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藥行業,集採往往被視為 “雙刃劍”。降價壓力下,多數藥企都是 “被動應戰”,應對起來都手忙腳亂,業績也是承壓。少部分企業卻能化政策挑戰為增長機遇,比如佐力藥業在中藥集採的影響下,反而越戰越勇。
佐力藥業的核心產品烏靈膠囊在2022年首次接觸集採,此後三年公司業績一直保持快速增長。
前段時間釋出的2024年業績快報和2025Q1業績預告,成績依舊亮眼。
根據公告,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5.8億元,同比增長3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5.05 億元,同比增長31.8%。2025 年第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8億- 1.89億元,同比增長25.0%-32.7%,若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影響(約700萬元),歸母淨利潤增速將提升至29.9%-37.6%。

集採彷彿成為佐力藥業的墊腳石。
一、現代病的中藥解法
佐力藥業的業務並不複雜,主要立足於藥用真菌生物發酵技術生產中藥產品,其專有技術“珍稀藥用真菌烏靈參的工業化生產關鍵技術及其臨床應用”於2010年2月取得了科技部、國家保密局聯合頒發的秘密技術證書,其發酵提煉的烏靈菌粉被評為國家中藥一類新藥。
主要的產品端,公司圍繞烏靈菌粉延伸開發烏靈系列作為核心產品,涵蓋烏靈膠囊、靈澤片和靈蓮花顆粒。同時,佈局第二類藥用真菌系列產品,即以百令片和百令膠囊為主的發酵冬蟲夏草菌粉製劑,作為第二增長曲線。

其中烏靈膠囊是公司的核心大單品,從24年半年報看,營收佔比接近60%,毛利佔比超過80%。
烏靈膠囊是公司獨家產品,為純烏靈菌粉製劑。烏靈菌粉系從我國珍稀藥用真菌烏靈參中分離獲得菌種,運用生物發酵技術精製而成的現代中藥材。烏靈菌粉和烏靈膠囊皆在1998年4月獲得一類新藥證書。
烏靈膠囊是國內首個提出治療心理障礙和改善情緒的中藥產品。公司透過對烏靈菌粉的作用機理研究,發現其能改善腦組織對興奮神經遞質穀氨酸(Glu)和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通透性,增強穀氨酸脫羧酶(GAD)的活性,使腦內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同時提高大腦皮層 γ-氨基丁酸受體的結合活性,從而發揮鎮靜安眠作用。烏靈膠囊的特徵性成分5‑甲基蜂蜜麴黴素是一種選擇性單胺氧化酶A抑制劑,可能透過選擇性抑制單胺氧化酶A的活性發揮抗抑鬱作用。藥理實驗證明烏靈膠囊能明顯改善各種記憶障礙(記憶獲得、記憶鞏固、記憶再現缺失),具有腦保護及促智健腦功能,公司正在開展烏靈膠囊治療老年痴呆的二次開發,也關注老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方面的研究。
烏靈膠囊在 2004 年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乙類),2019 年升級為甲類,2018 年進入國家基藥目錄。學術方面,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將烏靈膠囊單獨列入《烏靈膠囊在心身相關障礙中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截至 2024 年 5 月,烏靈膠囊已經獲得了 65 個臨床指南、臨床路徑、專家共識及教材專著的推薦。近期更是入選國家專利密集型產品認定名單。
烏靈膠囊的適應症範圍正好是現代病,這也成為它成長的契機。現代社會,焦慮情緒蔓延,很多人都有一些精神疾病。
比如睡眠障礙,中國睡眠研究會資料顯示,2021年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睡個好覺對很多城市人成為一件奢侈的事。
還有焦慮症抑鬱症頻發,且人數逐漸擴大。2021年《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人抑鬱障礙終生患病率為6.8%,一些潛在患者就更多了。
而在治療精神疾病過程中,西藥存在諸多問題,如藥物依賴風險、使用劑量及療程要求嚴格、損害患者神經認知功能等,使其應用受限。尤其是一些機器查不出病因的不適經常被診為精神疾病,一旦服用西藥,就會有藥物依賴。
相比之下,在中醫的認知裡情緒、精神和身體乃是一體,有長期的治療經驗,安神類中成藥療效確切、安全性較高,患者會更願意嘗試。
烏靈膠囊1999年上市,目前臨床上已廣泛應用於精神科、神經內科、中醫科、耳鼻喉科、皮膚科、消化科、心內科、腫瘤科、內分泌科等科室。主要用於治療失眠、健忘、心悸心煩、神疲乏力、腰膝痠軟等,還可以緩解焦慮抑鬱狀態。
烏靈膠囊用藥頻度和用藥金額持續增長且處於首位,臨床使用率高。除療效確切外,其不良反應症狀輕,均能自行緩解,發生機率低,且醫保報銷類別為甲類醫保,其他皆為乙類醫保,患者承擔費用較少,臨床選擇傾向性較強。

