sajith 的創業故事。
我們在 2012 年投資了 Benchling,現在它的市值已經超過60億美元,Sajith 也成長為一個很出色的創始人和 CEO。但是,我記得我們第一次面試他和他的聯合創始人 Cory 時,他們都是聲音很小很輕的工程師。我們當時都擔心他們不適合在 Benchling 工作,因為 Benchling 公司的創業想法是向生物技術公司和製藥公司出售軟體,我們不確定他們是否擅長這種企業銷售工作。在 Demo Day 上,新的投資者們也有同樣的擔憂,擔心他們無法讓這些生物技術公司或製藥公司為 Benchling 的軟體付費。因此,Benchling 在 Demo Day 上籌集資金時非常困難。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銷售對 Benchling 確實是一個真正的挑戰。從他們在 YC 畢業之後的一年多里,儘管他們能夠擁有一些充滿熱情的免費使用者,並且他們的產品不斷在改進,但 Benchling 仍然沒有實現任何收入。直到再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Benchling 才開始產生收入。如今,Benchling 已經發展為一家大的生物科技軟體公司,並擁有許多世界頂尖的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作為客戶。
回顧過去,我始終相信 Sajith 是一位優秀的工程師,但當我們在2012年投資他時,我無法預測他是否有足夠的韌性克服如此多的的拒絕和挫折,併成為一個需要多年才能精通企業銷售的公司創始人。
這裡我並沒有分享其他創始人的故事,是因為這些創始人在我們最初投資他們時同樣顯示出才華,但最終卻沒有像 Sajith 那樣具備足夠的韌性走得更遠。
2. 創業動機強不代表韌性強
我曾經認為擁有合適的創業動機的人更有可能擁有韌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現最初的動機並不像我曾經認為的那麼重要。
我認為創業有很多完全合理的動機。例如為了追求財富而創業,雖然流行的說法是“不應該僅僅為了賺錢而創業”,但我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創業是改變人生的一種方式,而如果渴望財富讓你開啟行動,那就大膽追求吧。我還認為,出於好奇心而創業也是一個不錯的創業動機。
然而,我有信心認為,最初的動機並不那麼重要,因為我親眼見證了動機隨時間而改變的情況。有些創始人最初動機是創立公司然後一年內賣出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改變了想法。很久以後,他們仍然投入在這家創業公司,而這家公司已上市。
要在創業公司中持續努力並度過艱難時期,你需要堅持不懈的動力。我認為最好的動力是對你正在解決的問題真正感興趣,並喜歡與你一起工作的人(我們稍後會更多地討論如何找到這些人)。
3. 從分析創業失敗最壞的結果來判斷自己是否有韌性去創業
如果你對創業感到好奇並準備嘗試,那麼你首先要問自己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我現在有什麼可以失去的嗎?”這不是一個修辭性問題,而是一個實際的思考。
設想一下創業失敗的最壞情況,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創業可能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來積累足夠的資料,以評估你所從事的專案是否有前景。在最壞的情況下,你可能需要在那一年內關閉公司,並且可能沒有或只有很少的薪水。你能夠承受這種最壞情況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如果你即將大學畢業,花一年時間創業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為一年後仍然會有其他工作機會等待著你。但如果你在過去的9年裡一直是一家頂級科技公司的員工,並且今年有可能晉升到重要職位,那麼花一年時間創業可能會讓你失去很多。
問問自己是否能應對最壞情況,這是瞭解自己是否應該創業的最好方式。要對自己誠實,如果你實際上無法承受最壞情況,那麼你自己的焦慮感可能會破壞你對創業的投入。
失敗的創業經歷也具有價值:
失敗的創業經歷具有學習價值。當你考慮創業的最壞情況時,還有一件事情也值得考慮,那就是創業能夠帶給你很多學習的機會。在進行最壞情況分析時,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這種學習的價值。
作為創始人,你需要負責推動公司所有的事務,這意味著你需要同時處理多種不同型別的工作,例如兼顧銷售、產品和客戶支援等工作。最終,即使創業不成功,這個過程幫助你弄清楚了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型別的工作。
例如,有些人在經歷了一次不成功的創業後直接創辦了另一家公司,因為他們從之前的失敗中學到了寶貴的經驗教訓。而另一些人則意識到自己其實非常喜歡專注於某個特定領域的工作,於是他們選擇加入其他公司。
創業經驗可以大大增加職業機會。我的第二個創業公司 Triplebyte 利用軟體幫助公司找到並僱用優秀人才,我與數百家僱主合作,幫助他們尋找最優秀的人才。在與數百家僱主合作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僱主都明確表示他們希望找到有創業經驗的人,因為創過業的人能夠發起和領導專案。
