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見!哥大因資料造假向學生支付900萬和解金!排名遊戲玩脫了……

活久見!棕櫚君本週竟然刷到了“2022年哥大 U.S News排名資料造假案”的後續。
根據官方訊息,哥大週一在曼哈頓聯邦法院提交了一份價值900萬美元的初步和解協議,只為平息三年前指控其虛報U.S. News & World Report 資料的學生集體訴訟。
參考:https://www.columbiaspectator.com/news/2025/07/01/columbia-to-pay-9-million-settlement-in-us-news-data-misrepresentation-lawsuit/
協議涵蓋2016年—2022年間就讀於哥倫比亞學院、哥倫比亞工程學院或通識教育學院的本科學生
在此期間就讀哥大的本科生記得找找領錢的入口呀

~

先給有點懵的同學和家長科普下前因後果:
2021年9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釋出了2022全美最佳綜合性大學排名,哥大與哈佛、MIT肩並肩,並列第2名,實現歷史新高。
這本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好事,但2022年2月,哥大數學系教授Michael Thaddeus發表長文,聲稱哥大校方提供了好幾項虛假的資料以提升排名,包括:  
本科班級規模:校方稱82.5%的本科課程在20人以下,但統計顯示只有62.7%-66.9%的本科課程規模在20名學生以下;
師生比:師生比例並非報告中提到的1:6,而是1:11;
虛報師資學歷:報告顯示100%的教職員工擁有最高學位(博士),但官網統計,有高達69名只擁有本科學士或碩士學位的教職員工;
教學費用:校方稱2019至2020學年教學支出高達31億元,但翻查大學財務紀錄,發現把大學醫院治療患者的開支,一併歸納為教學支出;
畢業率:稱96%本科生在6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畢業,但未將高達30%的轉學生畢業率包括在內,其同期畢業率約85%。
哥大堅稱所提供的資料是正確,但2022年7月,U.S. News & World Report宣佈取消哥大、維拉諾瓦大學等10所高校的2022年全美大學排名

2022年8月,哥大本科畢業生Ravi Campbell發起集體訴訟,指控哥大虛報資料,人為抬高了大學聲望感知和學費成本是極度不道德的。(也就是開頭提到的訴訟)

(Ravi Campbell)
2022年9月,哥大承認其在班級規模和擁有最高學位的教師人數方面誤報了資料,並宣佈退出U.S.News榜單,不再提供校方內部資料。結果沒想到,U.S. News愣是憑不完整資料,在當年的2023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中,把哥大排到了18名。
2023年6月,哥大正式宣佈退出全美綜合性大學排名,成為首個拒絕合作的主流名校。

再然後就是今年7月,哥大同意支付900萬美元和解金。賠償金的大致分配是300萬美元支付給原告律師團作為法律費用;剩餘600萬美元以個體補償方式分發給2萬多名學生,平均每人獲得約273美元。
不過,這次是典型的“無責和解”(No Admission of Liability),哥大並未承認任何違法或過錯行為
一位發言人稱:和解是為了避免“曠日持久且代價高昂的訴訟”,並表示學校已採取新措施來提高未來學生可獲得資訊的質量和準確性。
PS:作為整改,哥大自2022年以來,開始提供三所本科學院的通用資料集(Common Data Sets),這些資料集由一家成熟的獨立諮詢公司稽核,以確保準確性。
捋清楚整個事件後,不難看出:這就是一場“圍繞大學排名引發的風波,不但損傷了哥大的教育公信力,還揭示了當前排名體系的系統性缺陷
比如,科羅拉多學院院長L. Song Richardson曾表示,很多高等教育界人事和她一樣,對U.S.News排名持懷疑態度,U.S.News不能反映大學的使命和價值觀,標準太“狹隘”。
賓大醫學院院長J. Larry Jameson提到,“U.S.News使用的指標鼓勵學校招收成績和考分最高的學生。而醫生、科學家和領導者這些職業需要更多的看重個人品質,創造力、熱情、韌性和同理心並不能被成績一概而論。”
哥大前數學系主Michael Thaddeus更是直言:排名系統造成了不必要的焦慮和惡性競爭,就是糟粕……
大學排行榜“公信力”下降,
我們選校該參考什麼?
自從出現榜單以來,這幾十年被曝造假的事情就層出不窮。
除了哥大,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埃默裡大學、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南加州大學等名校都陷入過“排名造假風波”,排行榜的權威性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像是這次哥大賠償900萬美金的訊息一齣,很多網友在評論區調侃,XXX大學也應該補償……
即便娛樂的成分多,也能看出榜單資料的可信度在崩塌
而層出不窮的排名榜,千變萬化的排名規則,不但讓學生和家長挑花了眼,有時候連業內人士都可能感到新鮮。
世界大學排名有:QS 、THE 泰晤士、ARWU軟科、U.S.NEWS
美國本土大學排名有:U.S. News、Niche、Money、《普林斯頓評論》、《華爾街日報》……
總的來說,不同榜單從不同維度展示了大學的優劣勢,但無論哪個榜單,資料來源都有著自身的平臺優勢和侷限性,一個絕對公平、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目前並不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棕櫚一直堅持推薦強調選校時理智參考排名。因為排名能給到的永遠是一個相對的結果。正如萊斯大學校長所言真正的大學精神不是排名能定義的——
每個大學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無論是大學排名還是學校規模,都不是大學精神的一部分。
比如UIUC工程與計算機科學雙強,CS跨學科選擇面廣;普渡大學連續13年凍結學費,與NASA合作緊密;東北大學有全美第1的Co-Op校企合作教育專案,波士頓學院精英式博雅教育……它們都沒進全美Top 30名,卻同樣值得選。

