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畫:N. Rockwell,Stevan Dohanos,Oscar Cahen and Soul Steinberg
撰稿:美國 D. J. Zheng(特約)
聖誕,聖誕老人,都是傳奇。難得第一次有人在華文世界,把這傳奇,從節慶藝術創意角度敞開說個淋漓盡致。哇哇,聖誕好快樂!
聖誕節,從聖誕樹開始。
從種聖誕樹,砍聖誕樹,運聖誕樹,買聖誕樹開始….






聖誕節甚至從買錯、買重聖誕樹開始。哎喲,我已經買了呀!

聖誕節從聖誕樹創意開始。擺弄聖誕樹是美國家庭節日季最溫馨的親子活動,也是一年裡夫妻最快樂的合作。穩住,穩住,穩住!

當然不能只買聖誕樹,還有好多好多要買買買。從感恩節到聖誕節兩個月,是打折的季節、搶購的季節和送禮的季節,自然也就成就了瞎拼旺季。shopping翻譯成“瞎拼”真絕!
瞎拼長龍 排成個聖誕樹,巧思了得!(下圖 Shoppers Walking In Lines by Lonni Sue Johnson)






崇尚個人主義的美國,也有讚美家庭的非常美麗的格言:Home, Sweet home (家!甜蜜的家!) 典出19世紀一首著名歌曲。每唱起這首歌哼起這個詞,腦海浮現的就是聖誕閤家團圓的溫馨。




雖說美國崇尚個人主義,卻也格外重視社群力量,相信社群在提供歸屬感、認同感和支援感方面甚於國家。下圖公寓樓的聖誕樹除了創意大氣、簡潔、靈巧,內容指向也清晰而正面。


這個獲譽世界之最的山坡聖誕樹,是義大利Gubbio一個人口不到四萬的古鎮的創意:上帝視野,大氣磅礴。
大有大的氣勢,小有小的靈巧,聖誕樹,也能耳環,亦見閨秀。最後一枚,把宗教的神聖和神秘,輕輕巧巧掛在了耳上。脫俗、超凡。




鉛筆聖誕樹,另一路雅緻。輕輕戲謔,輕巧不輕佻。最妙那鉛筆刀五星,跳出動感,激出高潮。小雅怡神,小雅沁心。更難求那一碰就碎的心疼。
叫紅顏薄命美!

不是說脫俗就一定好。有時乾脆賊俗,也能出雅。就說比薩這尊:漢子夠魯智深,便是雅。
起司瀑布,山河壯麗,構思大膽。大膽大雅!

創意可以跟情景走,設想《冰淇淋聖誕老人》為冰淇淋店,《比薩餅聖誕樹》為披薩店創作。但要成為藝術則一定得脫開緣起,獨立於命題和定製,離開父母闖天下。這時候一百個一千個哈姆雷特才會哇哇落地。這時候那冰淇淋聖誕老人才令你冬日裡懷念澳洲聖誕海灘陽光;那比薩起司瀑布才教你心癢癢思念九寨溝或黃果樹的情人。詩和遠方,隨你遐想。
讓我說得更明白。任何好的聖誕裝飾,都是裝置藝術。不管是安裝起來的,還是畫出來的(在你欣賞的腦海裡,他們又有什麼區別呢)。

讓裝置藝術的概念,點亮你的聖誕樹吧,大到大街高樓大大壁畫,小到居家客廳小小裝飾…..

聖誕樹創意,在鏡框中,在鏡中,在牆面,在牆角,在雜誌封面,在賀年卡上






聖誕樹創意,在雜誌封面,在賀年卡,在博物館、美術館。

上圖:VOGUE雜誌封面/聖誕美人樹 下圖:Boucquillon & Maaoui樹皮系列



▲聖誕賀卡 聖誕老人樹 by Soul Steinberg

▲樹皮系列 by Boucquillon & Maaoui

最有創意當然還是這倒懸的聖誕樹,伊朗裔英國藝術家Shirazeh Househiary 非常有名的一個裝置藝術。這裡看到的是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展出的情形

倒懸聖誕樹這樣念頭,只有在西方現代主義大幕下才能說出道道。“喜劇丑角 comedian,”更是這樣:香蕉膠帶粘上牆,蘇富比都 624萬美金買了去。膠帶粘個聖誕樹如何?18根香蕉壘個聖誕樹怎樣?

