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騙你!會哄自己開心的人,都掌握了1個小技巧

策劃 | 奧佈雷

來源 | 丁香醫生

ID | DingXiangYiSheng
想想看,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或者這就是你?
上午工作累了,獎勵自己一杯奶茶。
下午和同事一起摸魚散散步,獎勵自己上了半天班。
今天心情保持得很不錯呢,獎勵自己一頓好吃的!
什麼都沒做,但努力又活了一天,已經很厲害了!繼續獎勵自己!
沒事就愛獎勵自己的人,在社交媒體上也叫做「獎勵型人格」,主打一個幹活之前,先哄自己開心。
圖片來源:網路
真的嗎?什麼都沒幹成,也能獎勵自己嗎?
別懷疑!學會獎勵自己,是獲得能量和幸福感的重要方式。
研究人員早就發現,獎勵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釋放。
多巴胺作為大腦當中重要的神經遞質,幫助我們感到快樂和希望,激發行動的力量。[1] [3]
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曾說過,「期待快樂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可觀的快樂。」
管它的!先開心起來,才能擁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圖片來源:網路
比起苦苦自律
請先獎勵自己
辛苦了一年,沒有人過得很容易。
一年下來,無數壓力的累積,可能會讓你感到自己真的過度疲勞了。
沒關係,讓我們先:
狠狠獎勵自己。
計劃一次和過年假期連在一起的長長假期,養一隻自己超級喜歡的小貓咪,用年終獎去買下自己心儀很久的包包……
千萬別猶豫,別手軟!
好好獎勵自己,才是新的一年學得更好、做得更棒的開始!
研究發現,期待並獲得獎勵,不僅僅會讓我們更有動力,還可以幫助一個人鞏固記憶,調節學習能力。[1] [2] 
比起苦苦自律,先獎勵自己,可能會獲得意外的驚喜。
親測!每當我想到早起就能獎勵自己一頓豐富的早餐,而不是為了上班必須早起,就更有動力。
圖片來源:網路
研究人員說,獎勵可以是一件物品,一個行為,一次約會。重要的是,它對你有價值和意義。[3]
現在上班暫停,讓我們一起想想今日份獎勵。你可以:
泡一杯熱茶或咖啡,享受片刻的寧靜。
沉浸在溫暖的浴缸中泡澡,全身心地放鬆。
吃一頓超級無敵豐盛的晚餐。
……
知道有獎勵在等著自己,並獲得獎勵,能幫助我們減輕疲憊的感受,還能啟用大腦紋狀體,提高認知表現。[5] [6]
更棒的是,那些愛獎勵自己的人,身體的修復力也超群!
《Neuron》上發表的一篇新研究指出,身體壓力的緩解程度與個體對抑鬱行為的恢復能力密切相關。
科學家們透過小鼠實驗發現,在壓力後不久提供的自然獎勵(如給予蔗糖和巧克力的自然獎賞),可以幫助個體提高這種恢復能力。[7]
當你感到累的時候,就停下來哄哄自己吧!給自己設定一個又一個的獎勵。
學習累了出去曬會兒太陽,獎勵自己付出的努力。路上遇到漂亮小貓,太幸運了!獎勵自己跟他一起玩一會兒。
誰能說摸魚,對打工人來說,不是一種獎勵自己繼續上班的方式?
圖片來源:網路
當生活中處處充滿一個又一個的獎勵,而不是一個又一個要完成的任務,開啟新的一天就會充滿了動力。
想想看,如果人生是一場超級瑪麗,升級打怪不就是為了撿起那些閃閃發光的金幣。
圖片來源:超級瑪麗
獎勵不嫌小
但一定不能少
工作完成得很好,要獎勵自己;
工作完成得不好,但完成了,要獎勵自己;
工作沒有完成,但自己竟然沒有崩潰,也要獎勵自己。
科學家們發現,對自我採取善意和理解的態度,而不是在困難時刻嚴厲批評,會對我們產生更有益的影響。[8]
圖片來源:網路
累的時候獎勵自己一杯奶茶真的有用!
體驗那些微小的快樂,也會一點一點增強我們的心理韌性;
就像一道快樂防線,幫助我們在壓力和疲憊到來的時候,更好地恢復情緒健康。
獎勵自己,哄自己開心,聽起來好像有點兒無奈。
我們都是在苦難教育裡成長的一代,從小習慣了做什麼都「不夠好」、「這不對」、「你不行」,獎勵自己成了一件要學習的事情。
但好在,我們已經長大,有能力重新養育自己;
那就經常告訴自己,做好每一件小事,其實都很不容易,值得好好獎勵。
記住了!在每天的 to do list 裡面,除了必須要做的任務,把 100 種獎勵自己的方式也放進去。
滑動挑選你的 100 種獎勵~
新年到了,過去一年你可是上了一整年的班,當然要好好犒勞自己,才能跟過去一年的疲勞正式 say goodbye~
答應我,新的一年,讓我們從獎勵自己開始!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醫生(DingXiangYiSheng),二次轉載請聯絡 WeChat:DingDangDXYS。丁香醫生,一起發現健康生活。
部分參考資料:
[1] Schultz W, Dayan P, Montague PR. A neural substrate of prediction and reward. Science. 1997 Mar 14;275(5306):1593-9. 
[2] Schultz W. Behavioral dopamine signals. Trends Neurosci. 2007 May;30(5):203-10.
[3] Schultz, W. Dopamine reward prediction-error signalling: a two-component response. Nat Rev Neurosci 17, 183–195 (2016).
[4] Alexander K. Koch, Julia Nafziger, Anton Suvorov, Jeroen van de Ven, Self-rewards and personal motivation,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ume 68, 2014, Pages 151-167
[5] Erani F, Patel D, Deck BL, Hamilton RH, Schultheis MT, Medaglia JD.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an effort-reward interaction on cognitive fatigue in individual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J Neuropsychol. 2023 Jun;17(2):364-381.
[6] katerina Dobryakova, Helen Genova, Veronica Schneider, Nancy D. Chiaravalloti, Angela Spirou, Glenn R. Wylie, John DeLuca, Reward presentation reduces on-task fatigue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rtex, Volume 126, 2020, Pages 16-25, ISSN 0010-9452
[7] Dong Y, Li Y, Xiang X, Xiao ZC, Hu J, Li Y, Li H, Hu H. Stress relief as a natural resilience mechanism against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Neuron. 2023 Dec 6;111(23):3789-3801.e6. 
[8] Fredrickson B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m Psychol. 2001 Mar;56(3):218-26.
[9] Savage LM, Ramos RL. Reward expectation alters learning and memory: the impact of the amygdala on appetitive-driven behaviors. Behav Brain Res. 2009 Mar 2;198(1):1-12. doi: 10.1016/j.bbr.2008.10.028. Epub 2008 Oct 31.
給孩子彈性空間,過一個勞逸結合的寒假。
如果你遇到了親子關係、青少年成長等的心理困擾,可以來我們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專業心理諮詢師,陪你探索自我,覺察過去的成長模式,引導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向,更好地成為自己。
點選這裡👉只需花1分鐘時間,幫你智慧匹配諮詢師還可以點選下方小程式,新增諮詢客服幫你匹配適合你的心理諮詢師,還可以領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評估。
點選下方小程式
開始預約心理諮詢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