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出生以前,我們很少慶祝聖誕節。聖誕樹,聖誕禮物,和聖誕老人統統與我們無關。
當小區出現第一個聖誕裝飾的時候,我和太太就策劃著逃離我們租的學生公寓,踏上旅行的步伐,要不是滑雪勝地,要不就是加州的陽光地帶,要不就是靠著墨西哥灣的新奧爾良。
原因很簡單,聖誕節是全家團聚的時候,可那個時候在美國就我和太太兩個。記得上MBA的時候,我的室友是的白人,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媽媽有精神病,而爸爸娶的後媽又和他不對付。就這樣,每年聖誕節是他最難受的時候。
記得那年太太和我去新奧爾良旅遊的時候出於禮節邀請他同去,他知道自己會是一個大燈泡,所以就很知趣地拒絕了。我們問他如何打發時間,他說準備利用這寶貴的假期把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加哈位元(The Hobbits)重溫一遍。我問他看完了幹什麼呢?他說看Netflix其他的電影。
那個時候Netflix還沒有網上直播的技術,而是郵寄DVD,一次只寄一張碟。好在他是網管出身,每次DVD來的時候都拷到硬碟上,幾年下來收藏了幾百部電影。我想這幾百個電影夠他看了,就放心地去旅遊了。
我們老大出生的那年是2009,正是次貸危機過後,奧巴馬為了刺激房市,推出了首次買房補貼八千美金的政策。我們響應政府的號召,買了一個三居室的townhome,就在太太上班的附近。當時太太大著肚子還趕著要搬箱子,我勸也勸不住。雖然院子只有巴掌大,但是有個20尺層高的客廳。看著客廳角落的我,想象著今年聖誕節來的時候,那裡放上一棵高大的聖誕樹,上面掛滿了五顏六色的裝飾,而樹底下放滿了包裝精美的禮物。
當時只是三月份,距離聖誕節還有大半年,可我彷彿聞到了烤火雞的香味和蘋果派的甜味混在一起妙不可言的味道。
每年萬聖節還沒過,COSTCO就開始賣聖誕樹了。我告訴太太聖誕樹一定要買塑膠的,不掉葉子,不用澆水還不生蟲子。如果兒子願意的話,以後還可以做傳家寶,能用好幾代呢。
聖誕樹買回來我和岳父一起把它安裝好後確實氣派,各樣的聖誕掛件上去後,更是美輪美奐。我摟著太太的腰,看著聖誕樹和躺在搖籃裡出生才幾個月的兒子,感覺到我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聖誕節來臨前的那個禮拜,太太說好像少了什麼東西。我們一起站在樹前愣了一會,齊聲說“星星,星星,樹頂上少了顆星星!”
我火速在亞馬遜上下單買了三個星星,就在聖誕節的前一天到貨,三個星星試了又試,可每個都歪。後來發現是樹的問題,塑膠做的樹尖有點歪,而且粗細和星星上的彈簧不大配。在手巧的外公幫助下,我們好不容易把星星扶正,可過了幾天又歪了。所以聖誕節的這幾個星期,我過兩天就得搭個梯子上去把星星扶扶正。

太太生了老大後上帝又賜給我們兩個可愛的女兒,三個孩子中間都隔三歲。老大老二會寫字後,我們每年讓他們給聖誕老人寫信,告訴聖誕老人今年自己多乖,再把自己想要的禮物列個長長的清單:老大總是要Nerf guns,老二總是要LOL Dolls,而老三總要橡皮泥。寫完後,我帶他們丟在自己家的信箱裡,信上的郵寄地址就是“North Pole”。記得有一年風很大,老二的信差點被吹走,她在追那封被吹走的信時急的快哭了。雖然那封信的郵寄地址在USPS的系統裡並不存在,可是我這個代理聖誕老人過一會就把他們的信取出來,然後和太太按照信上的清單開始採購聖誕禮物。
不知道老大是哪一年發現了聖誕老人只不過是父母和亞馬遜演的雙簧。可是老二老三還是對聖誕老人心存一絲幻想。每年聖誕前夜,他們都會把一杯熱牛奶和一個Cookie放在聖誕樹下來犒勞飛來飛去的聖誕老人,而且每次都找藉口遲遲不上床,想熬過午夜,看看是不是真有聖誕老人。
當然她們的計劃一直都沒有實現,因為她們熬夜熬不過爸爸。我一般聽到樓上沒有動靜後,躡手躡腳地上去,確認她們睡著後,我幫她們蓋好被子,再輕輕地下到地下室關上門,一邊看電腦上放的“Home Alone”電影,一邊包禮物。電影看到一大半的時候,禮物就包完了,但是我會堅持把電影看完,再把所有的禮物放到樹底下,最後慢慢享用她們留給聖誕老人的Cookie和牛奶。

