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專程去了香港,只為看鄭秀文演唱會。這場原定於2023年的全新一輪巡演因為彼時鄭秀文久病未愈不得不推遲了一年,而她上一次在紅磡開唱,還是2019年。
5年未見,加之內心抱歉,以鄭秀文的做事態度及自我要求,這一次全新個唱,勢必格外賣力。開唱當晚,只見她身披機械戰甲出場,舞美極盡華麗,每唱兩首歌便要換一次衫,做足場面與氣氛。
我看的是首場。歌單、環節、嘉賓……皆如開盲盒,確實驚喜不斷。然而,當演唱會行進至尾聲,許志安突然彈著鋼琴從臺角升起,兩人遙望對唱一首《世紀末煙花》,全場觀眾一時之間卻不知該報以何種反應。
他有一絲憔悴聲線也變沙啞,她眼中的忐忑與感動交織糾結,一如臺下我們這些觀眾的心情。
許志安在舞臺上的突然現身,次日港媒用“紅磡地震”來形容現場觀眾的尖叫聲音。只是這音浪之中,驚訝詫異佔更多成分。但比起5年前,同樣在演唱會首場現身臺下,卻被歌迷開噓,接受程度已經改善良多。
畢竟當時距離他出軌黃心穎,在出租車後座16分鐘內連環激吻20多次,親手打破“香港最後一個童話”,不過才三個月有餘,大眾對於出軌一方,還無法原諒。其實即便過去5年,當事人都已各自安好,作為粉絲,心結仍在。我就親眼目睹坐在我前方的兩個鐵桿歌迷,自這首許志安舊作前奏響起就有如石化,既不鼓掌也不尖叫,只是邊搖頭邊呢喃:她怎麼可以原諒?怎麼可以忘?

可是,鄭秀文從一開始便選擇了原諒。
許志安出軌次日,鄭秀文並未做出任何公開表態,只是將臉書封面換成黑色。而她始終無愧港女本色:傷心流淚至多一晚,轉頭就要拿定主意,然後繼續前行。
許志安出軌三天後,鄭秀文在社交平臺上作出了公開回應,引用《聖經》內容:“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同時在宣告中,把這次事件定義為兩人婚姻中共同的重要一課,指出婚姻當中除了彼此給予的幸福溫暖,也包含了彼此的錯誤和彼此的原諒。
若要問鄭秀文為何可以原諒?
畢竟16歲入行那年,鄭秀文已在“偶像”那欄寫下許志安名字。兩人識於微時,分分合合到2013年才秘密步入婚姻。三十年感情路途不算一帆風順,但中間也有不少感人瞬間:1999年鄭秀文演唱會停電,下意識喊出一句“安仔救我”,對方就真的衝上舞臺緊握她手不放;2002年許志安在頒獎禮上的“廚房宣言”,至今回看仍讓人淚目。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她和他的感情仍是在的,且是真切的。否則鄭秀文在演唱會上說自己不是“鄭太”而是“許太”時,哪來的一臉安然滿足?也不會在許志安結束嘉賓表演後,向粉絲揮手點頭表示感謝。更在第七場演出之時,對住他在舞臺上落淚。
曾經是原諒,如今是放下。
2024年的鄭秀文,已經可以在演唱會上雲淡風輕與粉絲分享婚姻心得:“婚姻令我更加著地,不像以前一樣離地。我會開始學煮菜,會去市場買菜,個人活得更加踏實。整個婚姻歷程是一個學習與成長,感謝這份成長。”
緊接許志安的嘉賓演出之後,演唱會的正式環節結束在一首《交換溫柔》。這首歌原本是林夕在911事件後有感而作,現在聽來,歌詞別有意味:“重新愛下去,就當跟最後伴侶”——既有劫後餘生的慶幸,又有從頭開始的決心,更有攜手一生的宣言,都在這歌裡了。
“能共你活著別分手”,只這一句,便讓人淚流。

