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01
OK,以後我再也不能說自己奔四了。
因為我前兩天剛過完生日,正式加入“40歲俱樂部”了。
此處按說應該插一張吃蛋糕吹蠟燭的照片,可是沒有哦。
當天,我只是像平常一樣在公園遛了遛娃,什麼慶祝都沒有,比以往生日還“簡陋”。

怎麼說呢,40這個節點,我內心深處可能還是有點想回避的。
倒不是怕老,而是這兩年著實有點不順。
從身體到心理到事業到社會關係,頻繁面臨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困境,常常讓人生出“歲月不饒人”的無力。
我有個閨蜜剛好我生日那天在南嶽拜佛,聯絡我說:“也替你上個香吧,你想求什麼?”
我說求平安吧,平安就好。
其他的一切,都順其自然,讓它發生。
我私心裡想:
如果真有神佛,大概也不願人貪心。
如果所求不多,是不是更可能靈驗。
嗯,我本就是個不堅定的無神論者,從去年開始越來越願意搞點“迷信”了。
之前老家一位大師指點我,連續幾年都要當自己在“渡劫”,每逢重要日子和帶陰的節氣,身上都得帶點紅,擋擋煞壓壓邪。
所以生日那天,我乖乖背了個紅包包。
還特意翻牌了有我名字Angie首字母的,感覺很應景。

玄學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嘛。
搞完玄學,再搞搞科學。
我碰巧約到生日當天打了新冠疫苗。
然後就發了兩天燒……
小時候遇到過生日發燒,我媽就說來年一定燒得旺旺的,紅紅火火。

沒想到40歲生日人為發了個燒。
這“儀式感”,也是有點中西合璧了。
02
好吧,儘管我想當作普通一天“混”過去,但作為博主,40歲不寫點東西又說不過去。
那就把最近的一些感慨跟大家叨叨,也給自己正式跨入“人生中場”留下一些印記。
其實如果從認知的角度來看,人這一輩子,恐怕40出頭才是真正的黃金年歲。
在此之前的三十多年,你是在摸索社會的規則、人性的陰暗、自我的天性,並積累必須的經驗。
只有到了四十左右,你才能明白諸多年輕時難以理解的道理。
比如,機遇優於苦耕、趨勢優於抉擇、認知優於直覺、理性優於情緒。
如果要給40歲選幾個關鍵詞,我認為是:
過渡、翻篇、重啟。

不再追逐完美,而是享受“不完美”
20多歲時,我們常常被世俗的條條框框壓得透不過氣。
30歲時,這種對完美的追求仍然存在,但更多的是對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苛求。
然而到了40歲,大部分人終於開始學會接受不完美,你與這個世界的對抗也開始和解。
如果有一件事是歲月教會了我,那就是——不完美是一種解脫。
無論是不是妥協,那句“完美是無聊的”在這個年紀終於有了共鳴。
它讓你有空間去做自己,而不是別人期望中的那個你。
你也開始接納他人跟你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標準和追求。

自己和周圍人的關係,追求動態平衡
40歲,我們站在人生的中點。
既是父母的孩子,又是子女的父母,並擔當著配偶的伴侶。
這些都是雙向互動的角色。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子女也在成長,父母也在老去。
如何在這些動態關係中找到平衡,成了40歲之後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我們都曾階段性的為了某種關係而忽略另一種關係。
比如年輕的時候愛情大過天,生了孩子以後子女是生活重心。
但如今,我們要更珍惜跟父母相處的時光。
同時,也要開始給孩子更多自由和空間。
至於伴侶,大多都從愛人變成了親人。
理解和支援的重要程度早已大過浪漫和激情。
此時尤其不能忽略的,是你自己。
要正視自己的需求,趁還有機會,去做真正想做的事,去主動定義自己的價值。


向內求:自己為自己負責
活到40歲,我開始真正明白一個道理:
滿足內心的需求,最終只能依靠自己。
這種覺悟讓人解脫,也讓人變得更有力量。
年輕時,我們往往期待外界給予認同、關愛和支援,彷彿這些外在的回應才是我們價值的證明。
當我們為自己的需求負責,學會向內求,便不再焦慮於他人的期待和評價。
想要被愛,先要學會愛自己;
想要得到尊重,先要尊重自己的選擇。
40歲的我們,不再依賴外界的回應,而是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並有勇氣去為之行動。
不再依賴外界給予,也不被外界過分拖累,而是自我成全。
這個過程不是自私,而是成熟的表現。
人生的平衡和滿足終究該向內求。
我們要懂得設定界限,學會說“不”,去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不要急,人生是場馬拉松
30而立時我們大多焦慮,害怕自己達不到社會標準中所謂的成功。
但到了40,我發現真正的滿足並不源自短暫的爆發,而是一種長期的耐心。
就像我們都聽過的一句話: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
重要的不是你在某一瞬間有多耀眼,而是你如何從容地走完全程。
有時候,暫時的岔路和落後都不代表著失敗,而是意味著我們在更深刻地體驗生活的每一刻。
40年的歷練應該教會我們活在當下,體驗現在,而不是一味地追趕未來。

要有“翻篇和清零”的能力
在40歲之前,我們可能對一些遺憾念念不忘,糾結於曾經的錯誤,無法放下。
但40歲後,我們應該擁有翻篇的能力。
這個年紀讓我們懂得,無論是曾經的成就還是失敗,都是可以翻過的一頁。
被“沉沒成本”束縛是非常不明智的。
該翻篇的要翻篇,該止損的要止損。
要明白,清零並不代表對過去的否定,而是對未來的期待。
人生就像一本書,每個篇章都有它的結尾,你不翻頁就看不到下一個章節。


事業的危機與重新啟程
40歲,尤其作為女性,很多人會在此時面臨事業上的危機。
當初拼搏奮鬥的歲月已過,行業變化、家庭責任都可能讓你感到不再有過去的衝勁。
但40歲也可能是重新啟程的最佳時機。
畢竟我們這一代女性,有著父輩們沒有過的自由空間。
只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豐富的經驗、資源和積累,生育負擔的減輕,反而可能比年輕時更具職業優勢。
事業的“重新開始”並不意味著推倒重來,而是基於已有的積累,尋找新的方向。
就像我這兩年一直在嘗試轉型,甚至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但不論怎樣,40歲的我們懂得如何從容應對這些變化。
因為我們現在更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也更清楚如何利用它。
這個過程,既是自我挑戰,也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
40歲遠遠不到結束,完全可以再次出發。
你依然可以犯錯,只要你願意承擔重啟的代價。

真心重要的事,遠比我們想象的少
過了40歲,朋友圈的熱鬧不再那麼吸引我,旁人的精彩也不再給我壓力或動力。
反而是那些深夜的獨處時光、安靜地看一本書、一段親密的對話,成了生活中最珍貴的時刻。
40歲的我們開始更珍惜那些真正關心我們的人,和那些無需華麗修飾的關係。
這個年紀讓我學會了一件事:
不要為不重要的人和事浪費過多精力。
那些讓我們焦慮、失眠的東西,最終都會在時間手下變成過眼雲煙。
真正的力量,來自核心的穩定。
真正的穩定,是對自己的肯定。

03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