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數超12億的「美版閒魚」,盤活了整個Facebook


匪夷所思的「交易」背後,藏著臉書初心的「社交」本質。

作者|Moonshot


編輯|靖宇

「你怎麼還在用 Facebook 啊?」
「我用的是 Facebook Marketplace。」
這兩句對話,可能比扎克伯格心心念唸的元宇宙,更能說明 Facebook 的真實使用者生態。
「社媒活化石」Facebook,一個比許多 Z 時代歲數還大的社交網路,近年使用者增長几近停滯、年輕使用者加速逃離。網際網路上關於 Facebook 的討論,不是 AI 內容在上面騙中老年人流量,就是「誰用笑誰老」的刻板印象。
然而,一個龐大、混亂卻又充滿活力的業務,悄然間把 Facebook 盤活了
2023 年,Facebook Marketplace(以下簡稱「Marketplace」)的月活躍買家數超過了 12 億,超越 eBay 成為最大的二手市場之一,也超過了 Facebook 月活資料的 1/3:
相當於每三個人上 Facebook,就有一個要去 Marketplace 逛逛
Marketplace 可不是元宇宙裡的交易中心,它就是 Facebook 上的二手市場功能,類比美版「閒魚」。

頁面有些「Ins 風」|圖片來源:Marketplace

有人在上面賣遊艇,有人在花錢找丟了的狗,有人在上面招室友,還有人在上面賣人骨……這種強烈的「活人感」,依舊很久沒有出現在 Facebook 上了。
特朗普能不能憑藉關稅戰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尚未得知,但關稅戰可能讓 Marketplace 火上加火,Make Facebook Great Again。
01
經濟下行,二手上行
Marketplace 的崛起,得益於恰好踏準了時代的脈搏。
Marketplace 在 2016 年上線,核心靈感來源於 Facebook 使用者自發建立了大量的本地閒置交易小組,但體驗混亂、缺乏統一管理。Facebook 乾脆就把這個功能官方化,推出了 Marketplace。
讓 Marketplace 進入增長爆發期的是疫情
2020 年起的疫情干擾了全世界的供應鏈,通貨膨脹又推高了物價,失業率和雞蛋價格一起在美國瘋漲,二手商品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人們開始清理家中閒置,也更願意接受和購買二手物品,Marketplace 和「國際版拼多多」Temu 一起在經濟下行週期裡,逆流而上。
而且 Facebook 還表示,Marketplace 在年輕使用者中越來越受歡迎。
這種趨勢和國內如出一轍,疫情帶來的經濟週期和消費觀念的變化,讓「拼省錢」、「斷舍離」成為一種風潮,許多年輕人對拼多多和閒魚的態度也從「不屑」到「真香」。

舊金山的畫風還是很 GTA|圖片來源:Marketplace

但問題是,為什麼 Marketplace 能超過「電商鼻祖」——二手交易領域經驗更豐富的 eBay,成為許多使用者的首選?
這就是「社媒活化石」發光發熱的時候了。
在 eBay 上釋出個商品,得先註冊賬號、完善資料、認證買家賣家、繫結賬戶資訊、規範商品釋出流程……這個門檻就擋住了大量只想偶爾買賣一兩件東西的輕度使用者。
但 Marketplace 直接「寄生」在 Facebook 應用內部,甚至不用單獨下個 App,每一個 Facebook 使用者已經身處這個巨大的市場之中,隨手拍幾張照片,寫兩句描述,標個價格就能釋出。
eBay 像一個龐大且完善的電商平臺,但 Marketplace 就像 Facebook 的一個小外掛
想象一下,如果微信在朋友圈下方加上了「二手買賣」功能,賣閒置就像發朋友圈一樣簡單,那恐怕父母輩處理家裡「陳年舊貨」的熱情,能瞬間點燃家族群。

拍張照,一個地址就等於釋出了,不過美國小商品也是真的貴|圖片來源:Facebook

Facebook 還給 Marketplace 帶來的是「本地社群基因」。
當 eBay 還在完善其全球物流、跨境支付體系時,Marketplace 不搞橫跨全國的物流電商,就利用 Facebook 已經獲取的使用者地理位置資訊,精準推送附近的交易,再用 Facebook Messenger 實現買賣雙方的及時溝通。
而且和閒魚、eBay 都不同,Marketplace 上「當面交易」是預設選項。結合其極低的買賣門檻,特別適合買賣沙發、冰箱、貨車這類「大 House 裡的大件」,精準契合了北美國家的「國情」:家家開車,物流昂貴,使用者之間(C2C)的非現金支付體系的滲透率不高。