老大今年15歲了,這個傳統在我們家也有15年了。
老二發現爸爸就是聖誕老人的那年應該是2021,也就是我們剛搬來北卡的第一個聖誕節。她和妹妹約好今年不看到聖誕老人就不睡覺,我上樓給她們蓋被子的時候,她們假裝睡著了,其實一直在潛伏。後來妹妹堅持不住睡著了,可姐姐堅持到底了。當我包完禮物放到樹下的時候,她在樓上偷窺到爸爸了。
情商極高的姐姐當時並沒有驚動這個冒牌的聖誕老人。
今年姐姐已經是七年紀了(初中二年級),她選了巨多的課,天天忙得昏天黑地,根本沒心思張羅聖誕節的事情。太太除了上班還要home school兩個女兒,更是沒有時間。老大則是天天把自己關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
只有老三(今年9歲了)張羅了。
感恩節過後,我把聖誕樹從閣樓上拿下來按上後,老三自告奮勇她負責裝飾。(往年都是全家一起裝飾)。她有個好朋友叫Abbey,在她們play date的時候,兩個人就把聖誕樹裝飾好了,比我們往年的還要漂亮。

每天下午她做完作業後,就拿著個筆記本在家裡詢問每個人,今年聖誕節要什麼禮物。她要求我們每個人至少要寫六個禮物。老二輕而易舉就寫下了一長串。我和太太就犯難了,太太努力了兩天才寫了兩個,我想了好久,實在不知道要什麼禮物,最後我寫了一個:
“我想和家人一起去滑雪”(A family ski trip)
老大的list上到是有6項,可每個都一樣:“別煩我!”(Leave me alone!)
忘年的聖誕節清晨,我和太太還在夢鄉中,老二老三就從樓上衝下來,大有西部片裡野牛踩踏(Bison Stampede)的陣仗。樹下無辜的禮品盒漂亮了不到半天就被這兩個小土匪撕的稀巴爛,地上一片狼藉。
今年聖誕前夜我們去教會參加平安夜活動,回家的路上,老三興致勃勃地問姐姐明天早上幾點起來拆禮物,姐姐很cool地說這個星期太忙沒睡好,明天早上要補補覺,不知道幾點起來。
聖誕節這天我去亞利桑那出差,早上11點得出發。9點鐘我叫她們起來拆禮物,妹妹起來了,姐姐還懶在在床上。過了20的分鐘,她們下來了,姐姐提醒妹妹準備好一個大號的垃圾袋以便把拆開的包裝紙裝起來,因為她知道爸爸有潔癖。妹妹用舊的襪子給我們的狗Taffy做了幾個chew toy, Taffy滿意地趴在地上用玩具磨牙。幾乎所有的禮物都是按照禮品清單從亞馬遜上採購的(孩子們自己放入購入車的),她們得到了她們想要的禮物,可是Christmas Magic好像消失了。
亞馬遜成功地謀殺一個聖誕節。

就好比我們去巴黎旅遊,就餐的時候只點自己熟悉的東西,不敢嘗試新的東西,也許我們就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東西。
上飛機前我收到一個鳳凰城朋友的短息,邀請我明天晚上參加他們的猶太新年party。我從來沒有參加過猶太新年(Hanukkah),心裡好奇就同意了。
本來第二天要去See’s candy買點糖果作為禮物,可是店裡又不開門。臨到要去party的時候我急了,就去賓館附近的一家Trader Joe’s碰碰運氣。我打電話給他說我在trader joe’s,可以買點什麼帶過來,他說那就買瓶紅酒吧,但是一定要是Kosher的。
不僅我不知道那種紅酒是kosher的,連店裡的員工也不知道,最後店長出來才幫我們找到了。
他們的家不大,兩居室。飯廳裡兩個桌子再加上10來個人把轉身的空間都擠沒了。可正是這種擁擠形成了一種熱鬧的氣氛,讓我想起小的時候過年,大人小孩都擠在一個炕上,炕中間的挑盤裡裝著柿餅,花生,西瓜子,和新煮的麻花。媽媽煮的肉湯和還有濃濃的五香粉的味道瀰漫著小小的房間。
我注意到客廳的茶几上排著燭臺,可是九個臺上只有三個點著蠟燭。我好奇地問他為什麼不全點,他說猶太新年慶祝共是8天,今天是第二天,所以就點三根蠟燭。

