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教育巨頭將破產:拖欠員工3個月工資,人去樓空….


玩慣了擊鼓傳花,未公開過自身財務狀況的華爾街,會交得起破產費用嗎?

作者:Gawaine

來源:深氪新消費(ID:xinshangye2016)

韋博跑路兩年後,滿商場追著人跑的華爾街也頂不住壓力要破產了。

8月12日上午,華爾街英語傳出風聲,公司將於下週正式宣佈破產。當天晚上訊息已經得到華爾街員工證實並透露:在此之前,公司已拖欠員工3個月工資。得知華爾街即將破產後,幾乎全都提出了離職。
早年,華爾街英語在中國擴張勢頭最猛時,公司人數超過3000人,但在經營不善、陸續裁員之下,現在只剩下1000人左右,全國門店目前也僅留存30家不到。
8月16日,華爾街英語被法院強制執行,執行標的106200元。
員工的追薪、學員的維權,這家有著近50年曆史的全球成人英語培訓品牌,在進入中國的第21年,算是狼狽地走到頭了。
想當年,華爾街英語靠著鋪天蓋地的廣告營銷和狼性銷售的拉客模式,場面搞得“鑼鼓喧天”。而今潮退了才發現,這依舊是個裸泳者。
1
1984年,鑽研了10年老子思想的李文昊開始研究佛教和風水。當時,一位風水先生看過生辰八字之後告訴他,說他前生乃中國人。這讓當時45歲的李文昊誕生了要在中國度過餘生的想法。
15年後,已經出售了全球地區所有華爾街英語機構的李文昊,隻身來到中國。
他在中國當時的高階商場裡閒逛時,敏銳地發現中國人對於外國奢侈品的消費力頗高,且其相關外貿市場的英語人才數量十分有限,整個中國的成人英語市場還沒有做出一個像樣的培訓機構。
李文昊立即決定購回中國地區的特許經營權,重新開設英語培訓學校,在中國市場打造新的華爾街英語。
他說,這次不僅僅是做生意,更多是為了他的文化信仰和生活理想。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李文昊意識到機會來了。在歐洲出生的他深知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近幾個世紀以來相對封閉,加入WTO所帶來的英語需求將會是塊巨大的蛋糕。
外貿政策放寬之後,外資紛紛入華掘金,世界500強裡,進入中國的有480家。國家商務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末在外資企業中直接就業人員超過2350萬人,佔中國城鎮勞動人口的比重約11%,其工業增加值佔全國的27.22%。
勢頭之下必有市場,嚮往進入外企的人潮,都願意花高價為自己買那張英語門票。
他和董事會商議後做出決定,拿出8200萬的助學金,兩年內按月發放來幫助中國的英語愛好者學習英語。這一舉動讓華爾街英語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青睞,以長期為各級政府官員提供英語培訓的官方機構身份,華爾街英語開始在培訓市場開啟名氣。
閒暇時間的李文昊,喜歡透過北京國貿西樓 6 層辦公室的玻璃窗,注視著北京最繁華的商業區裡那些密密麻麻的寫字樓。
而他所在的華爾街學院,正是北京國貿辦公樓中進出中國人數量最多的辦公機構之一。短短兩年裡,華爾街英語就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 6 個培訓中心,註冊學生將近2萬人。
2
華爾街英語進駐中國市場1年後,急需佈局管理層的李文昊找到了柯大衛,讓他擔任華爾街英語中國執行長。
後者在這個位置上一待就是10年,這也是正是華爾街英語在中國市場大力擴張的10年。
做保險出身的柯大衛深諳營銷之道,一心想把華爾街英語打造成星巴克般的一體化模式。
在對手們都在想盡辦法用低價從第三方手裡購買課程和產品銷售給學生時,柯大衛成立了華爾街獨有的課程自研、教師自培體系。
“我們要提供最好的教師,最好的課程和最好的產品”柯大衛並不願意跟其他培訓機構玩價格戰,相反以高價位高品質來做市場定位。
他從一線城市開始滲透佈局,7個城市55個學習中心。
2006-2008年,華爾街英語在中國的利潤增長率就超過40%;2009年,利潤至少達到了1500萬美元,即使面對經濟危機,仍然保持利潤增長。
在高成本下相對同行更慢的擴張中,有一個問題擺在了柯大衛面前。高定價能提升單個培訓中心的利潤,但單個門店的輻射範圍就那麼大,有限的網點約束了利潤上限。
想加大擴張但現金流不夠,怎麼辦?服務行業慣用的預收費模式,成了華爾街拓店的主要手段。
快速增加現金流擴張門店吸金,又把收到的錢繼續用於拓店。截至2018年,華爾街英語擴張到了將近80家培訓中心,學員超過7萬。
但英語培訓這種技能性行業的結果導向非常分明。客戶學至滿意大機率不會再來,學無所成更不可能繼續復購,且預付費模式下讓客戶一次性交幾個學年的錢,意味著幾年都無法從這些人身上再拿到錢。
培訓中心想要經營下去,不得不靠著滿商場追著人跑的狼性銷售手段去拓客,“你好,考慮學英語嗎?”。
據業內員工透露,華爾街英語的課程銷售每個月的合格業績是15萬,最便宜的課程價格在4、5萬。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立即掏出幾萬塊錢來買課,遇到嫌貴的人,華爾街的銷售們通常會把這個數字說成每月一千不到。