排名只是選校時的參考因素之一,如果非要說哪個因素最重要,那一定是匹配度。
文章末尾,棕櫚君為大家提供幾點有助於擇校的建議。
1,明確選校因素
首先要明確在選校時對你來說最重要的因素,並將其列成清單。這些因素可以囊括多個方面,比如:
地理位置:區域/氣候/離家距離/區域特殊機會等
學校型別:私立大U/文理學校/公立大學
位置型別:城市、郊區或農村專業:強勢專業或學科
體育:如果想成為一名大學運動員,美國國家大學體育協會(NCAA)級別
宗教:信仰,是否在意某些宗教要求
學生規模:群體大機會多,還是小而精,中國學生多或少
其它私人需要等
棕櫚給學員提供的選校意向表參考
以及,你各方面的成績和背景能否支撐你申請這個院校……明確好種種這些因素之後,你可以縮小選校範圍,方便後續進行更全面細緻的分析對比。

2,熟悉大學官網
美國大學官網是學校的喉舌,擔負著反饋最權威、最準確申請資訊的重任,通常涵蓋申請人想了解的絕大部分資訊。比如課程設定、教學理念、優勢專業、就業支援等。
3,與在校生、校友或教授建立聯絡
學校的XX專業好申請嗎?課程難不難?
學校會安排實習嗎?就業資源怎麼樣?
如果想在本科期間創業,學校會有哪些支援?
……這些問題只有在校生、校友以及教職工等和學校有直接聯絡的人,才能給出較真實和較權威的答案。PS:棕櫚有4000多名來自美國Top 50名校不同專業的學術導師們,可以隨時聯絡到各個大學的校友。

4,參與訪校
理想情況下,深入瞭解院校的最佳方式就是實地參觀校園。在實地訪校時,你不僅可以直接與招生辦接觸,還可以與教職工、在校生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最直接地感受這所院校是否與你“氣場相合”。
5,與家人共享資訊
坦率而清楚地向家人表達自己對學校的真實想法。畢竟與家人在留學這一人生大事上達成共識,總歸不是一件壞事。
除了以上5點,尋求導師的幫助也是非常高效和便捷的一種擇校方式
最後,請記住,要永遠對最終錄取結果保持開放的態度。最終的選校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但你也將在這個過程中收穫許多之前未知的 insights 。
-End-
如果你有志於衝刺全美Top 20
歡迎掃碼新增Leah學姐
回覆案例報名週四的線上講座

* 棕櫚大道所有原創文章須授權才能轉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搬運,一經發現違者必究。也煩請廣大家長幫助我們監督和維權,凡告知有效資訊即可獲得留學禮包一份,感謝大家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