二、抓住集採機遇
可以看出佐力藥業的烏靈膠囊本身具備不錯的潛力。但是在進入集採之前,公司的經營和拓展卻十分吃力。公司銷售費用佔比基本在46%-49%之間,居高不下。遇到各省招標降價,加上中藥原材料漲價,基本一點辦法也沒有。
2020年,佐力藥業迎來第一個轉折。新冠疫情暴發後,中醫藥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烏靈膠囊為首批被納入 “抗疫心身健康” 推薦的中成藥之一。這一權威背書直接推動產品在醫院端的滲透率提升,2020 年烏靈膠囊在銷醫院數量從 6000 多家增至 9984 家,覆蓋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
同年,佐力藥業完成對虧損子公司百草中藥的股權處置,甩掉歷史包袱。並且公司投資建設的智慧化生產基地在 2020 年逐步投產,烏靈膠囊原料自給率提升至100%,生產成本下降15%。正好給後來的規模擴張打好了基礎。
2022年,中藥集採讓佐力藥業迎來第二個轉折。4月8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組織的廣東聯盟中成藥集採將烏靈膠囊納入,降價 21%,由此,烏靈膠囊自此被納入集採目錄,接下來,北京、江蘇、福建、京津冀“3+N”聯盟陸續將烏靈膠囊納入集採。

這裡好的情況是,集採降價溫和。當然這是基於其獨家大單品的情況。一旦市場有競爭,降價幅度可能就不是這麼點了。
烏靈系列的核心原料烏靈菌為公司獨家生產,營業成本超過 70%為原輔包材,整體原料成本可控,由此烏靈系列毛利率保持 86%的較高水平。
這些情況給予了佐力藥業以量換價的操作空間。在集採後,烏靈膠囊的增勢依舊不錯。

為何多數藥企 “談集采色變”?應對集採的核心邏輯是 “以量換價”,不過對傳統藥企而言,這一模式存在幾個挑戰:
1、利潤空間壓縮:藥品價格大幅下降直接侵蝕利潤,尤其對依賴單一品種或渠道的企業衝擊顯著。
2、市場不確定性:未中標的企業面臨市場份額流失風險,中標企業也需承擔協議量完成壓力。
3、轉型陣痛:低價競爭倒逼企業最佳化成本結構,但研發投入與規模化生產的平衡並非易事。
但從佐力藥業來看,它是準備好了。
1、產品素質齊備
本身烏靈膠囊已經做了很久的鋪墊,競爭力強且獨家,產能端和成本端也跟進了,欠缺的是推廣,而近50%的銷售費用率,不如集採一波流。集採相當於一次超大範圍的廣告,只是廣告費還是按百分比算的。以21%比例來換取一個大市場的持續廣告,對佐力藥業來說確實是大賺。
2、集採下透過更換大規格包裝擴大以量換價
烏靈膠囊在非集采地區主導的包裝規格基本上是 36粒/盒,在集采地區的起步包裝規格是 54 粒/盒。
烏靈膠囊用於改善睡眠的服用週期一般是 8 周,用於改善焦慮抑鬱狀態建議服用 3-6 個月,用於改善健忘,則建議服用一年以上,按照使用說明書用量(一次 3 粒,一日 3 次),使用週期較短的用於改善睡眠也需要 504 粒,由此,醫院可以在 54 粒/盒的基礎上配置更大規格的包裝,促進患者足療程用藥。
根據具體的地區和醫院情況,有的還會推 270粒/盒的包裝。
3、拓展治療領域
佐力藥業不斷在精神和神經症類的適應症里加深研究。
烏靈膠囊可單用於輕中度焦慮、抑鬱及失眠患者,也可以將其與其他藥品聯合使用,治療如卒中後抑鬱、癲癇、帕金森病伴抑鬱等病症。
從失眠症市場,拓展到焦慮抑鬱市場,再拓展到阿茲海默症市場。針對阿爾茨海默症與輕度認知障礙的二次開發已進入臨床階段,複方烏靈製劑等創新藥管線加速佈局。
集採後,佐力藥業的銷售費率明顯下滑,淨利率和ROE明顯提升。

烏靈系列作為佐力藥業的 “壓艙石”,2024年依舊增長可觀。2024 年營收同比增長 17.14%,其中烏靈膠囊銷售數量增長 22.62%,連續多年穩坐安神類中成藥頭把交椅。各類醫療機構、機構內科室覆蓋度還在提升。
此外,第二曲線的百令系列,也受到集採影響,雖然沒有烏靈膠囊這麼強勢,但韌性不錯。2024年百令片實現銷售收入1.9億元,同比降低7.2%,銷售數量751.8萬盒,同比增長15.25%,收入下滑主要是因為集採價格影響(百令片、百令膠囊集採價格較基準價格下降3%)。公司則緊抓此次中成藥集采采購聯盟集採中標機會,加大百令系列在聯盟地區的市場拓展,擴大產品銷售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
結語
佐力藥業的經驗表明,集採並非單純的價格戰,而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考驗。最重要的還是底子要硬,依託獨家品種或者創新管線,形成 “人無我有” 的競爭優勢。政策趨勢和市場環境則像是天時地利,助力風起。一些底子好,但滲透率低的品種,集採將成為一大助力。
加入【真是港股圈】知識星球,您可以獲得: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商務合作微信:Real_hk_manager
(新增好友請備註:公司+合作事項)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