從一下子拿四五萬,降低到先拿一千塊錢,名為分期付,實為教育貸。
當簽下貸款合同的那一刻起,學員的徵信就被華爾街英語拿去金融機構抵押貸款了。而貸款的錢,下一秒就能全部落到華爾街的賬面上,然後由學員來分期還款。
你還沒上完第一節課的時候,華爾街已經拿著你的錢找到了下一個學員。
3
“退款者聯盟”是華爾街傳出破產訊息被停課後,由幾千個學員為退款組成的豆瓣小組。他們互相尋找相同片區的學員,發展到微博、微信群等,以求向華爾街英語和金融結構維權。
早在2016年的3·15前夕,《深圳晚報》就報道了多位學員實名投訴華爾街英語虛假宣傳、合同欺詐、退費難的問題。同年6月,華爾街英語因為“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被上海市場監督局罰款250萬責令改正。
自此之後,不少曾經提供教育分期產品的銀行為了規避名譽風險,開始紛紛退出教育分期的領域。不過華爾街轉頭就找上了度小滿,也就是以前的百度金融繼續做分期貸款。
網傳《華爾街英語集體訴訟維權》線上文件
根據退款者聯盟成員流傳出的一份《華爾街英語集體訴訟維權》的公共文件顯示,目前為止已經有超800名學員登記,方式則多數為透過金融機構貸款交費,學費總金額高達近6400萬,其中最高有一名學員交了110萬。
“如果不按時把分期的學費還上,徵信肯定會受到影響的,原來我們的錢不是分期給學校!”豆瓣網友們在痛訴上課無門、退款無路卻依然要照還貸款的情況時紛紛表示,“課程顧問只說可以分期付款,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背上了貸款合同。”
利息少、手續低,先交一千立馬就能上一個月課,是華爾街課程顧問們誘導學員們掉進教育貸陷阱的慣用套路。
就民事角度而言,一旦分期成功,學員與貸款機構之間就建立了借貸關係,但卻不與華爾街形成直接法律關係。所以即便華爾街英語不能正常提供授課服務,學員們仍需繼續還款。
來看看華爾街每一個課程顧問都必須培訓的銷售話術:
華爾街英語曾任員工爆料的培訓資料
根據華爾街英語已離職的銷售透露,一個培訓中心會配置3-4個英語外教,而課程顧問卻會有六七個。
華爾街的自培體系裡,培養得最好的不是授課體系,而是售課體系。
學員的統計不過冰山一角,華爾街英語董事長王成茂透露出來的數字是,學費還欠12億。
如今人去樓空的華爾街英語大門緊閉,這12億裡面的多少貸款,都在等著學員悉數還完。
4
2020年5月,當李文昊重新接手回華爾街英語時,柯大衛曾經認為“最正確選擇”的兩位股東——霸菱亞洲和中信資本,已經撤資1個多月了。
艾瑞諮詢給出過一份資料統計,2019年成人英語市場規模尚有953億,實用英語和應試英語為主要份額,佔比高達99.3%。在疫情的衝擊中,2020的年市場規模縮水了37.6%,降至595億。
疫情蔓延之下,華爾街英語賴以生存的擊鼓傳花式門店生意很難做,拉不到新客戶,就沒錢維持那麼多門店的運轉。
屆此,82歲高齡的李文昊,不得不抵押房產,甚至用上高利貸,湊出8500多萬給華爾街救急,但效果甚微。
其實早在疫情之前,成人英語市場的規模就已經開始縮水。
在2008年的全國兩會上,頒佈的新版《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外商投資和外國企業原本執行的在投資退稅、特許權使用費免稅和定期減免稅等稅收優惠要逐步取消。而對於本土企業的稅收,要適當優惠。
市場源於需求,當國家政策對外資的偏向逐步降低,轉而扶持本土企業時,外企的光環越來越少了。
根據獨立機構Universum的調查顯示,在2007年,有多達50.2%的大學生畢業後想去外企工作。到了2017年,這一資料下滑到了18%,且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同時在2017年1月,國家出臺制度改革,對於職稱英語考試不再作統一要求。
當國企開始比外企受青睞,學英語,進外企,不再成為潮流。政策的出臺也使得大家對實用英語和應試英語的需求驟減,整個成人英語市場並不樂觀。
或許正是如此,在李文昊接手的13個月裡,華爾街英語的貸款、融資相繼受阻,最終只能走上破產清算的道路。
銀行的貸款申請不下來,資本集體撤出教培行業,雙減政策不是華爾街式微的原因,卻成了切斷其輸血來源的風險。
鼓聲停了,花只能砸在手裡。
5
目前最焦灼的是,等到華爾街宣佈破產之後,員工和學員們或許難以等到賠償。
破產清算受償順序第一位是破產費用,而後才是債務和職工債權。但大多數企業破產費用都支付不起,只能由清算組向法院申請終結破產程式,受償率等同為零。
玩慣了擊鼓傳花,未公開過自身財務狀況的華爾街,會交得起破產費用嗎?
可怕的是從維權統計表上看,有一位學員被誘騙的分期貸款,需要還款到2028年。
CEO商業評論修改了標題
– END –
六節課教會你,
系統掌握商業分析能力
▲長按二維碼識別學習
CEO商業評論
(ID: CEObiz
思想創造價值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沃頓商業》(ID: WhatonBusiness)   高階商業財富思想案例庫。商務合作及投稿請聯絡微信:whartonclu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