比起恨一個人,原諒跟放下,要難得多,卻又必要。
背叛與出軌,對於任何一段關係而言,破壞程度有如遭遇恐怖襲擊。而面對災難後的滿目瘡痍,你可以選擇在廢墟中哭天搶地不願走出,任無邊怒火和報復心態充斥以後生活;也可以選擇直面之後放下包袱,要麼舊地重建,要麼遠走高飛尋覓全新生活。成魔或成佛,都在一念間。
原諒那般難,某一部分原因,大抵是當事人沉迷於做個“受害者”,並不想真正放下跟走出來,享受持續報復與控訴。雖然內心痛苦,卻在與對方相處之時佔據道德高地而產生一種矛盾快感。至於一早就存在的感情裂縫,卻由頭至尾都想不到、也不知如何去修補。
到最後,其實自己也講不清楚,到底在氣什麼、糾結什麼、不捨什麼,只能將雙方都困在這過往傷害之中,做困獸鬥。反反覆覆問對方,為什麼要背叛。可哪會得到滿意答案?
很多人都以為,原諒背叛,必須先要明確對方的動機和想法,從對方口中得到一個說法和答案。其實更重要的是,自知與自洽。
在“安心事件”中,鄭秀文和馬國明無疑是公眾眼中的“受害者”,但兩位都交出了合格得體的應對。無論是事件發生當下還是時過境遷之後,他們都不曾在負面情緒中反覆橫跳,而是一以貫之地表示原諒,並以實際行動展現出放下姿態。原因無它,皆因他們有獨立且強大的自我人格,不會情緒不穩,也不會受大眾影響。
發表宣告後,鄭秀文在社交平臺上用新歌《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做了總結:“人人都有被傷害的時候,但也會有傷害人的時候,終歸一切都會過去,要學習放下”。而我最喜歡她一條分享,是“Don’t go through life, GROW through life”——對於人生種種遭遇,別隻是經過、忍受,要消化、要成長。
另一廂,馬國明雖然在出軌事件後選擇跟黃心穎分手,但也始終維持了一個體面前男友的形象。在訪問中他曾表示,自己得悉事件後不久就沒有憤怒的情緒了,只是擔心再有其他無辜人受牽連跟受傷害。對於犯錯那方,在群情激憤時他呼籲過請給她空間,也無需將她個人事業趕盡殺絕。事情平息過後,他也公開表示彼此仍有聯絡,並不抗拒再見面、再有合作。
“我們還是好朋友,不要誤會我們有仇才行。”馬國明在2020年跟同屬TVB的女演員湯洛雯拍拖,並於2023年完婚。不沉溺、不糾結、繼續生活,這才是真正的放下。
原諒放下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像鄭秀文這樣,將傷害當作成長,視為修護關係的一次契機;亦可如馬國明這般,得體分手,再覓幸福。重要的是,放低那些憤怒、仇恨、自憐的負面情緒,淡然處之。因為比起受過的傷,比起一時無法走出的情緒,人生還有更多更為重要的事。

