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史上最強的春節檔,其熱度餘溫還在繼續。
當大家都在為大熒幕的宏大場面而震撼、為新的票房記錄而雀躍時,一部小而美的精緻廣告短片在各大平臺刷了屏。
短片一上線,影片號互動量突破20萬,話題在微博引發熱議,很快登上了熱搜。《至上之白》讓我們躁動的心得以沉靜下來,彷彿洗刷掉滿身的疲憊。
純淨的雪原,奔跑的白馬,健碩的牛羊,淳樸的笑臉,在老人和孩子的對話中,譜寫出一首專屬於呼倫貝爾草原的冬日詩篇。
每一幀畫面都是美的藝術,每一次觀看都是一次審美升級。
網友給出了對這部短片的至高讚美:“這哪裡是廣告片,明明是呼倫貝爾的冬季旅遊宣傳片。”
當看到這部短片出自烏爾善導演之手,一切彷彿有了合理的解釋。
出生於內蒙的烏爾善,攜手紮根於呼倫貝爾的金典,用獨特的視覺藝術和極具溫度的鏡頭語言,將草原的美和草原人的堅守拍出了新高度。

純淨之美
烏爾善是導演,更是美學魔術師。
作為曾經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就讀的科班生,烏爾善導演的每部作品都堪稱視覺美學教科書。
當人們對呼倫貝爾的印象還停留在一望無際的綠色時,烏爾善用電影級別的鏡頭告訴我們,白色才是草原人的最愛,至純至淨是呼倫貝爾草原的底色。

千里冰封的冬天,草原放眼望去一片潔白,伴隨著一陣駝鈴聲,短片在孫子對爺爺發出的疑問中緩緩展開:
草原人為什麼喜歡白色?
跟隨烏爾善導演或近或遠、或快或慢的鏡頭,我們才知道,這世界上或許有兩種白,一種是其他白,另一種,則是草原的白。
它是雲朵、是冬日的森林、是溫暖的氈房;

是賓士的駿馬、是哈達、是阿姐的婚衣。

是裊裊炊煙,是陽光灑下的晶瑩光暈,是懷抱羊羔的小女孩清澈明亮的眼睛。

光影流轉,孩子聽到媽媽的呼喚乘著夕陽回家,歡快的身影如同奶茶鍋裡跳動的白色氤氳。

草原人喜歡白色,不僅僅是因為白色的草原足夠美,更因為白色是乳汁的顏色,是草原人的生命之源。
除了用不同意象共同解構草原的白,烏爾善導演還以白色為畫布,用光影雕琢出呼倫貝爾的純淨,用節奏和充滿溫度的鏡頭語言,賦予草原的冬天獨有的魅力。
雪原上被拉長的影子隨著光跳動,馬蹄濺起的雪粒逆光飛舞;

一組組時而快速移動、時而定格聚焦的鏡頭,幫我們揭開草原的秘密:我們在男孩兒明亮閃爍的眼中看到質樸和純真,在爺爺滿是溝壑的臉上讀懂歲月和堅持。
在《至上之白》短短的三分鐘裡,白色成為呼倫貝爾的代表顏色之一,純淨有了具象化的體現。

至上之白
如果說視覺之美是皮相之美,那麼作品中的文化和情感表達才是它的靈魂。
在烏爾善導演的作品中,白色不僅是視覺符號,亦是精神圖騰。
透過爺爺與孫子的對話,我們看到草原人的傳承和堅守。
他們傳承的是對白色的崇尚和對生命的敬畏。
自元代傳承下來的白月之節(簡稱白節,又稱蒙古族的“春節”),便與白色有關。
在白節到來之時,晚輩向長輩敬獻哈達,敬酒拜禮,人們載歌載舞,隆重的儀式寄託著草原人民對新春吉祥如意的期盼。

他們堅守的是對草原的熱愛和守護。
當孫子問,呼倫貝爾的雪為什麼那麼大,那麼白?
爺爺說,呼倫貝爾的大雪,如同一床厚厚的白棉被,讓草原得以美美地睡個大覺。經過漫長的冬天,牛羊們愛吃的草也休養了大半年。
雪原下蟄伏的白草根,孕育了來年肥美多汁的牧草,成為牛羊們醇香的乳汁,為一代代草原人帶來營養和健康,這才是孕育生命的至上之白。

草原人就是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中,用始終如一的堅守,傳遞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大自然深沉的愛。正因如此,才鑄就了呼倫貝爾草原的獨特和品質。
冬季的草原,萬物寂寥的表象下,白草根在厚重的雪原下蓄力,草原靜待時間恢復,牛羊從未停止長大……
草原人喜歡白色,不僅是因為他們對蓬勃的生命力和健康的敬畏,更因為白色是堅韌和堅守,更是包容和等待,代表著草原人的精神世界。

白色不再只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信仰:它包容四季輪轉,等待冰雪消融。
烏爾善導演對草原文化的共情,促成了此次合作的契機:金典20年來堅守初心,守護呼倫貝爾草原的純淨,以“慢”滋養每一株牧草、每一頭奶牛,只為做好一杯有機奶。

時間創造品質
烏爾善導演與金典的契合,正是基於對“快即是慢”人生哲學的共識,是長期主義者的雙向選擇。
為了拍《封神》三部曲,烏爾善導演用了10年時間潛心創作。在寫第一版故事時,光是大綱就用了10個月,結果寫完後不滿意,又不得不推倒重來,這個時間週期,甚至比很多電影專案整個週期都長。
為了讓演員調整成角色需要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他召集主角團進行為期24周、每天12小時的封閉訓練,後來我們便看到了電影一經上映,每個都一朝成名的質子團成員。
在新華社紀錄片《揚聲》中,烏爾善導演在採訪時提及,為了還原中國神話中的異獸麒麟,團隊會先用雕塑完成其生物學合理性的研究,身上的每一個部位,無論是毛髮、四肢、皮膚,還是細微到牙齒的形狀、皮膚的質感,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堅持用質感回饋觀眾。
在他看來,做好一件事情,應該花足夠的時間,這個時間沒辦法跨越和縮短。而你花在這件事上的時間,最終都會體現在結果上。
“時間創造品質”,便是長期主義者的堅持。
於是,一個幻想中的神話世界有了真實的紋理,想象中的人物長出了真實的血肉,我們這代人有了自己的《封神》。
烏爾善對電影品質近乎執拗的堅持,與金典對有機奶品質的堅守如出一轍。
在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金典始終堅信“好草原孕育好有機奶”。
二十年來,堅持紮根呼倫貝爾大草原,維護奶源地的純淨。

從守護好一顆草開始,到養育好一頭牛,再到產出一杯有機奶,始終堅持高標準,為中國人提供安全健康且富含營養的生命之源。

當《至上之白》的鏡頭掠過茫茫雪原上祖孫二人的車轍印,人、勒勒車和駱駝慢慢縮成兩個點,只留下光影徐徐前行。

隨之而來的,是破雪而出的小草嫩芽和慢悠悠踱步的牛群。

這個充滿詩意的轉場,是兩種“慢哲學”的殊途同歸:
烏爾善用對電影的堅持對抗快餐文化,金典用對品質的堅守抵制功利主義。
他們共同告訴我們,在這個3秒決定注意力的時代,如果存在一種永恆,那便是對初心的堅守,所有值得期待的結果,都將在時間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