他離過婚和現在的未婚夫住在一起,客人有他未婚夫和前夫生的兒子及兒媳,他自己的兒子和女朋友。
我的朋友喜歡下館子,平時自己很少做飯,今天他做大廚,他說很緊張。飯菜有Potato Pancakes,Matzo ball soup, Challah和Brisket。我告訴他我晚上吃過飯了,他勸我多少吃點,而且一定來點甜點。我以為是什麼特殊的甜點,就是些甜甜圈(Kosher Donut),一個切成四份。

飯後我的朋友拿起一塊甜甜圈,就開始給我們講新年要吃甜東西的來由。當年希臘國王Antiochus IV Ephiphanes人統治耶路撒冷時,為了同化猶太人,禁止猶太人守安息日,並把宙斯的雕像擺在猶太人的聖殿裡,還用豬頭在聖殿獻祭(豬在猶太人眼裡是汙穢的動物),大大激怒了猶太人。當時有個猶太領袖叫Judah Maccabee帶領猶太人以少勝多(公元前167到160年),以弱勝強,經過七年的艱苦奮戰,終於把希臘人趕出了耶路撒冷。
在他們潔淨聖殿的時候,需要把點亮金燈臺。這個燈臺叫Menorah上有七枝,是燒橄欖油的,點著後不可以熄滅。,這種橄欖油不是一般的橄欖油,是由大祭司監督製作並封印的初熟橄欖油。可這個時候,他們發現加封印的橄欖油只有一小瓶,連一天都不夠燒。如果讓大祭司監製生產新的橄欖油,最快也得八天的時間。大祭司帶領會眾為此迫切禱告,神蹟發生了,這一小瓶油整整燒了八天!

為了紀念這個事件,猶太人過新年要慶祝8天,每天點一根蠟燭。(今天的燭臺有九枝,其中的一支叫shamash是用來引火給其他蠟燭的),另外要吃油炸的東西,一是latkes(potato pancakes),另外是Sufganiyot (甜甜圈jelly-filled doughnuts)。
飯後他們開始交換禮物,每個人只有一到兩個禮物,比如Panda Express的Gift Card,手機充電器,咖啡保溫器(Coffee Warmer),最出彩的是Harris送給兒子的一個專業的DJ sound studio。我的朋友在一個業餘的樂隊裡彈電子吉他,他兒子在另外的一個樂隊裡做DJ。他告訴我這個東西要900美金,他出一半,兒子出另一半。
今年10月份,他的媽媽得癌症去世了,而他的繼父是個非猶太人。他一下子就成了這個家族的領頭羊。他告訴我:“現在是輪到我把我的猶太傳統傳給下一代了”。(It is my obligation to pass my Jewish heritage to the next generation)
看到他們歡聲笑語,幸福滿滿的樣子,對比我們今年大家對聖誕節的冷淡(除了老三),我不禁感慨萬千。
我們對自己擁有的東西往往不懂得珍惜。記憶中小時候媽媽煮的肉湯和炸的麻花那麼香,而長大後再也吃不到那麼好吃的東西了,一個重要的願因是那個時候一年就只能吃到一次。我們小時候所謂的山珍海味放在今天就是司空見慣,Sushi Monday, Taco Wednesday, Pizza Friday,如此等等。只要給錢,任何想要的東西幾乎馬上就寄過來,現在人們連商店也懶得去了。可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幸福閥值也提高了許多。
我正在想怎麼降低幸福閥值的時候,老三打電話過來了。她問我哪天回來,我說後天,她又問後天幾點回來,我說晚上7點到。看著手機螢幕上老三認真的樣子,我知道她真的想念爸爸。
想到再過一年,她也要進入teenager階段,我不禁心裡一緊,鼻子酸酸的,眼淚都快出來了。