網友十分習慣,面對遭遇出軌女星,從鄭秀文到董璇到佟麗婭,總是一番勸離。離了婚就是“姐姐走花路”,而選擇繼續維繫婚姻的,怎麼看著都有不爭氣之嫌。
但如果女性在這段婚姻裡並非居於弱勢與被動呢?又或者,她對這段婚姻的滿意度很高因此更願意容錯呢?
鄭秀文對於這段婚姻一貫低調,並未舉行公開儀式,不過是2013年底透過經紀人之口才承認結婚。2017年她做客《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是她罕有大談對於婚姻的看法。也正是在這期節目中,她承認對於自己來說,結不結婚沒有什麼分別。因為不想要孩子,她並沒有結婚的需要。兩個人不結婚也可以住在一起,也可以到老,“但既然對方覺得結婚好,那就結吧”。
她也坦言在照顧家庭方面,許志安是一個比自己更稱職的物件。因為自己是一個不會做家事的女人,而對方卻不介意承擔家庭大小事務,並且覺得這種照顧是一種很幸福的責任,十分樂在其中。
因此,鄭秀文選擇留下來並維護這段婚姻其實也不足奇怪。一是除了出軌這一插曲以外,對方算是一個合格理想的生活伴侶。更何況還有多年感情作為基礎,再覓新歡也未見得是更好良偶。最關鍵的是,婚姻原本就不是她的人生必選項,走進走出,都不是需要費神糾結考慮的事情。說到底,還是那句港女精神第一條:別怨心底滴血,專心工作過勞才有資格吐血。
奠定鄭秀文港女形象的經典電影《孤男寡女》裡頭,她飾演的女主Kinki逛街撞到交往三年的男友出軌,不過大被矇頭睡一覺,第二日照常參加例會。入職才一個月的她,卻熟讀公司章程制度跟過往開會決議,由此力挽狂瀾,平息所在部門與敵對部門的爭端。
現實裡頭,2019年“安心事件”之後,所有人都擔心她情緒受影響,引發抑鬱舊疾,從而耽誤之後的紅磡演唱會。不過10天,鄭秀文就收拾情緒,連發兩條動態“報平安”,說自己會如常生活工作,強調演唱會依照原計劃舉行,自己也會竭力收拾心態來做準備。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她如期開唱,盡善盡美完成自己人生第十次跟第100場的紅磡個唱,成為城中盛事,門票最高甚至一度被炒到九萬港幣一張。
當然,“天大地大,工作為大”的信念也並非港女專屬,而是融入香港人血液中的獅子山精神。馬國明也在事發後第二天,依舊不改原定拍戲日程,強調自己會如常專心工作,最不希望便是因為個人感情事,而影響劇集拍攝進度。
他們有原諒的能力,皆因他們有做人的實力。

的確,比起撲朔迷離的感情,工作更為清晰直觀跟回報公平,付出幾分,終究會有所獲。
所以七次入圍後,50歲的鄭秀文終於在2023年憑藉《流水落花》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這個獎項於她有多重要呢?重要到一年之後,在2024年演唱會上她用了整整一個章節,以歌以訴,來回顧自己的電影生涯以及拿獎那一瞬間。而這也是整場演唱會最令人動容的部分。投影在巨大幕布上的一個個經典角色,每一個、每一程,都是鄭秀文她自己,和她獨自走過的路。
緩慢地,堅定地,實現自己,照耀自己。
同樣的,馬國明在陪跑11次以後,2019年也憑藉《白色強人》拿到了人生第一個視帝,這一刻距離他入行已有20年。
事業達成目標,人生充盈豐沛,感情是留是走,根本不重要。
就像鄭秀文當年因為拍攝《長恨歌》轉型跟衝擊影后未果引發抑鬱症,隱居深藏兩年之後,在2007年演唱會上,唸了一封寫給自己的信。信中她說道,人生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競技,與人無關,亦與人無尤。
這態度,面對人生如是,放到感情中亦同樣可取。所謂自我競技,既是釐清自我的過程,也是不斷出發的動力。然後才會發現,所謂原諒與放下,原來就是一場成長教育。無論當事人是二十歲的不諳世事,還是五十歲的自知天命。
經歷這一場成長教育的鄭秀文,2019年在演唱會後被問到為什麼不唱跟許志安對唱情歌《唯獨你是不可取替》,她輕描淡寫回答,自己有很多歌,會常常換著唱;而5年後,她已經可以在尾場安可環節獨唱這歌。與其說她是以這首歌對曾經背叛但自己選擇了原諒的男人傳情,不如說是她經歷這場成長後發現,唯獨不可取替的,是緊握在手中的事業,是不離不棄的歌迷,是那個受過傷、卻又已經翻越了幾重山的自己。
若有一日,當我們也要面對取捨,願我們不再糾結個人輸贏、也不再計較現實得失,而是同樣能用一種超然的態度去看待情感、看待人性。
離開也好,原諒也好,皆是因為任何結果於我而言都不算什麼。全在我心,全憑我意。
也願我們一生泛若輕舟,總能渡過萬重山河。

自愛,沉穩,而後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