膠帶把香蕉粘上牆,蘇富比拍出624萬刀荒唐天價,你還別說,願打願挨都是認真的。倒是這裡把聖誕樹粘上牆或一堆香蕉牆上壘個聖誕樹,卻是地道嘲笑、戲謔。當然,也不知道誰笑誰呢,人家是正經現代主義,你不過圖個節日快樂。
也有不嘲諷的,純淨快樂的(也是現代派!)。瞧瞧英國“推特桂冠詩人”布賴恩·比爾斯頓 Brian Bilston (b. 1970) 用詩句壘出的聖誕樹。

這樣的詩聖誕樹,或許特別適合擱到信封裡去,少男少女互相捎去內心萌動自己都說不清的愛意:我不過幾日疏於澆灌,你呀怎麼就,凋零成這樣,也讓我的詩句若枯花敗葉凌亂滿地毯(Annual reminder to water your tree poems this Christmas)。

好啦好啦,回到傳統,回到孩子吧。
對於小朋友,幾個世紀都不變:聖誕從期待聖誕老人的禮物開始。


聖誕老人乘雪橇給全世界孩子送禮物。平安夜,等孩子熟睡,聖誕老人從煙囪下來,把禮物放在孩子床邊。




過完聖誕節,家裡長襪全都挖破。還有,還有,還有!

聖誕節從買禮物,裝飾禮物,送禮物開始。
大包小包加點小錢商店都會幫你包裝好,但也有喜歡自己包裝。有點費事,可製造驚喜是禮物的一部分呀。送給孩子的禮物,送給老婆的禮物,都得避開他們獨自包裝才好。



爺爺奶奶,我們回來啦!

收禮物,拆禮物,滿屋子亂糟糟:越亂越快樂。



小孩子的可愛,在大驚小怪,大人的可愛,卻在見怪不怪。從前只有兩性男性女性,現在西方几十個性別跑出來,大家仍泰然處之。巴黎奧運那樣正經大場合都可以玩變裝皇后,宗教意味非常淡薄的聖誕節,來個不男不女聖誕老人又怎樣。美國人的第一反應:哈,那不是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隱姓埋名的變身嗎?
美國是個奇怪的國家,通俗文化化著化著就化進高雅文化(想想爵士和塗鴉吧)。瑪麗亞·凱莉就是將流行音樂和嘻哈帶入主流音樂的奇女子。她歌聲像鳥叫一樣。五個八度的音域、招牌哨音和花唱風格,連吉尼斯都服了她,捧她為“歌鳥至尊”。專輯《聖誕快樂》,尤其單曲《我只想要你來做我的聖誕》暢銷到從媒體到街頭巷尾都叫她“聖誕女王” 。有句誇張的話說,沒有凱利歌聲的聖誕節,你還有臉當聖誕節嗎 Would it even be the holidays without Mariah Carey's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跟你說了聖誕歌王瑪麗亞和不男不女聖誕老人的創意,再來看以下三個蛋糕的頭兩款,你就會發現它們(儘管也精緻和高階)比起“亦男亦女聖誕老人”,真得毫無創意,或,庸俗極了。
第三款終於爭氣,貴族氣。
聖誕老人摔跤趴地,摔得很怪異,卻極其出彩。整個蛋糕的白,正是白茫茫兆豐年大雪的白,質感都巧合。襯聖誕老人的喜氣的紅,格外跳。紅與黑加白,正而有趣、雅而不作,無比經典。



穿林海,過雪原,梯扶手寶寶滑雪夜奔(哇,創意)
探尋黑摸摸煙囪的秘密、追蹤一早枕邊禮物的秘密,還有白鬍子的秘密,紅長襪的秘密……





聖誕好快樂,發現聖誕的秘密是不是也快樂呢,這是個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聖誕過後,想做更多家庭教育思考的家長,可能會問:西方父母為何那麼小心翼翼守護著孩子對聖誕老人的深信不疑?要是突然發現根本就沒有聖誕老人,那對孩子是好還是不好呢? 這個問號留給《魯稚的陽臺》另一篇文章:讓孩子相信世界上有聖誕老人,好還是不好?
聖誕老人之於孩童,一如聖誕之於成人,都是傳奇。經過宗教,轉身習俗,蔚為文化 ,從此千秋。



今日推薦
《加德納藝術簡史》
限量刷邊版
一書看遍全球博物館鎮館之寶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