這些物品在美國郵費估計都比商品本體更貴|圖片來源:Marketplace

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Marketplace 都不收取任何刊登費或成交佣金,直到非本地交易越來越多,Marketplace 才開始對郵寄包裹收取 5% 的服務費,本地自提的貨品依然免費。
但這種強調快速上架、本地自提的交易方式,也帶來了混亂:商品圖片質量參差不齊,細節描述語焉不詳,價格隨意標註,自提還面臨人身安全的風險。
正如無數使用者抱怨和媒體報道所揭示的,這裡可能是騙子、瘋子、欺詐的樂園
02
啥都能賣,缺乏監管
先來看幾個 Marketplace 交易裡發生的抽象新聞。
就在 4 月 13 日,據《紐約郵報》報道,一位 52 歲的佛羅里達州婦女在 Facebook Marketplace 上買賣人骨,兩個人頭骨 90 美元,一個人鎖骨和肩胛骨 90 美元,一根人肋骨 35 美元,椎骨 35 美元。
當被警察問及為什麼要出售這些產品時,這位阿姨表示,人骨賣了很多年了,不知道是違法的。

佛羅里達果然不養閒人|圖片來源:ABC

還有一位在 Marketplace 上賣舊 iPhone 的,到面交現場後被打了一頓,還被捅了幾刀,買家東西被搶走了,自己還住了 8 天院。

圖片來源:WRALNews

比起硬搶,詐騙行為在 Marketplace 上更為氾濫。
光是最近一週,就好幾條新聞報道了 Marketplace 上的詐騙事件:一臺假挖掘機賣了 52000 美元;用空頭支票買二手車,賣家換錢時反而被指控欺詐;偷家裡車去賣的叛逆青少年;還有人把自己的車賣掉後,跟蹤買家再把車偷回來……

現實版 GTA「俠盜獵車手」|圖片來源:Google News

這些新聞除了彰顯「美國國情」外,也能看出 Marketplace 和閒魚有本質上的不同,前者基本秉持「使用者自擔風險」原則,交易雙方自行溝通時間、地點、支付方式,平臺幾乎不提供任何交易擔保,全靠社交網路上的樸素信任
Marketplace 依託的是 Facebook 搭建起的本地社交網路,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連線了社群內的買家和賣家,買賣雙方看看對方 Facebook 主頁,就能建立起樸素的信任感。

因為很多年沒登陸了,所以無法使用 Marketplace|圖片來源:本文作者

閒魚則完全是電商玩法,依託阿里巴巴打造的電商生態系統:淘寶賬號、支付寶、菜鳥物流、芝麻信用……這套機制極大地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感。閒魚也不強調社交,買賣雙方只看對方過往的評價和信用分即可,出於平臺保護和交易風險,閒魚甚至禁止在聊天內容中提及微信。
但也因為根植於本地、強調線下面交,給 Marketplace 帶來了意外收穫:
小組式的線下社交復興
Marketplace 上有許多「免費小組」,本地誌願者會定期定點組織「免費拿取」的活動,它已經成為了 Marketplace 上一種流行的釋出類別和社群文化。
有些人為了「斷舍離」,有些人秉持著迴圈利用的環保理念,有些則是純粹想建立社群鄰里間的互助與分享。
那裡不再有買家和賣家,只有「不再需要的人」和「有需要的人」。

免費食品,全是雞蛋,美國老鄉都樂瘋了|圖片來源:Marketplace

而無論是交換還是交易,Marketplace 都在無意中促成了大量微小的、真實的、陌生的線下互動,編織起了本地社群的「弱連線」。
正如 Meta 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所提及到的「Marketplace 對於提升使用者參與度、連線本地社群、甚至服務本地商業都具有戰略意義。」
從這個角度看,Marketplace 很像早期的網際網路,又像一個線下版的社交網路

右上角還有招室友的|圖片來源:Marketplace

它混亂、粗糙、缺乏監管甚至危機四伏。但與此同時,它又充滿了「活人感」,在日益原子化的社會里,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重建和維繫著鄰里間的微弱聯絡。
在當下中美關稅壁壘高築,跨國商品要面對更高的成本與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家門口的二手交易網路或許會先「再度偉大」。
畢竟,當宏大敘事令人倍感無力與沮喪時,普通人終究要回歸附近與日常,才能尋獲生活的基石。疫情時如此,當下或許亦然。
*頭圖來源:極客公園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極客一問
你在二手交易平臺,有過哪些奇遇?

熱點影片

敦煌網創始人王樹彤,曾與雷軍 、陳年共同創業,一起打造了卓越網。
點贊關注極客公園影片號
觀看更多精彩影片

更多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