一些最成功的 YC 公司實際上已經根據這一觀點來建構他們的招聘流程。例如 Rippling,這是由 Parker Conrad 創立的一家百億美元公司,也是 YC 投資的公司。他們聘請了前創業公司的創始人,並將他們安排在產品部門的領導崗位上,讓他們像總經理一樣運營特定的產品線。Rippling 在招聘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有大約50名創過業的人在該公司工作。
在 YC,我們經常看到創業公司失敗後,創始人加入另一個 YC 公司的案例。例如 Nick Grandy,他的第一家創業公司 Wonder Bar 在2008年獲得了 YC 的投資。後來公司倒閉了,但他加入了另一家 YC 公司 Airbnb 併成為了它的一號員工,這當然非常成功。在 Airbnb 工作多年後,他又離開併成立了另一家 YC 公司,現在價值超過30億美元。
二、關於啟動創業的兩條建議
(一)不要將找創業想法和聯合創始人當作獨立的兩件事
首先,我要鼓勵你不要把尋找創業想法和聯合創始人看作是兩個獨立的任務。這是因為自己獨立想出好想法是很困難的。創業想法一開始只有一個模糊的方向,更像是一種直覺或衝動,而不是一個清晰的構想。你需要透過多次完善來將其轉化為更具體的想法。因此,有人能夠與你討論最初的想法,進行辯論是非常重要的。而最佳人選就是你的聯合創始人。我發現,我最好的創業想法都是在與聰明人交談時想到的。
如何同時尋找創業想法和聯合創始人:
1. 考慮你認識的人中,那些你喜歡與之討論想法的人
我建議你考慮一下你認識的人中,那些你喜歡與之討論想法的人。在大學裡,這些人通常是你在遇到難題時會去找的人,或者他們是你最喜歡一起做小組作業的人。在工作中,這些人是你覺得最能提高你工作效率和幫助你最好地完成工作的同事。我建議你與這些人交流,談談你覺得有趣的想法或技術,討論一下你每天使用的產品、你欣賞或不滿意的產品,還可以討論一下你認為今天被低估的技術及其原因。
2. 閱讀和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在你與他人討論想法的同時,抽出一些時間來閱讀和研究你感興趣的主題。如果你是一個好奇心旺盛的人,這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行為。所有這些都會讓你的思維更容易注意到和想到潛在的創業想法,並且它還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瞭解你的朋友或同事,看他們是否適合成為你的聯合創始人。
3. 到初創公司工作
如果你正在為找人討論點子而苦惱,那麼你可能需要改變環境,結識一些新朋友。如果你真的有意創業,最好選擇一個你可能會遇到許多潛在合作伙伴的環境。因此,最適合的方式是在初創企業工作。在那裡,你可以從內部瞭解創業公司的運作,並且你的同事們通常比普通公司的員工更傾向於冒險。所以,如果你還在上大學,我建議你畢業後找一家創業公司工作。如果你已經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可以考慮離開並加入一家創業公司,以此作為創業的跳板。
(二)透過將想法轉化成副業專案,創造開啟創業的時機
一旦你周圍有聰明的人,並且你願意和他們討論想法,我建議你開始嘗試把這些想法轉化成副業專案。在這些對話中的某個時刻,你可能會說出類似於“如果有人創造出……產品就很酷”的話,這時你就應該停下來思考如何成為創造這個產品的人。然後,你可以嘗試在週末製作出簡單的第一版,或者找到潛在使用者,向他們介紹這個想法,看看他們的反應。
不斷地重複這個步驟,直到你制定出將這個想法轉化為現實的計劃,無論這個想法目前多麼小。因為你並不是在試圖推出下一個獨角獸企業,你只是要逐漸適應將想法轉化為現實的過程,體驗到推出某個東西的感覺。
1. 具備實際構建它們所需的技能
要將你的想法變成現實,你需要具備實際構建它們所需的技能,比如,學習程式設計或者找到一位程式設計師共同創業。如果你不是程式設計師,那麼你需要學習程式設計或者找到一位程式設計師共同創業。從一個沒有程式設計經驗而開始創業的人的經驗來看,我建議你你開始學習程式設計,但只需學到足夠支援你構建基礎產品即可。
2. 理性分析副業專案進行創業轉化的前景
當你與聰明的人一起工作並開始從事一些副業專案時,這是否是你離職創業的理想時機呢?
如果你的副業專案迅速發展,這足以為你做出創業決定提供很好的支援。但如果你認真考慮將來創辦一家公司,就不能僅僅依賴這種情況。因為即使你啟動了副業專案並獲得了一些早期使用者的反饋,這些反饋也會是複雜多樣的,原因是早期使用者對產品的反應往往不盡相同。
為了評估副業專案作為創業公司前景的可行性,我想分享一些來自 YC 創始人 Paul Graham 的建議。他說,“創造一個少數人無比熱愛的產品,好過於創造一個多數人都一般熱愛的產品”。如果你的副業專案得到少數人強烈的認可,比如他們真心地認為有了這個產品的存在,他們能做一些非常不同的事情,那麼你正在開發的產品可能的確很有潛力。
3. 關注自己對副業專案的享受程度
我給出的主要建議是不要過分關注副業專案的進展,而是是否享受將想法轉化為實際產品的過程。你是否正在學習新事物並對此充滿激情?將這種感覺與你的日常工作進行對比。如果你發現工作讓你感到疲憊,但你在晚上和週末從事副業專案時有更充沛的精力,那麼這可能是時候離職創業了。
4. 關注自己與合作者合作的樂趣程度
要特別關注你與副業專案合作者一起工作的快樂程度。如果你喜歡與他們一起工作,並且你們都想成為創業公司的創始人,你要認識到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找到一個可以一起建立公司的優秀聯合創始人,就是離職創業的絕佳理由了。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